分享

安黎美文欣赏:生活与生存

 一尘buran 2018-06-29

生活与生存

文‖安黎

生存和生活在汉语语词中是一对相貌酷似的双胞胎,常常被人混淆——有人因文化贫乏而混淆,有人故意将其混淆。后者带有明显的混水摸鱼的性质,他所期待的就是将一潭清水搅浑,然后让你将破鞋烂袜当作鱼儿欢呼。他把那些渴望摸鱼的人当傻瓜愚弄。这种人睁着眼睛说瞎话,把一袋沙粒吹嘘成一袋谷子,把一个烧饼夸张成一个月亮。

 

生存和生活显然是问题的两个方面,犹如人身体不可替代的腿和臂。仿佛一棵树,生存是树身和枝桠,而生活是树上结的果子。生活依赖于生存而存在,但生活绝然不等同于生存。果子能吃,但不能因此而推论树枝就能吃。生存更多地解决人的肉体需要,而生活是肉体和灵魂的混合物。水不添加别的东西就是水,可一与酒精溶合,就变成了酒。生存是灯,而生活则是光芒;生存是海,而生活是浪花;生存是妻子,而生活是爱情;生存是山脉,而生活是风景。

 

对猪来说,有一瓤食和一个草窝就够了,但人就不同。吃饱穿暖之后还要流泪和梦想。人在物质的应有尽有之后,总觉得还缺点什么。醉生梦死如同烟云,飘走后留下的是空洞。

 

我曾去一个小康村采访,颇有感慨。初下车,那排排肃立的白色楼房确实令我惊喜。人们吃的穿的用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长呢,穿着与他的气质极不谐调的西服,喋喋不休地炫耀村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和人均存款数额。然而,当两天的采访结束时,我还是失望了。村民的文化水准低得令人瞠目,他们的脑袋一片空白,言语粗俗不堪,对外界茫然无知。于是我对“小康”二字就产生了怀疑。我没查过辞书,不知这两个字字面上如何解释:如果它单从人的动物性满足方面来要求则罢了;但若从人们生活质量来考虑的话,这个村是否已是小康,颇令人质疑。有了钱,并不等于拥有了生活质量;有了贵族的服饰,但奴隶的气质决定他依然是奴隶;在牛羊的眼里,再美丽的鲜花不过是一束草。

 

于是我就想,现代化绝非街上的广告牌和橱窗里的名牌服饰,它是否更多地取决于人的精神气质和思维状态呢?

 

编者注:本文刊发在《雨花》1998年10期、《大众日报》1998年6月15日

《别样的发现——安黎精短散文汇编》于2017年9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作者近些年写作并刊发于各类报刊的精粹散文近百篇,所收录的文章,大多仅限于一两千字的篇幅。


文章虽短,但字字珠玑,充分体现出“语言石匠”叙述之考究,字词之精到,辞藻之雅致,文华之富于张力和魅力,可谓咀嚼耐人寻味,反刍发人深省,既具有启悟人智慧促使人向善的陶冶之功,又具有撼动人心的撬动之力,极具思想的厚度和艺术的高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