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津一日

 汐钰文艺范 2018-06-29

  自从在河北区四马路一个不甚起眼的地方发现问津书院,我就被它浓郁的天津氛围吸引:楼上讲座,讲的是原汁原味的天津事儿;楼下书吧,摆满各种关于天津的图书。书吧的一张大桌子上,还整齐地摆放着书院的原创书刊——装帧朴素,印张不多,内涵丰富,信息量大。这些书刊内容包罗万象,犄角旮旯都写到了,读后就像看了一个老天津的“万花筒”。

  2015年6月27日,我早早来到问津书院,找了一张靠边的桌子,从书包中拿出笔记本、笔袋和水杯,铺摆停当后从架上取下一本书,我今天的任务就是——认真阅读,仔细摘抄,把这部书的精华带回家。

  这是一部装帧精美的书籍,大红封面上“近代中国看天津”和“百项中国第一”的字样十分抢眼。之所以对此书如此偏爱,是因为身为天津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我正在被一个问题困扰——怎样把馆里“中华百年看天津”这个包括七个专题、数百件文物、千余米展线的陈列讲得引人入胜,让天津人听了自豪,让外地人听了羡慕。

  一次到问津书院听讲座,我从架上偶然找到这本书,心中非常高兴,只是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尽情地读下去。但是,择时再来的决心已暗暗下定,于是就有了我这“问津一日”。

  “书到用时方恨少”,老话一点儿不假。作为喜欢天津文化的人,我对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也知道一些,对天津创下的“中国第一”也有所了解。但是,在讲解中我仍深刻地体会到,太多的事自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我决定认真地学习研究。

  开卷有益。当静下心来阅读,特别是带着问题阅读的时候,真是受益匪浅。

  《近代中国看天津》图文并茂,有很多老照片插图,既与文章相互印证,又便于读者直观了解,加深印象。比如,通过书中的照片和文字,我不仅看到了中国第一只载人氢气球升空的样子,还知道了勇敢地乘气球升空的人是谁,他们在空中做了些什么。

  此书按照教育、军事等分门别类地介绍,非常方便阅读。非常巧合的是,书中的分类与博物馆的展线设计十分接近,边读书边想着相关文物,我的印象就更深了。

  时间在笔尖下流逝,当问津书院快关门时,我的抄录学习也基本结束。整整一天的时间,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打开了思路。

  在后来的“中华百年看天津”陈列讲解中,我把近代天津创造的“中国第一”作为重点,以此突出天津这座城市在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这种讲解方式受到欢迎,很多的外地参观者,常边看陈列边议论天津“了不起”;天津的参观者也很感慨,不少人表示自己身为天津人,还真不知道天津原来这么棒!

  每次讲解结束,听到参观者的掌声与夸奖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问津一日”。

  星期文库

  我的“问津”缘之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