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津四雅

 朱晓剑 2020-02-21

问津四雅

朱晓剑

成都一阵雨一阵热,正好适宜阅读。天津问津书院刚刚出炉的“问津四雅”翩然而至。

这让我想起去年到天津参加问津书院五周年纪念会。那一次师友相聚,聊聊读书民刊的事,也是蛮开心的。

如今,有不少读书民刊已经有二十年历史了。这些民刊无疑是见证各个地方的阅读史。

关于南京的《开卷》,言说的爱书人比较多了。《开卷》为何能坚持二十年,这其中有不少值得探讨的道理。

《问津》(或早期的《天津记忆》)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这些小杂志无疑是研究天津文化的最好载体。对外地读者来说,正是通过《问津》增加了新认知。天津有一大批研究地方文化的专家学者,他们以不同的专业视角研究城市历史,这是值得赞赏的地方,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研究群体。这也是问津书院的魅力体现吧。

《品报》虽然研究的是通俗文学,却给人别开生面之感。正是通过《品报》,我才逐渐对天津俗文学多一些了解。其实,文学研究的视角可以多一点,比如成都诗人的研究,是不是可以借鉴这样的思想?只是多数时候,这样的研究很难出版,更不要说扩大影响了。但只要有价值的研究,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呢?

《参差》是关于毛边书的杂志,每年出版两期。从这里可以看到毛边书的研究动态,以及不同的爱书人对毛边书的态度。

其实,许多读书民刊都可以进行这样的研究。这也是我撰写《读书民刊漫记》的初衷。关于读书民刊,可以言说的内容很多。几年前,还曾尝试做一个“读书民刊研究”的电子刊,但看刊物的人挺多,研究者却未必多,故而也就没能坚持下去。

可惜了。

有时,对一件事,是不是应该坚持,而不是从物质上予以考量,而是这件事做起来有着怎样的价值。有价值的事,是值得做的。尽管,价值有大小之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