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天地人和w 2018-06-29


文 | 眯眯眼小姐     校对 | 林九二 


 

“我真的很想吃肉。”

“我再也不想吃苹果和鸡蛋了。”

“我不想学拳击,我想学街舞!”

“你为什么永远看不到我的努力?”

“不要再拿我的压岁钱去打麻将了。”

“我真的很喜欢跳舞,你能不能支持我的梦想?”


你可能想不到,以上这些请求,都是孩子对父母大声喊出来的话。


这是前阵子湖南卫视热播的一个节目《少年说》,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上台对自己的的父母喊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但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勇敢喊出自己想法的孩子,最终却没有被温柔以待,因为他们那站在台下的父母,霸占了孩子精神上的高位,以他们认为对的规则来牢牢把握住孩子人生。



有个女生上台大喊说,自己的妈妈总是让她做太重的家务。对于孩子的控诉,妈妈反驳的理由是:


“女孩子要学会做饭,才不会饿肚子,女儿你说呢?难道还让你老公来帮你做饭吗?”


 “以后你嫁的老公也不会做家务,你该怎么办?”


对于妈妈的理由,女生愣了很久,硬是找不到话来反驳,最后只能万分不甘地说了一句“好的!”,随即转身下台了。


而她的妈妈,却认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是一件很骄傲的事,还解释说“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女儿也应该要这么做。



但是一直向女儿灌输这种传统女性的标准,真的就是为女儿好吗?


佟丽娅的父亲,一直要求她做一个传统的女人,在婚礼上他对女儿说:“希望(你)到了陈家以后,多干一些活,给老陈做做饭,到了以后伺候伺候他,抽出空来也看看我们。”


因为从小受直男癌父亲的影响,佟丽娅一直有一种男尊女卑的思想,她一度感到非常不自信,哪怕长大后在生活中也习惯了忍让、退步和默默承受。


这种不自信在她的婚姻里暴露得特别彻底,她觉得又黑又不漂亮的自己配不上帅气优秀的陈思诚,就连公布恋情都是她主动的,陈思诚只是在一边勉为其难洋洋得意地等着佟丽娅去拥抱他。



哪怕陈思诚出轨,她的要求也是“只要他回家就可以了”。


这样的佟丽娅让人怒其不争,同时又觉得特别心疼。


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她的自卑,但就是因为从小被父母灌输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才导致她长大后也难以挣脱这样的桎梏。




《少年说》里还有个很喜欢跳舞的女生,坚持跳了7年多,12级都过了,但是因为最近成绩有点下滑,她妈妈就把舞蹈课停掉了。女孩在台上说:


 “我最近很迷茫,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然后我希望,妈妈可以支持我的梦想。”


听见女儿的请求,妈妈说,如果她在下一次考试能考全级100名内,就给她继续跳舞。女生表示这个要求太难了自己做不到,能不能把标准降到200名内。最后她们在不断的讨价还价中,把目标定在了150名。



很多父母习惯用分数作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孩子优不优秀,但其实孩子的优秀不应该体现在她的分数上,而是她能否把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情做好。


想起之前看的一部电影《小孩不笨》,里面有个叫国彬的小孩,他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理想,却非常喜欢画画,但是他妈妈永远只看重他的分数,还责怪他是因为画画而耽误了学习。


每当国彬考试不好,妈妈就会对他又打又骂。因为接受不了妈妈的教育方式,忍无可忍的国彬,在一次考试作弊被抓后,选择了跳楼自杀。


幸运的是他被警察救了回来,也终于让他的家人开始正视分数重要还是孩子健康成长重要这件事。


  • 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很多孩子只能在父母的威严之下选择妥协和消沉,最终埋藏了自己的梦想和爱好,成为一个听话的机器。




还有一个女生的妈妈,总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女儿对比,说她这里不好那里不行,搞笑的是,那个作为榜样、总拿第一的学霸就是女儿的闺蜜。对于妈妈的打击教育,女生喊出:


“妈妈,孩子不只是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但是对于女儿的委屈,妈妈不但不反思,反而开始一条条罗列自己这么做的良心用苦,还信誓旦旦地说:“ 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头,你要是不被打击,可能就有点飘。”


从头到尾,这位妈妈都没觉得自己有错,一开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有理有据,理直气壮,哪怕女儿已经在台上哭得泣不成声地哀求妈妈不要再打击自己,妈妈也依然在底下滔滔不绝地罗列自己的理由。最终女儿只能放弃了沟通,哭着跑下了台。



我们当中的不少人,都曾经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有一个更优秀的学习对象固然是好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她最需要的,不是父母一味地打压和否定,而是父母的欣赏、认同和尊重。


  • 你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很高,但为什么不可以同时允许孩子保留一分来自父母的骄傲呢?


一个被不断批评否定的孩子,她可能会潜移默化地用消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会通过否定自己的情感来获得父母的认同。


这样的管教之下,最终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孩子不认可你,变得叛逆;二是他记住了父母的说教,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


当父母可以和孩子平等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时,争执和矛盾都会少很多。


电影《完美陌生人》里的罗科,他十几岁的女儿有早恋问题,妻子的态度是“绝对不行,你要听我的”,母女之间争吵不断,而罗科则试着开导妻子:“我们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当女儿打电话给罗科,问他自己该不该在男友家里过夜时,罗科的回答完全把决定权交回给女儿手上,帮女儿做分析,并且尊重女儿的选择:


在看《少年说》的时候,我一度为那些孩子感到难过,明明他们能那么勇敢地站出来,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 但是那些把自己摆在上位的父母,却把孩子的真心话当做了一场大冒险的游戏。


成年人总会倾向于凭着自己多出的二十余年人生经验,然后站在前辈的角度来教导孩子,坚信自己走过的路是对的,一边鼓吹“乖小孩”教育,一边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又怎么敢打包票自己就是百分百正确的呢?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很多的人,都几乎没有任何学习的机会就匆匆忙忙地升级做父母了,他们的心里也时不时会有一种无所适从、不踏实的焦虑感,以致他们为了减轻这种焦虑感,会不断地去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让他们背负上自己的所有期望。


但这种方法只不过是把焦虑转接到孩子身上罢了,最终孩子在家长的霸权下也会渐渐失去了心性自由和独立人格。


李开复曾经写过一封给家长的信,里面有4个给父母教育孩子的建议:


  • 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

  • 多信任,少严管;多放权,少施压。

  • 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

  • 多做好朋友,少做严长辈。


其实大多数父母成长和工作的环境,都跟孩子现在所处的很不一样,父母想要的未必是孩子想要的,孩子真正想要的,父母也未必知道。有时候你帮孩子做了太多决定,可能还会造成他们日后责任心的缺失。


与其强势地帮孩子决定好一切,不如放平心态,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沟通,学着做孩子的朋友。


毕竟,孩子在学习如何当一个优秀的好孩子时,父母也应该同步学习怎么当一对好父母。



| 鲸语 |


突然想起很久没逛过超市了,下班后去超市买了一堆水果零食回家。看着塞得满满当当的冰箱,莫名觉得很幸福,看来我这个喜欢囤东西的毛病是改不了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