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昌硕|300方原石,1500方印稿,大师秘籍高清呈现

 魔藤书屋 2018-06-29


吴昌硕一生不断吸收、创新、变革,成就了古拙雄浑、气势磅礴的吴氏印风,为时人追慕后辈景仰,是近现代印学的制高点”。


对“质朴”的追求,可以说是吴昌硕最核心的篆刻精神以及泽被后世的重要贡献。而这种追求,又主要体现在吴昌硕对丰富多彩的字法、冲切活用的刀法、拟古而不泥古的残破、边栏的处理……等各种道法天成的变化。


也许,这些变化,我们在原石的高清照片中可以细细揣摩。

今天,录斋选了《吴昌硕全集·篆刻卷》中的一小部分篆刻原石印面,高倍放大,分享给大家。



先来看看这方“杨石头”。


放大来看,吴昌硕冲切相间之钝刀法就显得无比清晰了。浙派的切刀与皖派的冲刀相融会,冲、切并举,时而披削相贯通,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爽利威猛中又带有迟涩,变化颇为丰富,层次感极强。


再来看“且饮墨渖一升”




这方印,我们已经相当熟悉了,然而,放大之后,更能显现其笔意的生动。


饮,提按变化极为明显,正如书法中的提按。“欠”部的用笔使转尽显苍浑。

从“食”部的短横的刀痕看,缶翁的刻刀似乎卷了刃?!


墨,每一个横、点的用刀,都有着细微的变化,正如书法中的处理一般。


升,每一个起收笔和行笔的处理,与书法皆如出一辙,体现出一种自然、合理的书写意味。


平庐



此印缶翁边款自记“拟封泥“,开创性地将封泥中边粗厚圆润、印文精细劲到的风格运用到篆刻之中,确定了吴昌硕风格的独特形式,并影响了之后如赵古泥、邓散木等一批名家。


也轩



秦玺的用字与界格也是吴缶翁参照的一种方向,印面刀痕中几个竖画的爽利感,扑面而来。这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缶翁的残破不是后期做出来的,而是冲刀时的自然崩裂;线条明显提按变化,更是由运刀时的摆动形成


仁和高邕章



印面的残破,古质之余更添加苍茫之气。在对比中,更见吴昌硕对字口残破的处理,来源于汉印。


其安易持



长期使用而带来的磨损,虽使刀法的印记不再那么明显,却在岁月的侵蚀下更见其浑厚古朴。印章内部的“烂铜效果”,是不是与汉印同理?!


破荷亭长


破荷亭长四字依然体现出爽利的用刀,但从质感上分析,更类似于汉凿印的结字与线条,爽朗俊利也是吴缶翁常给我们的一种清新感受。


无须吴



临石鼓、学石鼓是吴昌硕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以石鼓入印亦是他最为典型的特征,且看“无须吴“与临石鼓,其间的因缘关系都不需要我再啰嗦啦!


录斋今天的分享,才只有8方哎~~

而在两大本的《吴昌硕全集·篆刻卷》中,足足有300方原石照片,有印面、有边款、有原石,每一个都被放大了给读者朋友们看,吴昌硕对刀法的活用,残破的处理,对古人的吸收之后再创新,可以说是清晰可见,极为难得。实在是一场美妙的视觉盛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