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片的花式曝光你皂吗?

 Ianlt_Image 2018-06-30




记得上次说估光失误欠曝3档的经历,一卷120的Portra 160、一卷120的Fomapan 100和一卷135的柯达ProImage 100。


因为怕迫冲太多会颗粒比较粗,所以冲洗的时候全都只迫冲了2档。


看到Fomapan 100的底片以后真是...想笑来伪装掉下的眼泪。



尽管迫冲了2档,但是底片还是基本没有什么厚度,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薄薄的透明片基。



扫描后是这样,这还是细节保留比较多的一张。有朋友看到后问我是不是用的狗屁3哈哈哈


其他两卷迫冲后底片的密度要比Fomapan 100好很多。


Portra 160,好卷就是不一样,基本上接近正常底片密度了。



扫描后的片子看起来颗粒不算明显,放大后才能看出来迫冲的差别。


柯达ProImage 100,底片要比Portra 160薄一些,但是还是比Fomapan 100好了不少。



扫描出的片子效果也还算满意。


经过上面底片和样片的证实,小编得出了两个结论:


1、光线复杂的环境千万不要估光,老老实实用测光表。(装13的代价太高了哈哈哈)

2、Fomapan这卷如果不能保证精准曝光的话,能不用还是不要用了...


对于底片密度和负片的成像原理不是很清楚的或者忘记的同学请看上篇曝光基础的讲解。



1、测光表的使用


接下来要请出这次的主角了!没错!就是狗剩(GOSSEN)!



GOSSEN这支测光表的功能还是蛮全的,T、A、EV等该有的全都有,入射测光和反射测光也都支持。小编个人最常用EV值读数。


接下来讲讲测光表基本的两种测光方式:入射测光和反射测光。


入射测光:



表头在中间的时候是入射测光模式。



入射测光就是将测光表放置在与被摄物体相同的地方,去测量照向被摄物的光线。


反射测光:



把表头向左或者向右挪走,露出中间滴溜溜的大眼睛,现在就可以测量反射光。



把测光表对准被摄物体,测量从被摄物上反射回来的光线。反射光更加接近镜头接收到的光线,小编个人认为要比测量入射光科学。


正常来说,对于光照相对来说还算均匀,或者明暗反差对比不大的景物时,对准被摄物体直接测量出读数就可以拍摄了。


2、明暗对比大的场景下如何常规曝光


对于明暗反差对比大的场景,比较通常的操作是对暗部和高光处分别测光,然后选取中间某个曝光值进行曝光。



岩石反光的亮部反射光读数是EV13,暗部是EV8,中间跨了5档。小编选取了EV10进行拍摄,后期又稍微拉了一下曝光曲线。


3、分区曝光系统的简单介绍


还有更高阶的大画幅玩家,在处理明暗反差大的场景时使用『分区曝光法』。


『分区曝光法』是『分区曝光系统』针对黑白负片的一个应用。『分区曝光系统』是由安塞尔亚当斯发明,用于拍摄明暗反差对比大的景物。



Ansel Adams是我最喜欢的摄影师,没有之一。


亚当斯拍摄的Yosemite。没错,就是水果上一代Mac系统的主题名。哈哈你们的膝盖碎了吗?反正小编的膝盖已经没了。



云雾缠绕着Yosemite,气势磅礴,亚当斯拍摄的风光摄影总是能够震撼到我。


分区曝光系统将不同的光线强度分为了11个区域,其中0区是纯黑,X区是纯白。




《摄影的艺术》中将分区曝光系统改进为18个区,并教你如何利用更高的分区曝光,并在暗房中将超过10区的曝光拉回可放大的区域得到信息更丰富的图像。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这本书。



《摄影的艺术》—Bruce Barnbaum 

在公众号发送消息“摄影的艺术”可获得PDF电子书


暗部最佳表现的曝光量位于3区,但是这只是科学家严格测量出来的一个结果,如果我们将暗部进行3区曝光,往往胶片反应后平均值不到3区,大概位于2区和3区之间。


因此对暗部进行4区曝光在底片上能够保留的细节要比3区多一些。



岩石背光面与自上流下的水流明暗光比较大,这时使用分区曝光法能够更好的表现出岩石暗部的质感和水流亮部的细节。


图中的岩石的背光面测光读书为EV8,从高处流下来的水测光读书为EV14。按照暗部的测光来计算,岩石背光面位于5区,这样的话流水则位于11区,显然超出了分区曝光系统的10区,这样水流会丢失所有细节。


将曝光值设置为EV7,这样想要表现的暗部落在了4区,亮部落在了10区附近。根据拍摄时的曝光参数、胶片种类和使用的冲洗工艺,计算出需要减冲多久可以尽量将暗部落到3区。



横坐标右侧数字为30,做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微信做的水印,结果被挡住了...


通过减冲暗部落在了最合适的分区内,细节表现和质感都呈现最佳效果。而亮部因为显影不足,反差和影调稍微有些欠缺,这时可以通过高度稀释的补偿显影液进一步显影。补偿液对于已经显影充分的暗部,其作用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显影不足的亮部,其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这张照片使用普通的平均测光拍摄下来,暗部细节欠佳,天空和云也没有这么分明。利用分区曝光系统,将暗部的细节保留的非常完整,而天空中云彩的细节也没有损失。


经过复杂的冲洗工艺后,再对底片进行放大。该遮光的遮光,该加光的加光。使用这套复杂的系统制作出来的照片一定会令你神魂颠倒,睡觉都想抱着哈哈。


有发烧友想要更深一层研究分区曝光系统的话,小编推荐去阅读一下蒋载荣先生的《进阶黑白摄影》。


《进阶黑白摄影》—蒋载荣


以上只是举例,感兴趣的朋友想要尝试分区曝光法的话,还需要自己去记录拍摄时的曝光参数、胶片种类和冲洗工艺,以此来计算出减冲、补偿显影的时间以及对应暗部和亮部最终所落的区域。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了解到了暗房对于胶片摄影的重要性了。如果只是记录现场,大可将胶片送去专业机构冲洗,但是如果想要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暗房的功夫是必不可缺的。


对于分区曝光法的实践,最好是使用大画幅拍摄。因为暗房处理时,我们需要对每一张照片所记录的参数去计算不同的冲洗方式。如果使用胶卷的话,为了其中的一张照片可能会毁了其他的照片。


4、分区曝光系统的数码化



单色直方图


直方图的X轴范围相当于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在曝光时尽量不要让阴影面积的左右两侧超出坐标轴的范围,否则高光和暗部就会溢出从而丢失大量的细节。


数码相机记录下的RAW格式文件就相当于拍摄的胶片底片。在前期拍摄时应尽量保留更多的细节,这样一来更方便后期的数码调整。



深蓝色的曲线为胶片的宽容度曲线,细黑色的折线为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


RAW格式尽可能多的记录下场景的细节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曝光曲线的调整。有时还可以通过包围式曝光(对同一场景进行不同的曝光)记录下更多的信息,后期再进行图片的合成。


这样一来照片的动态范围可以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如果合成和调整的太多也会让照片看起后期痕迹非常重,看起来会十分不自然。


5、结语


小编个人认为,胶片最有趣的不是彩负和正片惹人喜爱的色彩,而是黑白。


黑白负片丰富的影调,无穷的灰阶,再配合各种的暗房玩法儿,要远远比彩色胶片有趣的多。


正片的宽容度较小,后期暗房的调整空间远远小于负片;而彩色负片调整多了容易导致偏色。



好久之前拍的照片都扒出来了。


明明都已经是21世纪,彩色负片和正片已经生产出来许多年了,但是许多大师还是使用黑白来创作。


黑白没有色彩的干扰,能够更加专心地去研究光线、构图等。除非颜色有必要,否则使用黑白的效果要远远优于彩色胶片。



拍摄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对于分区曝光系统小编研究的不是特别深,在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概念。如果哪里有错误或者不严谨的地方还望各位指正。




各位父老乡亲们,傣噶猴!


“菲林有毒”到今天为止整整运营一个月了,之前曾经试过很多方法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菲林有毒,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很好的效果,终于在前不久开始有了点起色。正是因为各位的关注给了chaos更多的动力去把胶片摄影的原创分享做下去,非常感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给大家透露一点,就在前天刚刚与时下非常火的一个视频媒体平台达成了资源共享的合作协议。他们主要做是讲各种老相机的一档节目,小编非常爱看一期不落!今后大家不仅可以看到静态的文字和图片,还可以看到动态的精彩视频节目啦 ლ(`∀´ლ)


大家猜一下是哪档节目?  

超过30个点赞就在评论里就公布答案哦~

 (·ૢ⚈͒⌄⚈͒·ૢ)  


最后再次地感谢各位!没有大家的支持,就没有小毒的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