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菲疑说思】拉尔斯·彼得·汉森的经济计量模型论:金融市场摩擦模型中的估值动态

 yangtz008 2018-06-30

菲疑说思

疑而勤思 人生不迷



近距离聆听

拉尔斯·彼得·汉森的经济计量模型论

关于金融市场摩擦模型中的估值动态



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中国年会盛大召开

2018年6月15至17日,由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主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与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联合承办的世界计量经济学会2018中国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6月15日上午,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中国年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吴文正报告厅隆重开幕。作为本年度中国经济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国际学术会议,本届大会吸引了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等著名经济学家出席,并作精彩的主旨演讲。来自北美、欧洲、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知名高校的500多位海内外经济学者参会,共同交流和研讨世界计量经济学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成果。

 

据了解,世界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简称ES)成立于1930年,是国际上最富盛誉的经济学术组织之一。学会院士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所有知名的经济学家,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绝大多数为该学会的院士(Fellow)。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每五年举办一次世界经济学大会,号称经济学界的“奥林匹克”,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为促进海峡两岸三地学者与西方学者的学术交流,为推动中国与世界在经济学,特别是计量经济学领域更广泛和密切的交流,世界计量经济学会在中国定期召开“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中国年会”。前几届年会分别由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承办。本次大会为第五届年会,由复旦大学承办。


上海绿庭投资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本次大会的赞助方之一,笔者有幸近距离聆听了诸多精彩的主旨报告。特别是开场主讲嘉宾,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资深讲座教授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的报告,令人感受到了学术水准的高度。


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汉森教授的理论广义估计法


汉森教授在201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主要贡献在于发现了在经济和金融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广义矩估计法(GMM:Generalized Method Moments)。对GMM的通俗理解就是,让研究者集中精力和资源在某些特定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什么都要顾及。这种方法让研究者面对一个动态的经济模型时,可以不需要对于这个模型做彻底全面的理解、说明或研究,而只需要测试该模型中某些关键的组成部分即可。它适用于检测资产定价的合理性,该方法也用以分析包括劳动经济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等多领域的经济模型。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分析一个动态的经济体系时,由于其估计方程的固有非线性特征,导致任何误差都会影响到它的序列相关性结果。通常,通过做出一系列的特定假设来解决这个难题,但这些假设有时被认为对即将处理的主要问题来说又非重要的因素。因此,任何统计上表现出的违和,实则是对主要资产定价公式的联合假说的违和,况且所有研究员并非都严格遵循这些特定假设。

 

直到汉森教授对GMM的发展,才解决了处理这些复杂变化的问题,使得正规统计检验被广泛应用。他将所有实证研究加在一起,发现由经济周期、收入消费、财富总量、财富分配等因素导致的贴现率的变化可以解释部分、而不是全部的资产价格的波动,即考虑到由经济基本面导致的这些贴现率的变化之后,长期回报率的预测性依然存在。

 

汉森教授在1982年就提出的GMM估计非线性系统,受到极大认可的主要原因是他对目标函数中的随机变量和矩条件设置了极少的限制,其中随机变量范围可任意弱、平稳遍历过程,矩函数可以是非线性的。他的贡献也体现在概括了以前对平稳遍历的随机过程的矩估计理论。

 

汉森教授除了在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方面享有盛名之外,他还是一位卓越的宏观经济学家,他的重点研究课题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他逐步将学术兴趣转向对“系统性风险”评估及其在金融危机中作用的研究。他通过稳定控制理论和递归经济学理论,研究风险在定价和决策中的作用。


金融市场摩擦模型中的估值动态


汉森教授此次在复旦大学的演讲的主题为“金融市场摩擦模型中的估值动态”(Valuation Dynamics in Models with Financing Frictions)。

 

汉森教授首先介绍了其研究目标,旨在对现有考察金融市场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够更加准确刻画宏观经济现实的模型。

 

汉森教授认为,考虑非线性状态转移机制能够使金融市场摩擦模型更好地刻画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特征,非线性状态转移机制需要模型内生生成。该模型在资产配置、资产定价、风险管理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汉森教授还强调,对行为主体异质性建模的必要性。这些异质性特征可以是资产的差异、偏好的不同、还可以是能力或者效率的不同。模型异质性特征反过来又与非线性特征相互作用。

 

汉森教授也提到,将非线性转移机制特征纳入金融市场摩擦模型所面临的挑战。该模型存在不稳定的特点,微小冲击可能过度演变而成为大冲击,这大大增加了模型求解与拟合现实的难度。

 

应对此挑战的两种方法是,第一种是打开结构性的黑箱,在固定一些参数并改变另外一些参数的基础上,考察模型结果的变化。第二种是对模型行为个体施加可观测约束。但在将理论模型应用到金融市场预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模型的适用性,即要结合所预测金融市场的具体特征,来细致考察理论模型相关假设条件的有效性。

 

汉森教授最后总结道,宏观经济学家不仅需要去比较异质性偏好模型,以及异质性信念模型和金融摩擦模型之间的差异,而且需要加入时间轴,去研究这些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

 

汉森教授的报告,从估值问题切入,对金融市场摩擦模型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比较分析,对宏观经济学与金融市场理论进行了深入反思,为我们贡献了一场顶级学术盛宴。我们从汉森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清晰的演讲思路中感受到大师风范。

朱家菲

绿庭研究院院长

绿庭研究院院长;

复旦大学绿庭新兴金融业态研究中心副主任;

曾任绿庭投资董事兼副总裁、监事会主席;

并曾就职于建设银行、丸红、埃森哲等企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