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时至秋令,碧空如洗,地气清肃,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 度较高,湿气较重,“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被称为“多事之秋”。 每逢深秋叶落时节,来科室咨询中医治疗情志的病人就会多起来。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有多达38%会倾向于秋季发生,该季节的自杀率也是全年中最高的。15%的普通人群也会在秋天有“抑郁情绪”的体验,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悲秋”。彭阿姨是深受抑郁症困扰的一员,她容易精神恍惚、整日情绪低落,秋天就更加容易口苦燥干,触景伤情。
中医认为秋季在一年四季中时间较长,燥邪炽盛,伤津耗液,最终伤肺。 因此,要想悲秋不“悲”,应从中医调摄入手。
![]() 第一, 生活要规律,以防燥护阴、滋阳润肺为准则
生活要规律 具体是人与天地相应,与四季相生,当顺应自然,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顾护阴液。同时要效仿《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科学领悟其中真髓。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同时适当的防燥护阴、滋养润肺方为明智之举。
![]() 第二,心境要平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心境要平和 要保持一颗平和心,给自己一味心灵鸡汤。在充满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平和,忌浮躁,可以晨做养生太极拳、气功、易筋经、八段锦等,通过这些平和的运动达到调身、调吸、调心的目的,并且在心理上调节、改善人的不良心理状态。
![]() 第三,保持乐观情绪、静养心神
宋代养生家陈直说过:“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可见,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 务。正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因此,对中老年人来说,应有“心无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 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所以,亲友要多交流 ,要注意保持心情宁静,除了自己心境的自我调节,还要懂得开启“拿来”模式,如果悲愁了就应该告诉亲人或朋友,让他们给自己进行有效的开导。
![]() 第四, 合理膳食,秋季饮食要清淡
饮食要清淡 秋季宜多吃滋阴润燥、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百合、川贝、杏仁、冬瓜仁、蜂蜜、 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糯米、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医学入门》中指出:“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 小。”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三色粥清热养肺,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鲜生地汁粥凉血润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 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窝粥养肺止嗽,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