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荒山的旅行者,饿死前都经历了什么?

 小说故事收藏馆 2018-06-30

饿死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体验……



探索荒山的旅行者,饿死前都经历了什么?

文/我在你左右

#法医秘史-第59辑#


大家好,又到了法医秘史的时间了,很抱歉,由于小组成员最近都很忙碌,以至于让大家等待了这么久才又继续更新,在这里我们再次和大家说声抱歉

和以往一样,法医秘史专栏的风格还是干货系,我们会先讲解必要的理论和现象,然后再引入真实案例,这样大家在了解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通过案例来更加具体地理解知识,加深印象。

那么,下面我们就直接开始今天的内容——关于饥饿死的那些事

在现实生活中,说到饥饿死,或许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很难想象是什么情况,毕竟,在如今的社会中,大家烦恼的都是因为吃得太好而需要减肥的事,因为吃不饱而饥饿死,听起来像是年代久远的往事了。

其实不然,饥饿死在现实中虽然少见,但也并不是不会发生。比如2014年在四川黑竹沟景区,就发生过驴友因为被困而饥饿死的例子。

首先,在说饥饿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饥饿的概念。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摄入食物不足,导致营养缺乏,机体功能障碍,称为饥饿,因为饥饿而死称为饥饿死。

虽然在如今的社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是饥饿甚至饥饿死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

一、原因如下

1. 原发性饥饿:

这种饥饿是由于食物供给不足甚至完全停止,典型的例子就是:战争,灾害,孤寡老人生病之后,无人知晓以至于无法进食。此外,还见于虐待,刻意不给被虐待者饮食等。

得到食物的非洲儿童 图源:参考文献[5]

2. 继发性饥饿:

本类主要是由于自身疾病原因无法进食,比如食道与胃肠道疾病,肿瘤,厌食症等,精神疾病患者有时也会因拒绝进食,继而发生饥饿,严重者导致饥饿死。

二、 饥饿的分类

1. 完全性:

指水和食物完全断绝。比如,灾害时,受灾群众被困,无法与外界联系。

2. 不完全性:

指能够吃到东西,但是吃的东西搭配不合理,甚至食物的量无法满足机体每天所需。比如,想要靠不吃东西减肥的同学,很可能就会出现这种不完全性的饥饿。

由于疾病无法进食而导致的死亡,可以见到死者腹部凹陷,皮下脂肪和肌肉组织消耗严重 图源:参考文献[4]

三、饥饿的表现

1. 一般表现:

其实这部分的描述大家可能也深有体会,比如饿肚子的时候,会感觉头晕、眼花、走路不稳,严重的时候可能还会晕倒。再严重的就会发生体重减轻,消瘦,嗜睡,容易疲劳,无力等。

2. 神经系统: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饿到低血糖的时候,就直接晕倒了,嗯嗯!

3. 心血管系统:

饥饿时,心血管系统得不到充足的养料供应,能量不足,自然就会发生力气不足,而力气不足自然就会使得工作效率降低,表现在心肌上就是,心肌收缩力减弱。由此,会造成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末梢血管由于血压降低,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发生四肢冰冷。

4. 其他表现:

水肿。饥饿严重之后,会发生水肿,而严重的水肿可能会造成死亡,比如,脑水肿。

四、饥饿时,我们的身体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在开始介绍变化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科普。

我们人体对于体内能源的利用顺序是:糖原,脂肪,然后是蛋白质。即体内有葡萄糖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是优先氧化葡萄糖来供应机体的,特别是人体的红细胞和脑细胞,只能利用葡萄糖。

脑组织在没有葡萄糖供应的情况下会利用酮体。酮体是什么,我们后面再说。

当机体内糖充分的时候,机体就会将葡萄糖储存起来,储存形式就是糖原。为了介绍生动,本文请出小站经历过N种死法的小夏同学,以她为例,讲解一下饥饿死的过程:

小夏同学觉得世界很大,她要出去走走,于是就辞职,打算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旅行之前,她饱饱地吃了一顿。这时,由于饱餐,她体内的血糖会升高

升高的血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促进了组织对糖的利用,并且多余的葡萄糖被机体合成为糖原储存了起来。

酒足饭饱之后的小夏同学坐上火车,打算去百十公里之外的山区爬山露营。火车行驶了将近6个小时,然后她又乘坐了2小时的汽车,终于到达了要宿营的山区。

这期间,她没有进餐。由于上一顿饭提供的葡萄糖已经合成了糖原,所以,虽然小夏同学什么都没有吃,但是依靠体内糖原分解后,向血中释放的葡萄糖经过氧化转化为能量。所以,这时的她并没有感到不适。

到达目的地后小夏同学由于兴奋和激动,决定当即开始远足,于是她背起行囊进山了。此时,已经接近天黑,而这依旧无法阻挡小夏同学探索大自然和未知世界的步伐,她大踏步地向山上进发。

然而不久后,她迷路了,同时她发现手机完全没有信号

在经历了24小时的寻找后,小夏依旧没有走出大山。此时,她已经吃光了自己的粮食,而机体储存的糖原已经消耗殆尽,于是开始利用体内的非糖物质,比如一些可以转化成糖的氨基酸等,生成葡萄糖以供应机体需求(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的情况,叫做糖异生)

另外,机体为了将葡萄糖优先供应给脑等重要器官,减少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就开始分解储存在脂肪中的脂肪酸。脂肪酸除了供应组织能量之外,还会在肝脏转变生成酮体(前面我们提到过,酮体是脑组织等在糖供应不足时的替代品)

经过这些复杂的过程,这时的小夏同学依旧神采奕奕,打算重整旗鼓寻找出路。

PS:乙酰乙酸、β- 羟丁酸、丙酮合称为酮体。

然而,不幸的是,最后她依旧没有找到。依靠水活着的小夏同学已经在山里迷路了一周的时间,这时,她体内开始大量分解脂肪酸,利用脂肪酸供应能量。但由于血糖开始降低,小夏同学开始出现前文中提到的那些饥饿症状。由于糖异生需要氨基酸,而氨基酸来自蛋白质的分解,所以,小夏同学开始消瘦

因为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开始大量分解,此时机体中蛋白质的分解大大超过了合成,而血浆中的蛋白质是保证血管内外水分平衡的重要因素,所以蛋白质在血中减少的后果,即血管内的水分进入了组织间隙,形成了水肿。

这时的小夏同学在清晨醒来,她已经无法再观赏湖光山色,因为她的眼睑和面部已经水肿了。

虽然小夏同学在步行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重力的作用,水份向身体低处发生转移,她面部和眼睑的水肿就会消失,但是她的下肢则渐渐发生水肿,且逐渐加重,以至无法行走。当她只能停留原地的时候,则预示着死亡的脚步正在向她走近。

由于饥饿,小夏同学的机体无法等到食物的供给,体内的脂肪与蛋白质进一步消耗,重要器官无法得到足够的能量供应,逐渐开始功能衰竭。

例如:脑组织内缺乏能源供应之后,会造成脑组织水肿,人会昏迷、嗜睡;心脏能量供应不足,会发生心率减慢,导致人体血压降低。当心脏彻底失去能量供应后,人体会发生心脏停搏,生命终结。

又过了两个礼拜,警察叔叔和搜救人员找到了已经开始白骨化的小夏同学的遗体。

所以,读者朋友中如果有想远足或者爬山旅行的,甚至想独自出行的,读完本文后,请做好必要的应急措施,准备好充足的食物以及能够保证信号畅通的通讯设备。

讲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对饥饿死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个真实的案例:

某年7 月25 日,某市某刑警大队接到报案称:某女饿死于家中

民警到达派出所后了解到:死者33岁,精神不正常,无独自生活能力,常年被圈养于家中。

尸表检验:

女性尸体,身长162cm。发育正常,极度消瘦。头面部及胸腹部尸绿形成。双侧乳房基本消失,胸廓肋骨印迹明显,腹部凹陷、舟状腹,胸腹部皮肤表面未见异常。

左小腿上段前侧皮肤紫黑色,左小腿中段前外侧陈旧性青紫变色,右小腿膝关节下、小腿前侧多处皮肤青紫变色。

图源:参考文献[3]

解剖检验:

尸体及各个器官重量减轻,皮下脂肪及各器官周围脂肪组织消失,可见骨骼肌萎缩、皮肤呈松弛褶皱状,胃内和小肠内呈空虚状态,而结肠内可见干燥的粪块。

关于其他尸检内容由于篇幅所限,故而省略。法医经过对案情以及尸检结果的综合分析,最终认定,死者某女系因饥饿导致死亡。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其实饥饿死在现实生活中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了,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  

[6]题图来源:豆瓣《名人荒野求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