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详情

 RAO9588 2018-06-30

第二天去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位于摩洛哥国境西南部阿特拉斯山脚下,历史上是贸易商队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路线起点。距卡萨布兰卡300来公里。
出了卡萨布兰卡城,便见绿色的草地,平坦如毯,间或有山坡、麦田、小道和乡村,还有羊群,平静而干净。天色稍阴,阳光时而露出云层,如舞台的射灯,将草原照亮。4月的摩洛哥,草特别绿,花特别鲜艳,空气特别湿润。高速公路在草原上穿行。辽远的视野,令人心情极好。最特别的是,田野之间、房前屋后用仙人掌做栅栏,别致极了。

3个多小时后渐进入马拉喀什市区,出现了丘陵、石头。而草更绿花更艳。终年积雪的阿特拉斯山,使得虽然地处沙漠边缘的马拉喀什水源充沛,整个城市气候温和,以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幽静的园林驰名于世,被誉为“摩洛哥南部明珠”。
渐渐地,看见红房子了。导游告诉我们,马拉喀什最早称为马拉来的城市。商队来到这里,常常被隐藏在椰枣林里的盗匪打劫,因此往往要快速通过,阿拉伯语叫“马拉喀什”(这个解释有点牵强),柏柏尔人语为“红颜色”,倒符合实际。由于这里的土地呈赭红色,柏柏尔人认为这是“神的土地”,所以,房屋的建造也是赭红色的,因而马拉喀什被称为“红色之城”。这个由柏柏尔人建于公元11世纪,至今已有近一千年历史的故都,旧名就叫摩洛哥城,摩洛哥的国名也是源自此都。

我看到一些资料介绍的更加详细:马拉喀什是摩洛哥阿尔穆拉比特王朝时期的首都,1061年,来自伦图纳(意为蒙面人)部落(在今毛里塔尼亚境内)的柏柏尔人首领伊本·奥尔马和伊本·塔什芬征服摩洛哥,建立了阿尔穆拉比特王朝,并于1062年宣布定都马拉喀什。阿尔穆拉比特王朝在摩洛哥的历史上是一个强盛期,它的版图包括了直布罗陀海峡对岸的西班牙南部和东南部以及阿尔及利亚在内的北非大部分地区。十二世纪中叶,阿尔穆拉比特王朝逐步衰落,至1147年被阿尔穆瓦希德王朝所取代。
这片被柏柏尔人称为“神的土地”的地方,当伊本·奥尔马宣布将它定为阿尔穆拉比特王朝首都的时候,它还只是坦西夫特平原上的一个地名。因为忙于疆域的扩张,直到1070年,马拉喀什的城市建设才正式开始。建成后的马拉喀什是一座被城墙和塔楼环抱的城市,当时在城墙下还挖有很深的壕沟。从远处眺望,骑在骆驼上前往这座城市的人只能看见陶土红色的巍峨城墙和绿意婆娑的椰枣树,还有城墙后面如灯塔般高耸的清真寺宣礼塔。历史的脚步诚然已走过了一千年的时光,当年作为防御工事而存在的十余公里的马拉喀什城墙和塔楼以及十四个古城门现在依然完好地矗立在那里。
我们先来到老城区。老城由12世纪的城墙与壁垒层层环抱。数个世纪以来,这里似乎从未改变。人来人往挺热闹。红色的城墙虽没有垛口,却也厚重。城墙上布满了小孔。导游让大家猜这些小孔是怎么回事?历史上,这里无疑发生过改朝换代的争夺,但那些小孔不像枪眼,比枪眼大。有人说是鸽子窝,确实见鸽子飞进飞出。导游拍手称是。不过她说还有另外两个作用,一是设置脚手架之处。城墙大多是土坯修筑,不时地需要维修。二是起热胀冷缩之用。这么说,建城的时候,小孔就存在了。摩洛哥人真有智慧。马拉喀什老城1985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走进一家餐馆吃午饭,立即被这阿拉伯风格的装饰给迷倒了。从天花板到地板,从走廊到廊柱,全都装饰着鲜艳的马赛克。原以为葡萄牙人喜欢马赛克,摩洛哥人有过之而无不及。饭间还有人弹琴唱着古老的阿拉伯民歌,但他不让拍照。

在番茄、蔬菜混杂的汤喝过,烤馕一般的烧饼上来之后,十分期待的塔吉锅和库斯库斯也端上餐桌。
导游在路上详细地介绍这两种食物的特点。塔吉锅是一种摩洛哥陶制炊具,与我们的砂锅相仿。用这种陶锅烹饪的美味叫塔吉锅。它源自北非柏柏尔人一种日常的古老饮食,早在9世纪的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就有记载,如今则堪称是摩洛哥的国菜。种类繁多的塔吉锅做法都很相似:先用洋葱、香料、橄榄油等制造香味,之后下入牛肉或鸡肉炖煮,待烂时,再加蔬菜炖,最后留出一定的汤汁肉汁,有点像中国的大烩菜。塔吉锅和与之配套的锅盖可谓是珠联璧合,锅为扁圆,盖则是圆锥形,很高。这种锅型,聚水又环流蒸汽,完全适应于摩洛哥干旱的沙漠地区。

可是,当叉子将一块牛肉送入嘴巴时,除了肉的绵软外,几乎没有任何味道,更不用说香了,西蓝花、土豆等菜蔬全都一样寡淡。摩洛哥人吃的就是这种原汁原味的食物,而重口味的我们,食之无味,无法下咽,尽管桌上摆着盐和胡椒面。那就吃库斯库斯吧!这是将各种谷物碾碎成小米状蒸成的米饭,自然是比较涩口的,缺少大米饭的爽滑。唉,大失所望啊!在随后旅行摩洛哥的六七天里,几乎天天都吃这种饭食,几乎让人崩溃!这是后话。

饭后来到老城中的一条小巷,尽头是巴西亚皇宫。宫殿的外观与旧城区的其他建筑没有多大的差别,大门也很不起眼。然而,走进这座深藏不露的皇宫,却是别有洞天,也才能真正体会到它所存在的艺术价值。
这是一幢融合了柏柏尔人和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建于19世纪,占地8000平米,最好的工匠连续工作14年才建成,用国王最宠爱的王妃名字命名。可以说,是当时摩洛哥最宏伟的宫殿建筑。如今是摩洛哥唯一对外开放而且保存完好的皇宫,称得上19世纪摩洛哥装饰艺术的完美标本。

皇宫有五、六个庭院和几十个厅室。首先是办公区,高墙深门内一座四合院,四周连着不少大小不一的房间,为接待不同身份地位的宾客所用,还有歌舞大厅。第二进庭院是四位夫人的房间,房间大小及装饰根据皇帝宠爱的程度所决定。之后一个庭院为女佣等仆人住处,蓝白相间的装饰以示区别。在花园和私塾之后,最里面的才是巴西亚的寝宫。那是个长方形的美丽院子,四面回廊,中央喷水池。色彩鲜艳的马赛克和绿色的琉璃瓦镶嵌在墙壁和地上。

在阿拉伯世界,几乎每栋传统住宅都会有至少一个庭院,小一些的也可称为天井(其实中国院落也一样),庭院四周环绕着房间或是拱廊,庭院中央通常会有带喷泉的水池。在清真寺里这样的水池是用来洗礼的。在传统住宅和私人庭院中,建造带喷泉的水池则是为了美观和夏季降温。

皇宫里每一个庭院和厅室都各不相同。庭院除了大小、色调、形状(有正方形、矩形、曲尺形之分)不同,又有带拱廊或不带拱廊之分,拱廊又有尖拱、弧拱、马蹄拱、多叶拱等多种形式。宫殿中所有厅室的门窗位置和形状也都各不相同,每个房间的屋顶都采用了不同的结构,有覆斗形、覆舟型、穹窿顶以及藻井带圆形天窗的屋顶,还有平顶和人字坡顶。仔细观察,在整座皇宫里竟没有发现房间形状、屋顶结构、门窗位置以及内部装饰完全相同的厅室。

整个建筑装饰,旨在营造伊斯兰和摩洛哥建筑的风格。装饰豪华的厅堂、精雕的雪松屋顶、精细的石膏雕刻、精致雕刻的大门、典型的摩尔式花园,无一不闪烁着皇家的光辉。或大或小、上尖下方、花格造型的窗户,更显阿拉伯风情。华丽的拱门上,有很多阿拉伯文字。大意是:“带着欢乐而入,带着欢乐而出”。
花园里枝繁叶茂,穆斯林风格的喷泉永远都是静静的。穿行在廊道拱门及许多大小房间里,就象走迷宫似的。想象一下,暗暗的房间里挂着油灯,灯光摇曳,是不是有一种一千零一夜里的神秘与迷离?
令人深感奇怪的是,皇宫装饰如此华美,但除了吊灯和壁灯,却没有任何家具和摆设。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巴西亚皇宫其实算不上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皇宫,据说,这座宫殿建好后摩洛哥国王从未在此居住过,后来把它赐给了一个重要的大臣。难怪导游说这是大臣的宅院。
法国殖民时期,巴西亚皇宫又成为法国驻马拉喀什总督的官邸。在个别厅室中,我们看到的欧式壁炉就是那些法国总督们居住时修建的。由此,可以把巴西亚皇宫当作摩洛哥的建筑艺术博物馆来参观。

浏览82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