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情摩洛哥三~瓦尔扎扎特

 心境旅行 2020-04-11

风情摩洛哥三~瓦尔扎扎特

作者:李旭(化茧𢦓蝶 )



出门在外,我是不舍得睡懒觉的,马拉喀什的天亮了,外面确实很冷,头是沉的,一动浑身酸痛,是不是感冒了?没有食欲,一半也没有吃进去。

  ……院子里空气很好,挑个红沙发坐坐,添点喜气,也许身体会舒服一些……🙏。

  从马拉喀什一路向东到撒哈拉有十多个小时的车程,摩洛哥的公路也不敢恭维,一般都会选择在中间的瓦尔扎扎特休整一夜。

 迎着太阳出发,光线依旧明媚,恶劣的戈壁两旁植被稀疏和荒芜,只有仙人掌无序的肆意生长,仙人掌上的花果好看吗?还能吃呢!

  从马拉喀什往东入撒哈拉🏜️的 必经之路~Tickha 山谷,一路颠簸,车窗外变幻的美景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不时发出阵阵的惊叹声:这里有雪山!这里有绿地!这里有溪流!汽车盘山而上,高耸的雪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时隐时现,忽左忽右。在非洲能看到雪山,是不是很稀奇?……就这样,不断的追踪和发现使行程变得有趣,忘记了坐车的不适。

我们要翻越的山脉叫~阿特拉斯山脉,位于非洲北部,横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它的名字来自于古希腊神话中的擎天巨神,因之巨大无比,东西绵延就达2000多公里。位于摩洛哥这一段,正好把这个国家隔成两半,一边是大西洋沿岸肥美的平原地区,一边是撒哈拉广袤无垠的沙漠。亦如喜马拉雅山脉把西藏分开的两侧,山南是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的温暖潮湿的墨脱樟木等绿色成荫,山北是高寒缺氧风沙少🌧️的西藏大部植被稀少。


途中有几处观景台,司机会有选择性的停车给我们拍照。这个观景台可以欣赏阿特拉斯山脉的风景和盘山公路全景。

这条盘山公路就是《碟中谍5》里摩托追逐那场景的取景地。这里山是光秃秃的,路是干枯枯的,你说电影要的就是这苍茫荒凉的感觉吗?

  上学的时候,美术老师说,颜色是有脾气的,不能随便放在一起,可是在非洲,所有的颜色这么饱和,看似随意,其实有序的融合,怎么斑斓和热烈的应情应景呢……

  如果你脑子里是炙热的非洲,如果你爬上摩洛哥(非洲)的雪山,如果你感受到头顶的阳光和周遭的寒风,如果你再看到用山顶石头雕刻的小黑人,~旷达的造型,粗糙的手工一定会让你情不自禁的……。


所有的一切都很熟悉,不知所措的是他们在一个画面里。夏天的阳光,冬天的雪山,沙漠的棕榈,路边的仙人掌。孩子的嬉笑,如此美妙的摩洛哥,斑驳和绚烂无所不在。

我的非洲,还没有来得及狂野,脸上却已不得不洋溢!

中午在山顶的这家餐厅就餐,扑面的阿拉伯风情,已经让我们的长枪短炮,手机停不下来了,这里的装饰材料很朴素,这里的摆设很精致。

还是那句话,摩洛哥不是特别富裕,但是从皇宫到茅屋,从达官贵族到一介草民最不缺乏的就是审美。

  在这寸草不生的戈壁,餐厅里摆放着塑料花?

  我们的主菜很非洲,塔吉锅里是黑枣红萝卜炖牛肉,…不是不好吃,只是感冒没有食欲,忘了带榨菜,只好多吃几根香蕉吧!

  也许这里的饭不和你的胃口,但是这里一定能找到最美的颜色,随心的一角不时散发出光和影的绝唱。

  这是一个叫阿伊特本哈杜的小村子,十一世纪l由柏柏尔人为抵御外侮的流寇依山建造的防御性居住地,也叫筑垒村。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山下的河谷围绕着古城,古城保存的异常完好,听说里边只有五户人家,号称是摩洛哥最美古旧村落。
        沿着小桥就进入了这座古城。

  山脚下,透过粗大的原木简单搭起的院门和窗棂,里边飘出了热气腾腾的烟火气。

由于阿本哈度村位于穿越撒哈拉沙漠商路的关口,当年运送海盐到内陆的骆驼商旅选择这为中途休息站,因而兴盛起来。近千年来,历经多次战火,这些摩洛哥原住民柏柏尔人建造的沙漠驿站,典型的卡斯巴斯建筑依然能看出当年的兴盛。

     筑垒村之名源于这里的住宅和粮仓都被建成堡垒的模样,屋舍多为三层,底层马厩,二层粮仓,三层住宅。为抵抗烈日暴晒,热气入屋,土屋很少有窗户,采光依靠长廊透进的阳光。

  由于这里干旱少雨,有史以来,质朴的古城完全由泥土和草芥建造,而且墙体超级厚,保证了冬暖夏凉。怪不得叫焦糖色城市呢,原来这里的泥土是红色的。古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申遗成功后,在修缮古城的时候里边还是加了石灰……,社会在进步,千百年来保持的一成不变也许是一种无奈,有好的方法为什么不用呢?只要能保持古城的原汁原味……!

  古城的的老屋成为参观的对象,而屋主人大都搬迁至新建的城区居住,只有个位数的土著柏柏尔人在此守候旧家园,在路边村口卖旅游纪念品。这里民风纯朴,既不喧嚣,也不吆喝,不存在强买强卖,店家裹着长长的大袍子坐在躺椅上打盹倒也惬意,作为看官走过路过看过都不好意思打扰!

     红褐色的土墙上艳丽的织物、装饰品等令古旧有了新颜。旧与新、土之重与布之轻、墙之单色系与布之亮色系,强烈的对冲中形成了顺理成章的协调与美丽。

你在北方的寒夜里穿着貂,我在非洲的艳阳里涂着防晒霜……想起了《南山南》

  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只见一座座赤土泥砖垒砌的房舍紧紧相连,一条条曲折窄小的街道弯曲萦绕,保留着当年的基本布局,因为是世界级的保护单位,阿本哈度现有房屋都会有适当进行保护性修缮。因拍片需要,很多电影剧组会在古旧老城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新景观。听说古堡中凡是有棱有角的建筑都是后建或后修的,因为岁月早已把老屋的棱角磨光了。

  无数这样的小巷,让你走进、走近。或回首、或前行,你想向拍摄者传递什么?"属于"还是"不属于"?


  路边 摊位上有各类物品,浓浓的摩洛哥风情。 

      最美的摩洛哥古村落,"美"是因为"古"、也是因为"今",一切已逝去、一切又未逝去。

都说一路蜿蜒,行走其中,可以体验摩洛哥的红色魅力。遗憾的是我的丫丫不争气,没有完全恢复,没有能力爬到山顶[流泪],也好,留点念想吧!要不下次来没有理由了……

  光是一种神奇的媒介,暗时你辨不出红褐色的泥土,扑面而来的就是古旧。对于历史而言,最好的证明就是古旧的石街。不管你知不知道历史,你看到的就是"遥远",就是"过去",就是不属于自己的"城堡"。不管你在不在意,它只是静默在那里。

正是这里具有的历史沧桑感、大片连绵的红土地,被电影导演看中成为摄影基地,有20多部电影在此取景,著名的有《木乃伊》、《权利的游戏》、《角斗士》、《阿拉伯的劳伦斯》、《情陷撒哈拉》等,包括中国国内近年最火的《红海行动》。这也是游客们喜欢阿本哈度村的另一个理由。

      土城堡的大门特有质感,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依然挺立于千年。今天的阿拉伯战马纵然驶过,却再也看不到当年的刀光剑影。

俗人就是要办俗事,网红地打卡我乐此不彼!


  一路走来,古城的门口有几个咖啡馆,里边的猫咪霸气的走出了大哥的范儿,很招人喜欢。

  非洲就是这样,好像热带地区也是这样,热归热,但是所有的阴凉是真阴凉,你看看,猫猫都愿意在这里溜达。

从古村落出发40分钟,就来到瓦尔扎扎特小镇。这拗口的名字来自柏柏尔语,字面意思是“没有噪音的地方”,我要去撒哈拉,必须经过这里,故这个小镇被视为“沙漠之门”,

  瓦尔扎扎特的电影城:据说这里有非洲好莱坞之称,许多著名电影《角斗士》、《四片羽毛》、《寻找宝石》、《埃及艳后》、《情陷撒哈拉》、《尼罗河宝石》、《阿拉伯的劳伦斯》、《间谍游戏》等等在这里取景的!

  偌大的影城一个人也没有,夕阳中更加显得萧条。

  大师说这里很好,线条简单,可以出大片,把它变成我的动漫世界!

  想起了一千零一夜,想起了阿拉丁神灯,想起了四十大盗,想起了“芝麻开门”!

  时间,是一卷黑白胶片,记录着我们走过的点点滴滴:潇洒或凄美,叹息或黯然,自己和世界,这里与那里。


要有多深的缘分,才能穿过拥挤人潮,遇见彼此……

每一次旅行都有很多难忘的事情,或许是景色或许是美食,或许是愉悦或许是不快,这都是我们不断向往远方的一个理由。

 一扇门,一束光,一对翅膀,一面涂鸦,记录他们是我旅行中最快乐的事情。


天空有飞鸟,而我已来过……

  夜宿瓦尔扎扎特,瓦尔扎扎特只剩下绚丽的色彩了,明天就要到撒哈拉了,本来想买一件摩洛哥阿拉伯人穿的大袍子,好不容易看见一个小房子里墙上挂满了各色精致的女服,原来这是镇上的裁缝铺……。

回来养精蓄锐呼呼吧,择日播报。

风情摩洛哥之三~瓦尔扎扎特

作者:李旭(化茧𢦓蝶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