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志愿,你为什么纠结?——因为你企图用几天搞定一辈子的事

 学位多士 2018-06-30

多纠结多用力都没啥用,报志愿是一个怎么都算不对的账。

吉大秋果


高考报志愿季来袭,每年这个时候秋果都会接到亲朋好友的咨询,有的是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电话里一般口气焦虑、纠结、烦躁、不敢做决定……所涉及到的问题大概有:你们专业咋样啊?孩子学了你们专业将来就业有没有困难啊?听说法学都是就业黑榜了?我应该怎么选择专业和学校啊?有的甚至就一个问题能询问N遍。其实,打电话问我也解决不了事情,因为从秋果的角度来看,这根本不是几天之内能思考成熟的问题,但是偏偏绝大多数家长、家庭非得在这十天半拉月左右把这事解决。秋果13年曾经代表吉林大学到河南省招生,还上过当地电视台被采访,还在现场被人认出来过,哈哈……。于是,到了高考季,秋果觉得有必要根据这些年的学习、教学、招生的经验谈一些关于招生的误区。


这是整个教育环节的事却要依靠每个家庭

 


在中国的教育中缺少职业规划的教育环节,因此导致了高考之后,报志愿的大面积焦虑。很多国家从孩子7岁左右就会设置一些关于职业体验的环节,帮助孩子形成职业的观念和印象,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和家长觉察孩子的职业倾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大宝2岁看的一本绘本《伟大的一步》讲的是阿姆斯特朗登月的故事,那本书中,小阿姆斯特朗很小通过观看飞行表演就确立了飞行员的梦想,并在8岁开始打工购买了特别完整的飞行杂志,最终成为一名宇航员。很多国家对于孩子职业选择的培养是具有体系性和持续性的,中国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都缺乏职业的认知和体验。这部分被忽略了,而高考结束进入大学意味着专业学习的开始,也就意味着这种选择跟你未来的职业相关,这个时候,你必然会纠结。


这是孩子个人的事而他们的父母却冲在最前面


我妹说隔壁老王大哥这几天给闺女报志愿,头发都快揪光了,太痛苦了。事实上秋果在河南招生的时候,很多时候也是父母冲到前面问这问那,很少孩子来问。但是这其实是孩子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一部分,其实最应该听听孩子的意见以及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但是中国的家长会认为,孩子懂什么?他还那么小。对,是不懂什么。但是原因是什么?还是整个教育链条的问题啊,这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他:①未来的职业和人生都是自己的,只能自己决定自己选择什么专业。②父母替你做得决定很有可能都是错的,我在大学遇到了很多厌学学生反应,专业是爸妈选的,自己不喜欢,呵呵,太悲催了。③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需要家长和孩子都调整观念和认识。家长不要过度干涉,要从小培养;孩子从小要树立起职业意识和职业敏感,自己选择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再说,孩子高考的时候已经18岁左右,从法律上都成年了,但是为什么不能独立做决定,值得家长、家庭和整个教育体系反思。


报志愿需要掌握大量的学校、专业、政策信息而大部分家长一无所知


报志愿不仅要衡量不同的学校(这很复杂,因为学校特色、地域、级别、历史、优势等等都不一样)还要权衡不同的专业(从大类就分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又分理工农医,吉林大学有123个专业)光看这么多要素是不是已经头晕了?这还没深入其中研究呢,所以这着实是一个需要花功夫了解的,做功课的事情。但是时间短,家长和孩子没什么专业积累,所以临时抱佛脚,必然是纠结的。我招生的时候,就有家长拿着报考指南问我,这些政策和专业是什么意思?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和八年制什么区别,实验班、联合培养都是个啥?问道最后我都蒙了,因为实在是需要关注的事太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