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弑母血案的血腥能否警醒家长?

 法兰西 2010-06-15

弑母血案的血腥能否警醒家长?
 
久泰平
 

浙江建德32岁的大学毕业生张建军,因为责怪母亲干涉自己“人生的选择”,最终挥刀捅向生他、养他的母亲。6月8日上午,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4号刑事法庭审理这起案子(2010年6月14日《中国青年报》)。
 
  血案虽然发生于张建军因为母亲出去时间长,没回来给自己做饭而母子发生争吵,但这只是导火索,起引爆作用。根子在于张建军对父母替他做主选专业一直怀恨在心。据了解,张建军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当年,张建军高考成绩不错,他自己想学医学专业,但父母觉得张建军做事毛躁,不适合这个专业,最后让张建军选择了当时他们认为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张建军读书后觉得压力大,就埋怨父母,觉得父母逼他选错了路,心理也起了很大的变化,内心一直固执地认为母亲不爱自己,管自己太多,什么事都要过问。
 
  无疑,这是一场悲剧,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悲剧。悲剧中母子两个主角,原本可以很幸福很快乐地生活,却阴差阳错般地酿成苦果,双双成为牺牲品,想来让人既悲愤又怜悯。
 
  张建军认为父母干涉自己“人生的选择”,有一定道理。高考选报志愿,不说是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选择,起码是为之奋斗的目标。志愿志愿,应是自己的意愿和主张,放在高考填报志愿上,虽然说父母和亲友们可以帮助选择,但也只能是参考性的建议,最终拿主意的还应该是考生自己。张建军当初报考时想学医,体现的是自己的理想和意愿,作父母的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当然,父母从张建军“做事毛燥”这个弱点上,认为孩子学医不合适也有一定道理,而且也是出于爱心替孩子着想。望子成龙没有错,如果说张建军的父母有什么错的话,错就错在教育方式上。具体说,错就错在越俎代庖,把参考权篡夺为最后决定权。这恰恰是张建军认为母亲“关心我,但关心过度……”的症结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张建军的母亲是死在自己手里。爱孩子不是过多地干涉孩子,应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培养有健康身心、独立人格的“人”!然而在中国,一些家长很多时候所谓的爱孩子,更像一种病态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孩子专业要替选,工作要替选,甚至找对象也要亲自把关,以爱之名把孩子的人生全部干预了。其实,爱有时候用的不好是种暴力。以张建军父母为例,帮孩子选择你们认为好的专业,可孩子从一开始就背上了沉重的心里压力,学习没兴趣,工作又难找,更加重了孩子的心里负担,以至于母亲后来陪着找工作也未能改变孩子的看法。这何苦呢!
 
  张建军这个家庭悲剧,不仅仅是父母干涉孩子“人生的选择”问题,家庭教育失败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张建军来说,即便父母为自己选错了专业,也应该充分理解父母这份苦心。更何况当毕业找工作难的时候,母亲也在着急,舍家撇业地陪伴到杭州,1月1日就跑人才市场,因为找工作耽误做饭,哪多哪少自己心中还没有数吗?退一步说,就算母亲出去干别的事耽误做饭,都32岁了,连口饭都不能自己做,非得要等母亲回来?更不能容忍的是,经过高等教育的人了,母亲即使有一万个错,也不能破口大骂、举手就打啊!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张建军是个不孝之子,人品有问题,而这恐怕与其娇生惯养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无意中的溺爱久了,使孩子经不住挫折,听不进逆耳之言,甚至养成偏激性格,逐渐发展下去,容易酿成暴事。这种教训极其深刻啊!
 
  今年的高考刚刚结束,许多考生和家长又站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人生的道路该如何选择,这起弑母血案,值得考生和家长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