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辱骂不是教育,亲子冲突再酿惨剧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1-19


当我打出这几个字的时候,心都在颤抖。我真的不知道,我将要写下什么文字来表达我的震惊与痛心,不知道还要怎样去写才能唤醒那些还在沉睡的人们。

三年来,我在微信公众号里写了好多篇关于家庭悲剧、校园悲剧的文章了:孩子被逼跳楼,被逼跳桥,被逼跳河,北大学子弑母、初中女生杀死当律师的母亲、高三学生弑师、学生用砖头拍老师后脑最终致死……,一幕幕,一桩桩,触目惊心,想起来就心惊肉跳。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继续写下去,直到这样的悲剧消失。

无疑,这个母亲身为老师,更希望孩子能够给自己争口气,因为,对她来说,面对自己的学生,面对同事,孩子考上更好的大学,才是对自己教育能力最好的证明,也才能在学校颜面有光。这是同样作为老师的我所做的一种猜测。

作为母亲,从孩子未来发展考虑,望子成龙的心情更加迫切。我们发现,在孩子学习问题上,更多的家庭,是母亲格外关注孩子成绩,也因此而格外焦虑。这一点,从我公众号关注人群就可以看出来,后台统计,超过三分之二的关注者为女性。

母亲和老师的双重角色,可能给她带来了双重的压力。我们理解她,但是也更可怜她,她既是受害者,也是始作俑者,我们无意再谴责她,只是痛心于她毁了自己和孩子。

而这一切的发生,仅仅就是因为教育观念的严重偏离。

据李某同学透露,李某学习成绩还比较不错,但因为距离母亲的期望值还有差距,所以,依然难以避免被母亲辱骂。可能李某长期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在这个母亲看来,这天晚上似乎很普通的一次管教,终于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估计这位母亲到死都没弄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辛苦地每天陪读,每天辛辛苦苦教育的儿子,会成为了杀人恶魔,并且杀害的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为什么?到底为什么?

这个母亲已经没有机会再弄明白了,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因为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我们不能让悲剧再次发生,我们不能正在铸就错误而自己还蒙在鼓里。

没有人喜欢被控制,没有人希望被辱骂,不管这个控制他的人是谁,不管辱骂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庸,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被塑造的机器,是有情感,有情绪,有压力,有心事,有郁闷,有忧愁,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可以而且能够独立发展自我的个体。

我的文字里可能带着情绪,我希望可以让那些千方百计想控制孩子的家长能够真的醒悟。

就在昨天,有个家长在看了我那篇《你要的是听话,还是办法》的公众号文章后,还给我留言,说她又没控制住自己的臭脾气,又冲孩子发了一顿火。我说,你开始醒悟了,这很好,但是需要尽快成长,我指的是家长自己的成长。

我们每个家长都需要继续成长,注意,我说的是继续,再继续,即使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即使孩子成家立业了,我们也要继续成长。因为我们自身存在着以前成长中太多的缺憾、太多的欠债。

不要觉得自己早已是为人父母了,就什么都懂,什么都对,这是一种错觉。这是孩子幼小时,啥都不懂经常问你、求教于你、求助于你,给你造成的错觉,你以为家长会一直比孩子更懂、更明白。

老师也是如此,不要觉得自己都被人叫做老师了,是教育别人的人了,是被人尊敬的灵魂工程师了,还有不懂的?还有不会的?还有教育上不明白的问题吗?

作为身兼老师和家长角色的人,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不仅有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北大学子弑母案中的母亲也是一位老师,据我所知,有的老师教育出的孩子也是一塌糊涂。

我认为,有些教师作为家长,角色转换不够,往往从学校回到家后,面对自己的孩子,还会有在学校教育学生的做派,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在家里,需要更多的是无条件的爱。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就是不管孩子成绩好与坏,都真心爱孩子,不管孩子得了奖,还是犯了错,一样爱孩子。

这种无条件的爱,当然不是溺爱,而是作为父母包容与宽厚的爱。爱而有界限,爱而有智慧,懂得如何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知道如何引导孩子修复错误,改正错误,如何让孩子步入正轨,找到努力的方向,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

当一个老师作为母亲,没有了无条件的爱,孩子很容易就会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在学校,有学业带来的压力,有老师同学带给自己的烦恼;到家后,没有释放的空间,没有父母的包容,有的只是更加严格的要求,更加无微不至的管教约束,甚至多了辱骂和打击。这让一个高三学生的焦虑与过重的压力向何处安放?

有多少父母还抱着“不打不成才”的古训来对孩子严加管教?有多少父母以为只要带着为孩子好的动机,孩子就能理解父母的付出?

岂不知,长期的压抑,日积月累的负面情绪,隐忍不发的叛逆,不在压抑中爆发,就在压抑中灭亡。有的孩子以自己的死来和父母相抗争,有的用暴力来回馈父母的管教,有的变得郁郁寡欢成了抑郁症,有的叛逆成了街头混混甚至成了罪犯。

各位家长,我想说的是,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多给孩子一点温暖,多给孩子一个拥抱,多给孩子一点宽容,多给孩子一点话语权。提升自己作为家长的格局,不要紧盯着成绩单上那冰冷的数字,千万不要忘了与孩子的情感链接。

孩子内在的那根心弦,你收得越紧,越容易崩断,只有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弹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