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报名孩子上学,如今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头等大事。 每年开学前几个月,对于小一、初一的家长来说,都会经历翘首以待、手忙脚乱、焦急等待、石头落地这么一个过程 以前从不看短信,这段时间,每天要把短信翻好几遍,生怕错过教育局、学校的通知。 朋友在某市,最近给孩子报名小学,前几天聊起来,吐了半天槽,说他最近被这事折腾的够呛。 找人,送钱,请客、吃酒,劳心劳力劳精。 他问我去年给儿子报名的细节,我说,你说的这些,我都没经历过,报名网上提交资料,提交了就等审核,资料不全就去补资料,资料全了,就等结果。中间就去过一趟居委会、一趟学校。 他遂问我,你们上的是私立吧。 不是,公立; 那你肯定走关系,找人了吧? 不需要走关系啊,学校发布了报名时间、细则,照着准备资料就好了。 学费不便宜吧, 义务教育,不要学费哦; 教材费、教辅、本子也都免费。不过英语教材收费,因为是引进的境外教材。 需要赞助费吗? 赞助费是什么?不需要。 他跟我吐糟了他给孩子报名的情况。 除了要有学区房,想进对应的学校,需要几万块赞助费,还得找关键人物送,没有门路,赞助费送不进去,孩子自然也报不上。所幸的是,他有个熟人在学校当老师,这一步搞定了,当然,人情世故少不了。 我安慰说,不管怎么样,报上了就好。 朋友说,还没完,还要摸底考试呢?最近忙着教娃算术、拼音、写字呢。 我的眼珠瞪得圆圆的,嘴巴张的大大的,他要是在我面前,肯定得把他吓一跳。 我的眼睛还没放松,他又来了一句 小学还好,小升初要摇号,摇上了才能上。 我那刚耷拉下来的眼皮又被我撑开了。 我说,我真佩服你们,深深的同情你们。 part2 差距去年,儿子刚上小一。学校发了3本英语教材,其中有2本是从香港出版社引进的。除了3本教材,还有配套的绘本。基础弱一点的孩子,学起来会稍感吃力。儿子一直阅读绘本,他学习起来还算轻松。 有一次在一个微信群做分享,其中有个家长提了个问题,怎么给孩子启蒙英语。我分享了儿子的启蒙方法——绘本阅读,帮助他培养英语的语感和思维,以及绘本阅读对他学习英语的帮助。 很多家长都参与讨论,说着自己孩子的英语学习、启蒙之法、学校的教学安排等。 忽然,有一个家长说了一句话,我呆了半天。她说:“不着急,我们这里,3年级才开始学英语”。 我第一次明白,原来,各地的教育起点不一样。 随后,我了解到小学教育的课程安排,大城市,北上广深还有一些个别城市,英语从一年级就开设,其他地方是从3年级才开始,其中南京也是3年级才开始。 实际情况,让我惊掉了下巴。 原来差距就这么拉开了,整整2年。 我在群里又说,大环境没法改变,至少可以从家庭开始,帮孩子缩短差距。 另一个妈妈回复说,“不想孩子那么累”。 我回了一句“哦”,随将张大的嘴,缓缓的闭上了。 part 3 收缩的城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龙瀛,做了一个名为《收缩的城市》的演讲(地址:https://v.qq.com/x/cover/7qm4vff0bszr5m0/a0531j0772d.html) 在他的演讲里,告诉了我们一个十分惊悚的中国城市真相。 他用国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做了两幅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