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青花瓷器的历史发展始末

 爱拍北京 2018-07-01
一说到元青花,相信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起那件在2005年英国伦敦拍卖会上以1568万英镑(2.3亿人民币)成交的元代鬼谷子下山青花罐,它的成交在当时创下了中国瓷器拍卖成交价的最高纪录,从此更多人开始关注到元青花。元青花之所以颇受青睐,除了存世量少,更在于它独特的美感。元代是草原民族建立的政权,与这个民族的彪悍气质相反,元青花呈现出的是一种清丽之美。

虽然元代只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短短的九十多年,但是毋庸置疑,元代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青花瓷的烧制成功,在中国制瓷史上是划时代的成就,它的出现结束了宋代陶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取向,使传承百余年的中国制瓷业中的刻、划、印花等传统装饰技法迅速被彩绘所取代,彩绘瓷器也成为了市场上的主导产品,抢占了青、白瓷的绝对统治地位。青花瓷器以其优美的色调和丰富的装饰纹样,自十四世纪创烧以来就深受古今中外人们的追捧,它是汉族文化、蒙古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完美结晶,直到今天仍然在继续烧制,它是我国种类繁多的瓷器品类中沿袭时间最久,产量最大以及最具民族风格的一个品种。

从青花发色上看,与明代洪武时期仅略带“蓝”意、实则灰黑以及永宣时期釉料深入胎骨、有非常明显的铁结晶斑的现象都截然不同。此罐应是使用优质的进口钴料所绘制,青花发色浓艳,层次清晰,有少量的黑色铁结晶斑点,这是由于釉料之中含铁量较高所致,但是与永宣时期刻意追求结晶斑效果不同。此罐用料均匀、色浓而薄、线条精细、不甚晕散,黑斑虽色深但不影响整体效果,青料下沉渗入胎骨的现象也不甚明显,这与元代窑工筛选最好的进口青料绘制此器有很大关系。

从纹饰上看由上到下,一层口沿处:饰波浪纹。此类纹饰由飞龙和飞云组合而成。龙和飞云首尾呼应,线条流畅,布局合理,从现存世的元代直到清代的大部分青花罐类器物来看,最底层纹饰都是与主题纹饰有明显界限的,程式化比较明显,绝大多数都是和肩部纹饰上下呼应的莲瓣纹,而这件青花瓷器的云和飞龙没有明显分界,画面布局不拘一格。两只游龙奔腾在飞云之上,似在怒目追逐,又似在并驾齐驱,两部分纹饰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这种常饰于古代龙袍、官服下摆的吉祥云纹样,被窑工们加以艺术加工后,被广泛的运用到瓷器的装饰上。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藏元青花双耳牡丹纹罐、安徽省蚌埠市明汤和墓出土的元青花双耳花卉纹盖罐以及在2005年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以人民币约2.3亿成交,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的“鬼谷下山”纹青花罐(见图5)都是以这种装饰颈部的,并且风格、画法均如出一辙,应是当时比较流行且成熟的画法。

青花瓷在整个元代的早中期缓慢发展,从元初到元后期至元间的六七十年间,工艺粗糙的青花瓷断断续续地被生产出来,是元青花的早期发展阶段。元代青花瓷成熟于14世纪中期的至正年间,其直接原因是由于外贸需求的激发和民间审美的转变。元末因战事导致生产条件的变化,青花制作中采用了多种原料制作不同的器物以适应不同的销售对象。闻名后世的青花瓷经过整个元朝(1271~1368年)九十多年的发展,在明清两代达到顶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