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社会老照片:酷刑当街执行

 昆仑冷月 2018-07-01

清末社会老照片:酷刑当街执行

上海码头的乞丐,衣衫不整,瘦弱不堪。1908年起,哈罗德·爱德华兹·派克(Harold Edwards Peck)担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警察。他业余时间对摄影充满浓厚兴趣,拍摄或者收购了一批记录清末社会面貌的老照片,他当初的个人爱好,如今已成为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清末社会老照片:酷刑当街执行

哈罗德与两名被捕的嫌疑人。工部局意思为市政委员会,是晚清时期外国侵略者设置于上海租界的行使行政权的机构,不属于清朝官府管辖。该局设有治安管理系统,有警察机构,还有法院、监狱等。

清末社会老照片:酷刑当街执行

妓院内妓女陪同男子吸食鸦片的场景。晚清吸食鸦片的风气非常普遍,1880年前后,北京使馆医院的达森医生估计,约有30%-40%的成年男性吸食鸦片;一位长期定居于苏州的传教士称,苏州成年男性中有70%吸食鸦片。

清末社会老照片:酷刑当街执行

1905-1910年间,北京街头的黑熊表演,算得上是简版的马戏了,与当时街头更常见的耍猴差不多。黑熊身后是一个卖小吃的摊位。旧社会百姓的娱乐项目不多,简单的街头表演往往能吸引不少围观者。

清末社会老照片:酷刑当街执行

被判处“站笼”之刑的男子。“站笼”是一种很残忍的刑罚,其特点是将人慢慢折磨致死。随着他脚下的木板或砖块一点点被抽去,双脚悬空,他最终会被卡死,死亡过程往往在3天以上。

清末社会老照片:酷刑当街执行

北京菜市口,一男子被绑缚到架子上,即将被执行凌迟。专制时代都是将酷刑在大庭广众之下执行,意在以儆效尤。此举的警示意义有多大很难评估,却在实际上培养了一批批蘸人血馒头的看客。

清末社会老照片:酷刑当街执行

北京菜市口,即将被处斩的囚犯。

清末社会老照片:酷刑当街执行

上海乍浦路,疑似为去世官员送葬的队伍。骑在马上的男子从着装判断是官府里的人。旗帜上写着的“古之遗爱”四个大字,是对政绩卓著且爱民如子的官员的赞誉,但一般在该官员去世后才奉赠。

清末社会老照片:酷刑当街执行

大火之后,被烧毁的建筑和机器,可能是外国人的工厂。

清末社会老照片:酷刑当街执行

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军士兵进入南京城。1911年11月下旬,清军与革命军展开南京争夺战,战况很激烈,清军进行了顽固抵抗,以马刀和手榴弹向革命军展开了自杀式进攻。革命军3.2万余人中有1.3万人阵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