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卡的《小巫师》

 玉兰云雾215 2018-07-01

20111012110533523.jpg

它能受到关注的欢迎,这真是我从未想到的事。

——杜卡(Paul Dukas 1865-1935)

 

法国作曲家保罗·杜卡1865年出生在巴黎,他最擅长的是用法国感性的内在表达,来平衡表面上盛行的德国浪漫派作风。1897年,杜卡创作了《小巫师》 (The Sorcerer’s Apprentice),又叫做《魔法师的学徒》。

《小巫师》是一个流传了几个世纪的民间故事:老魔法师有一把神奇的扫把,只要念动咒语,它就会完成主人交给的所有任务。一天,老魔法师出门了,独自在家的小魔法师偷懒不想挑水,于是学着师父的样子念动咒语——果然,扫把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干活了……

贪玩的小魔法师居然玩累了、睡着了,而更糟糕的是他居然忘记念停下来的咒语,于是扫把不停的在干活,很快水缸溢了,整个屋子都泛滥了。

梦中惊醒的小魔法师吓坏了,看到整个屋子已经变成了一个池塘,想赶紧让扫把停下来,可情急之下居然忘了咒语。实在没办法了,小魔法师拿起斧子劈开了扫把——这可闯了祸,劈断的扫把一下子变成了两个,每劈一次就会有更多的扫把跳出来,不停地继续挑水……小巫师傻眼了,他只能呆呆的站在一边……

眼看一场灾难无法避免,危急时刻老魔法师回来了,这才让一切恢复原状。

070cf8005414d448728da53b.jpg

杜克以歌德的同门叙事诗为题材,运用了诙谐曲的曲式将这个有趣的故事写成了一首生机勃勃,兴趣盎然的管弦乐曲。歌德对这部自己的作品并不满意,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而杜卡的创作态度又是出奇的谦虚谨慎,自我要求极高,稍不满意,就付之一炬,不留于世。

这首《小巫师》,杜卡就想把它扔到火炉里。危急时刻,他的学生造访。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要将自己的心学毁于一旦,非常震惊,赶紧劝阻,“作品不完美可以修改啊!您若是这往炉子里一扔,再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学生的劝阻终于使得杜卡把这部《小巫师》留了下来,1897年他决定将《小巫师》带到观众面前,在音乐厅进行首演。

出乎意料,这支自认为有瑕疵的曲子竟然在公演之后好评如潮。虽然这是首标题性管弦乐小品,但与交响诗更接近,旋律听起来更加大气。

也就是从此时起,杜卡才被公认为是一个作曲家。

《小巫师》有鲜明的象征性,它不仅给杜卡带来蜚声世界的名望,对同时代的作曲家,如德彪西;近现代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是由于杜卡太过谨小慎微的性格,他留下的作品只有13部,《小巫师》是其中的翘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