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吴江生态养殖标准出炉!加州鲈养殖尾水处理要求更高

 昵称10744611 2018-07-01


《吴江区主要水产品种生态养殖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出台。


其就河蟹、池塘甲鱼、加州鲈鱼、南美白对虾、青虾、温室龟鳖等水产品的生产和养殖尾水处理方法提出技术规范,推动全区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前期多次邀请专家讨论《规范》细节


1
意义

吴江的水产养殖经过多年探索,几个主要水产品的养殖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在规范尾水处理、管控养殖密度等方面还存在欠缺。


《规范》的出台,主要在于填补本地生态养殖方面的薄弱环节,并基于现状提供整改方案。


目前,全区6类主要水产品的养殖面积超过12万亩,占水产品养殖总面积的一半左右,而其年产值更是占水产品总产值的近80%。规范这6类水产品的养殖方式,能够推动改善吴江水环境质量,同时也为其他水产品的生态养殖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
平衡水产品与水草

吴江地区河蟹、青虾的养殖池塘普遍大量种植水草,水质情况较好,只需初步净化即可达标排放,但另一方面,水草腐败后又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因此水草的后续处理工作也被特别写入《规范》中。

《规范》指出

河蟹、青虾两类养殖池塘均应对原有的排水沟进行改造,设计建造一定长宽度,且面积占比达8%的生态沟,缓坡坡比大于1:2.5,有效沉淀深度为1.5米,沟壁以用改良式植生型仿生砌块或预制多孔砖砌筑为宜,夏季在沟中沿水流方向梯级布置水花生等吸附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覆盖度30%~50%。

另外,每年秋冬季应排空沟水,使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清除沟中的沉淀物,尤其是腐烂的水草,可收集堆肥处理后用于农业作物栽培。


3
加州鲈鱼、池塘甲鱼、南美白对虾尾水处理

由于品种特性,加州鲈鱼、池塘甲鱼、南美白对虾等养殖场区尾水的处理要求更加严格,建设标准也更高。

除生态沟外,《规范》要求

养殖户在厂区因地制宜建立人工湿地,并综合考虑湿地系统轮廓、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单元的搭配、水生植物的配置、园区交通管理等设施因素,使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末端增加一个净化塘处理单元,面积占比5%,进一步加强对氮、磷的处理。

——尾水处理


4
龟鳖尾水处理

温室龟鳖养殖过程中的养殖密度很高,饵料投喂量也非常大,相比于其他5类主要水产品,其产生的尾水富营养化情况最为严重。

《规范》

建议稚龟鳖放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0~15只,幼龟鳖每平方米6~10只,成龟鳖每平方米3~6只,每天上午和傍晚各投喂一次,日投喂量为龟鳖体重的3%~9%。


养殖尾水处理设施配备

首先温室大棚需配套建设预处理沉淀池、调节池、加药沉淀池、生化池、沉淀池及深度处理池进行水质处理。

其次,整个养殖区需配备20%以上的面积进行“生态沟-人工湿地-净化塘”的水质净化工程设施来处理养殖尾水,使龟鳖池池水循环使用,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pH值控制在6.5~8.5。



敲黑板:你的各项指标达标了吗?


经净化处理的养殖尾水的悬浮物、PH、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铜、锌等指标需≤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限值,而限值又按照养殖区域位置划分不同区间,主要涉及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三块。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2012年公布的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范围,吴江共有71个村、社区被纳入一级保护区,涉及平望、太湖新城、吴江开发区、震泽、七都等5区镇,其余区域均为三级保护区。因此,养殖户应提前明确所在地保护区层级,确保尾水处理设施设备配套建设达到预期效果,尾水排放顺利达标。


END

来源:吴江农业、吴江日报驻区农委全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