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华为不养“亲儿子”,看成功的奥秘--主要就在这两个字!

 timtxu 2018-07-02



论坛主席,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原外经贸部龙永图副部长。

 


龙部长在致辞中表达了他的观点:


1、数字化的中心,应该放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上。我们应该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而感到自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数字化也要服务于消费升级和中国企业全球化。


2、华为,是“中国制造最伟大的企业”。


3、中国的经济正在全球高速发展,工业化正在向自己的高峰前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出现一批伟大的企业、伟大的管理学者,从而在管理学的领域,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能够再次见到智慧、豪爽的龙部长,笔者也很开心。


 


华为轮值CEO徐总的分享


在论坛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作了题为“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的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他特别提到:“我们不做什么?华为云当时讲过‘两不’,即不碰数据、不碰应用,今天再增加一个‘不’,即不做股权投资,这就是我们的‘三不’。在云这个领域上,华为不投资集成商或应用开发商,不去培养一帮‘亲儿子’,不让亲儿子跟合作伙伴竞争。”


培养“亲儿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更多的利润,更强的影响力,更大的话语权…...


放弃这些明显的好处,抵挡住这些诱惑,而去强调自己“不做什么”,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两个字—“克制”。



克制的华为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笔者个人认为,“克制”比“聚焦”更有可操作性,更好落地。聚焦往往指的是开始的态度,或者最终的结果,而在过程中,通常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诱惑,因此需要“克制”,抵住诱惑,才能真正实现“聚焦”。


1、机会上,克制对多元化、机会主义的冲动,30年基本上只做一件事


1)克制,不炒股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深圳,几乎整个城市都为股票躁动甚至发狂。



1992年,华为的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利润也突破千万,算是“先富起来”了。如果想炒股,也算是有些资本了。


但华为忍住诱惑,不为股票市场所动。


华为老板没躁,员工也没怎么躁。


对比前几年股票市场一路飘红,连街头巷尾、菜市场里的老大妈都开户炒股、热烈议论今天又涨了一个月收入的场景,越发觉得华为抵住诱惑的不易。


2)克制,不开发商业地产


其实,不少省、市、自治区,也期待品牌形象好、手中现金多的华为来当地开发地产。



说华为没有冲动,是假的,那些年房地产的钱是在太好赚了,是个人都会眼红。在这真正考验企业境界的时候,华为克制住了。而中国大部分知名企业,甚至包括联想、海尔、格力等行业翘楚,都进入了地产行业。


早在1997年,任正非就清楚地意识到“克制”的重要性。他在《抓住机遇,调整机制,迎接挑战》中说:“华为公司的成功首先在战略上,紧紧围绕资源共享展开,不为其他的诱惑所动,高技术企业如果都去搞房地产、炒股票,最后只会把自己搞乱,搞垮。”


3)克制,不盲目多元化、铺摊子


十多年前,“多元化”理论风靡商业界。特别是通用电气的韦尔奇,借助多元化战略,将集团打造成“超级商业帝国”,更是成为众多中国企业家的榜样。不少有些实力的企业,都把“多元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圣经”。就连受人尊敬的海尔集团张瑞敏、联想集团柳传志,也都很钦佩韦尔奇。不管是什么原因,比如,原有业务利润超薄,但他们最终结果都是:带领各自企业走上了多元化的道路。



任正非很执着,也很警惕。他2012年在《聚焦战略,简化管理》中说:“在世界动荡不安的这个时代,我们一定要清晰自己的战略,不要盲目地做大,更不要盲目地铺摊子。收窄我们的战略面,是为了提高我们全球化的竞争能力。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得很好,华为过去的成功,也许是我们未来的失败之母,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


对于多元化,任正非不但警惕,而且有系统的分析和对策。2013年,他在《要培养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中说:“我们不能让诱惑把公司从主航道上拖开,走上横向发展的模式,这个多元化模式,不可能使公司在战略机遇期中抢占战略高地。我们的经营,也要从过往的盲目追求规模,转向注重效益、效率和质量上来,真正实现有效增长。我们对非主航道上的产品及经营单元,要课以“重税”,抑制它的成长,避免它分散了我们的人力。”


世上赚钱的机会千千万,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左顾右盼、东搞搞西搞搞,但花拳绣腿、没有一样精,最终一事无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取、舍事关大智慧,舍,尤其难。贪是人性中的弱点,是一种“自然力量”,克服起来很不容易。任正非做到了,华为在他领导下,30年来确实主要只做了这一件 事 — 通信设备制造。


2、利益上,克制对利润和短期利益的冲动


1)克制对利润的贪欲,赚小钱不赚大钱


创业,谁都想多赚些钱。任正非虽然口口声声说“企业是一个功利集团”,“商业成功才是成功”,但实际上,在巨大的潜在利润面前,他也很克制。


在2009年的《深淘滩,低作堰》中,他精彩地阐述道:“‘深淘滩,低作堰’,是李冰父子2000多年前留给我们的深刻管理理念。同时代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和罗马水渠、澡堂,已荡然无存,而都江堰仍然在灌溉造福于成都平原。为什么?李冰留下‘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准则,是都江堰长生不衰的主要‘诀窍’。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远远超出了治水本身。华为公司若想长存,这些准则也是适用于我们的。”



接着,在运作与交付体系奋斗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对“低作堰”进行了分析:“低作堰,就是节制对利润的贪欲,不要因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自己留存的利润少一些,多一些让利给客户,以及善待上游供应商。”


当然,任正非这样克制的目的,不是纯粹为了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实现和客户的长久共赢。2010年,在《以客户为中心,加大平台投入,开放合作,实现共赢》中,他说:“我们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客户,其实最后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有人说,我们对客户那么好,客户把属于我们的钱拿走了。我们一定要理解‘深淘滩,低作堰’中还有个低作堰。我们不要太多钱,只留着必要的利润,要利润能保证我们生存下去。把多的钱让出去,让给客户,让给合作伙伴,让给竞争对手,这样我们才会越来越强大,这就是‘深淘滩,低作堰’。”


在2012年,任正非继续谈到,他一贯主张赚小钱不赚大钱的部分原因,还在于比较安全,容易活下去:


“因为电信网络不太挣钱了,有些设备供应商减少了有些方面的投资,才让我们赶上来了。如果当我们在这个行业称霸时,我们继续赚小钱,谁想进这个行业赚大钱是不可能的。要赚小钱,他能不能耐得住这个寂寞?耐不住寂寞他就不干了,还是我们占着这个位置。如果我们长期保持饥饿状态,不谋求赚大钱,最终我们能持久赚钱。赚小钱,如果分配不是很差,还过得去,大家不散掉就行了。”


“刚才那个同事说我们做芯片不挣钱,人家做半导体的挣大钱,但是挣大钱的死得快,因为大家眼红,拼命进入。我们挣小钱怎么死呢?我们这么努力,比不上一个房地产公司,上帝先让我们死,就有点不公平。我和欧盟副主席聊天,他问我:全世界的经济都这么困难,你怎么敢大发展?我说第一点,我们的消费是小额消费,经济危机和小额消费没关系,比如你欠我的钱,我还是要打电话找你要钱,打电话就是小额消费。第二点,我们的盈利能力还不如餐馆的毛利率高,也不如房地产公司高,还能让我们垮到哪儿去,我们垮不了。所以当全世界都在摇摆,都人心惶惶的时候,华为公司除了下面的人瞎惶惶以外,我们没有慌,我们还在改革。至少这些年你们还在涨工资,而且有的人可能涨得很厉害。我们为什么能稳定?就是我们长期挣小钱。”


任正非也坦承:“华为公司也曾多次动摇过。人生还是要咬定自己的优势特长持续去做。”,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率真和坚持的不易!


2)克制获取短期利益的冲动,注重长期利益


看到短期利益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对于长期利益,不但看见它就比较难,更不用说为长期利益而牺牲短期利益了,那是非常考验格局和智慧的。


在1996发表的《华为发展的几个特点》中,任正非就说:“我们使员工充分认识到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认识到了长远投入的重大意义,避免杀鸡取蛋的短期行为。公司成立之初,选择了通信产品,是十分幼稚的,当时没有想到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世界著名公司。在这种危机感的驱使下,公司在95%的员工没有房子住的情况下,每年不惜投巨资用于研究开发、市场拓展和人才培养。也正是由于这种巨大的压力,形成了内部的高度团结、高度统一。”


3)克制,不走低价格、低成本、低质量的道路


价格低,但成本和质量也低,曾经是很多中国企业的“发家之路”,但也是中国企业较少出现真正精品的重要原因。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单纯拼价格,将是一条不归路。


华为坚决不走低价格、低成本、低质量的道路。尽管在短期内,华为也有一些产品不能形成技术优势,但也在标准化、简单化、免维护化上下了功夫。也在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上,在人的奋斗精神、能力与责任心上,构建了合理的差异化优势,也有明显的收获。如果走低价格、低成本、低质量的道路,无疑将会损害这家企业后面多年的战略竞争力,对于华为亦然。


3、研发上,克制对技术的孤芳自赏,和对知识产权的过分强调


在2001年时,任正非就强调,要真正理解客户需求,要积极地服务市场,特别要反对“孤芳自赏”。他认为,当时华为研发系统里,就有相当多的是“孤芳自赏”,自己对自己欣赏得不得了,实际上到市场上并不是如此,因此要积极地跟住市场,技术本身不转换为客户需求就不是金钱。



任正非也非常反对盲目创新。在2006年,他发表讲话:“由于冲动,以及没有严格的认证、试验,会使破坏性的创新纳入使用,造成体系运行的迟滞。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表明自己能干就改一下,一改就是流程运行的高成本。这一点至少在管理体系上要落实下来,成熟的体系为什么不引进使用?为什么要盲目创新?英国人习惯渐进式的变革,有350年稳定的历史,形成了稳定而优良的发展体系。要是英国人老创新,老革命,就把轨道创到地狱里面去了。一个稳定的体系,才能保证良好的运作和低成本,所以,我们在管理体系上坚决反对盲目创新。更要反对‘自主创新’,好的东西都要引进来使用,要最小量地开发,获得好的管理方法。”


有一个寓言,说的是魔鬼做了一双红舞鞋,而经不住诱惑的跳舞者,穿上后舞姿越发曼妙,引得众人喝彩,但是红舞鞋一旦穿上后就脱不下来了,必须不停地跳下去,直到跳死为止。


关于知识产权,任正非就用“红舞鞋”这个比喻,告诉员工,不要过分地强调自主知识产权,也不要过分地追求自我品牌,否则也是穿上了“红舞鞋”,停不下来。


4、管理上,克制变革冲动


国内外很多企业,喜欢动不动就搞“管理变革”。华为虽然也非常重视管理进步,但对于管理变革慎之又慎,更喜欢“改良”。


2013年,任正非曾参加座谈会,主题是“严格、有序、简化的认真管理是实现超越的关键”。在会上,他认为:存在就是相对合理,千万不要在自认为最优的盲目冲动下,乱推行变革。不管是否可能产生最优方案,即使真正能产生,也不能停止正在进行的逐步优化的活动。这些胡指挥的人,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拿公司生命开玩笑。



其实,早在在2001年的“管理工作要点”中,他就指出:各级干部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要热烈而镇定,紧张而有秩序。治大国如烹小鲜,千万不要有浮躁的情绪。戒骄戒躁,收敛自我,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智。


5、继承上,在移动互联时代一如既往地克制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确实让很多人怀疑华为这头大象还能不能跳舞,不少人不看好华为的前景。在华为内部,涌动着焦虑和对互联网的冲动。


喜欢洞察事物本质的任正非,在2013年,明确地告诉华为员工:


“不要为互联网的成功冲动,我们也是互联网公司,是为互联网传递数据流量的管道做铁皮。能做太平洋这么粗的管道铁皮的公司以后会越来越少,做信息传送管道的公司还会有千百家,做信息管理的公司可能有千万家。别光羡慕别人的风光,别那么互联网冲动。有互联网冲动的员工,应该踏踏实实地用互联网的方式,优化内部供应交易的电子化,提高效率,及时、准确地运行。年度结算单据的发展速度很快会超过五万亿的流量。深刻地分析合同场景,提高合同准确性,降低损耗,这也是贡献,为什么不做好内“互联网”呢?!我们要数十年地坚持聚焦在信息管道的能力提升上,别把我们的巨轮拖出主航道”;


“我坚决支持用互联网的方式把公司内部流程打通。现在我们的内部电子交易系统极为不畅,在执行合同中,还有那么多损失,说明流程系统根本没有打通到最基层。我们每年报废、退货、汇率损失将近100亿元,为什么不在这100亿元里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如供应链交易),非要去外面挣两毛钱?不能看到别人碗里的肉(互联网)炒得很厉害,我们不要那么互联网冲动。互联网拼命想把我们的航船拉进小河沟,但是17万吨GPS(全球定位系统)无人驾驶的巨轮,如何进入小河沟?我们要先把内联网做好。”



任正非告诉员工,既要算大账,又不能互联网冲动,每个公司、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擅长做、能发挥自己价值的事。


华为资源丰富,尚且如此克制。广大中小企业,又有什么理由心猿意马、动不动就想多元化呢?


能冲动的,只能说是动物;会克制的,才能算是人!


克制,少即是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