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过了,昭示着盛夏的热也要到了。古代,夏天的神是火神祝融,夏天的代表色是热烈红色。而夏至此时,如果提到红色自然会想到当季盛开的卷丹花。 卷丹手绘(图片来源:Pinterest) 火红色的卷丹花(Lilium tigrinum),是属百合一类。卷丹花朵虽然不小,但与印象中白色长筒的的百合不同。卷丹的花变作红色上卷的花瓣,花瓣上长满密集的黑褐色斑点。虽不及百合的清素淡雅,却有热闹的火红,这便是卷丹。 卷丹鳞茎大及碗口小若鹅卵,鳞片包裹紧实,耐储运,所以市场上所见的鲜百合,尤其是江浙至华北一带,大抵都是卷丹,而真正的百合则较为少见,后者鳞茎的形态也较圆,鳞片微张,好似一朵半开的莲花。 说起名号,卷丹其实要比百合更常见的多。尤其在长江以北的平原地区,传统吃百合的习惯并不多,但是家家户户却喜欢在院子里种卷丹作为观赏之物。《群芳谱》有言,百合有麝香珍珠二种,“珍珠花红有黑点,茎叶中有紫珠”。这“珍珠”百合即是我们俗讲的卷丹。 卷丹适应能力很强,从短夏的东北到炎热的江浙都可以栽培。卷丹的观赏历史也非常悠久,唐代便有壁画表现其栽培。明清花鸟绘画中,卷丹更为常见,清郎世宁的仙萼长春图册中即有一幅表现卷丹。 卷丹栽培的习见,让初来东方的欧洲人倍感兴奋,因为欧洲百合属植物多素雅,这种热烈鲜红的花色在欧洲人眼里极为罕见。卷丹便搭载航船来到了欧洲,并在欧洲掀起了一股栽培狂热。因为卷丹花色艳红,并有密集的斑点,欧洲人便称其“tiger lily”,也就是很多译著种出现的虎百合。 古人称卷丹为“珍珠百合”,是因为卷丹在叶腋处生有紫色的珠芽。百合属的大多数种类都是异花授粉,自花授粉以及同株花授粉结实率尚可但种子发芽率很低。同属百合属的卷丹自然也不例外,自然条件下卷丹的座果率仅60%。为了弥补有性繁殖的不足,多数百合属植物都具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有些依靠鳞茎片,有的依靠匍匐茎,而更多的百合种会依靠珠芽来繁殖。 珠芽是生长在植物叶腋或者花序上的小球茎或者小鳞茎,待到其生长成熟之后,会自然脱落形成新的植株。卷丹喜欢在叶腋生长出很多紫黑色的珠芽,即《群芳谱》中提及的“紫珠”。卷丹的珠芽圆滚滚,常有大豆大小,成熟脱落后很容易长出小苗。于是有人以为这些珠芽当做卷丹的种子,然而真正卷丹的种子是扁平的,周围有薄翅。在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果皮开裂便会释放出种子,带翅膀的种子会随着风飘到更远的地方生根发芽。 在百合属中,按照花型一般分列为卷瓣型、钟花型、管花型以及平展型,这种分类并不科学,却可以展示百合属中各种百合花开方式的多样性。卷丹自然属于卷瓣型,盛开的卷丹花瓣强烈上卷,花则下垂,雄雌蕊都外露上翻。花瓣内侧具有数量众多的斑点,越靠近花心越密集。 卷丹无香,也未有花蜜之类的报酬物,作为典型的虫媒花,卷丹似乎对昆虫并不友好。但是经过长时间观察之后,发现以卷丹一类卷瓣型百合的授粉昆虫是大型的蜂类和甲虫,它们体型笨重,却喜欢食用花粉。外翻的花丝虽然不适合它们笨重身体悬停,但花粉黏性很强,稍有触碰就会沾上不少。而粗大的花柱外反的位置和花丝的位置基本一致,使得大型昆虫容易落脚,而百合们的柱头分泌很多的粘液,于是虫子身上的花粉,顺其自然的沾到了柱头上。这种传粉略带欺骗性,欺骗手法缺比较简单,仅仅是因为昆虫不会识别雄雌蕊,挨个临幸便可以让柱头授粉了。 卷丹在国内分布极广,但是想要看到野生的卷丹却绝非容易。虽然卷丹已经有人工栽培,但很多野生的种群因为食用和采摘遭到不可逆的破坏,让这种原本极为常见的植物变得难得一见。卷丹喜欢海拔比较低的坡面悬崖生长,这也让它更容易遭到人类的破坏。如果你现在想要看到野生的卷丹,那就需要寻找那些透光向阳的悬崖,拿着望远镜遥望,才可一睹芳容。 岩石药用园 辰小山 5分钟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