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正来紫砂壶具有极高的收藏纪念意义价值

 pengxq书斋 2018-07-02

紫砂壶,中国特有的陶土工艺品,经1200°C高温烧成后,泡茶不易变味,久用后美似古玉。明代李渔评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

紫砂壶从草创的明代正德年开始到清末,时间长达四百余年,前后出现不少制壶名家。同时,随时代的演变,每一时代有每一时代的作品特色。根据出水孔数辨识。所谓出水孔是指壶内通壶嘴的孔。出水孔数的一孔或多孔,也可作为断定该壶是否为古壶的资料之一。 民国以前的紫砂壶,不论大小,出水孔都是单一孔(近年来则不一定),大、中型壶为防止茶叶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水,故大都改采多孔状。

紫砂壶的历史纪录早可以追期到明末启年间。其时有个叫周高起的在《阳羡茗壶录》中记述的一个有趣的传说:古代有一远方方僧人游到宜丁鼎蜀山村边行边叫卖富贵土卖富贵。引得路人嗤笑不已,僧人又说”贵不欲买,买富何如“后有几个好奇的村民随他来到周围的青龙山黄龙山脚穴中掘出的土壤,”果备五色,烂若披锦,选即是厥后烧制紫砂器的质料——紫砂陶土其土具有砂性制品烧成后,又主要呈紫红色,紫砂之名由此诞。紫砂器不假釉饰亦无彩绘,纯粹手工捏制烧成,造型别致古朴典雅。

如明人时大彬善制六方或六瓣壶、僧帽壶、高提梁壶等,落款多为楷书刻款,笔道熟练、有力,所制之壶胎色赭红,含有小泥粒,壶面一样平常光素无纹。其时有“千奇万状信出手”“宫中艳说大彬壶”这类推许的诗句。

随着紫砂壶在清代日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贡品,王亲贵族纷纷定制紫砂壶,于是这时期泛起许多斋、堂、轩、号,钤于茗壶,如澹然斋、片玉斋、玉得斋、翼斋、春水堂、清和堂、盛和堂、清德堂、得月轩等等。然而在现在拍卖市场上看到的,多为民国时期仿制的,工艺已经不能和昔时同日而语,因而价格并不是很贵。就像我们在文章一说到的那两件同为澹然斋的紫砂壶,但价格却相差几十倍。

邵正来款紫砂加彩壶,形体稍小,造型圆润。其显著特点是紫砂加彩,深色铺垫下是浅色的花蝶,色调搭配有鲜艳夺目的效果;而粉彩也有粉红、粉黄、粉绿到粉蓝等几个主色调,相互参差错列。邵正来紫砂壶具有极高的收藏纪念意义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