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成为作家你应该尽早知道的

 花千雅 2018-07-02

你热爱写作吗?你想成为作家吗?没有天赋怎么办?总是写不出精彩的故事怎么办?

《成为作家》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示。

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是美国作家和资深文学编辑,本书出版于1934年,风行美国文学界近80年,是长盛不衰的经典。

书中陈述的写作活动虽然大都是针对小说而言,但在我看来对于其他类型的写作尤其是想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也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因为作者并不是从常规意义上教大家写作的技巧,而是侧重于从心理、心态、认知的角度解构如何成为一名作家。

如果你想从这本书中学到具体的写作技巧,那么可能会让你失望。但是如果你正苦于无从开启自己的写作之路,并为此感到烦恼甚至沮丧,那么这本书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想要成为作家,就要先了解作家是什么样的人

在正式开启写作之路前,你要考虑一下你可能遇到的困难,也是写作之初的一些困扰。作者认为这些困难并不是写作技巧上的,而大都是心理上的,并总结成为“四种困难”。

①写作本身的困难:要不要写

作者强调的是自信。不要相信作家都是天才,不要相信天才是不可以培养的,一定要树立自信,如果这个困难克服不了,谈写作技巧是毫无意义的。

②“一本书作者”

作者称那些早期成功的作家难以重复他的成功这种人为“一本书作家”,就好比一首歌唱了一辈子的那些歌星。其实,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人,他们也许偶然间神灵附体,写出了一篇十万+的爆文,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③间歇性的作家

这种作家要经过恼人的长期间歇才能重新进行非常富有成效的写作。作者告诉我们这种原因的背后是等待灵感火花迸发的依赖心理。他们为了追求完美,一种微妙的虚荣心在作怪,容不得半点被拒绝的冒险。在预先没有十足把握写出大受欢迎的作品时,他们宁愿不写。

在这一点上我有切身的体会,作为一个初学写作者,我的脑子里经常构思各种文章,但几乎很少动笔,其实内心就是害怕被拒绝。

④不均衡的作家

这种作家经常能够写好故事的开头,但写着写着就无法继续下去,最终无法完成作品。这个问题虽然有写作技巧上的,但作者认为更多的是他们不具备足够自信,不相信自己能把故事写好。

这些问题是初学写作者常遇的四种困难,但这些困难并不是写作技巧方面的,这些问题可能出现在生活中、态度上、习惯上或是性格本身。

为了解决这四种困难,我们就要先了解作家究竟是怎样一种人。

培养作家的气质。

作者认为天才作家的气质是这样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尚能保持孩童般的天性和敏感,还保有“天真的眼神”,这对于作家至关重要。具有对新事物好奇敏捷的反应能力,对旧事物记忆犹新的能力,好像每一个生命的印迹和特征都是刚刚脱胎于造物之手一样新奇,丝毫不会觉得了无新意而快速将它们归类存档,放入干巴巴的记忆里;对环境变化的感受如此迅速敏锐,枯燥乏味一词对他毫无意义。对于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说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他总是在悉心观察。这种新奇的反应能力对天才的作家而言至关重要。

我对上面这段话提取了几个关键词:天真、敏感、敏锐、好奇、新奇、善于联系。这些心理特质也许是成为作家的关键。

虽然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与血型有关,是天生的。但在作者看来一些气质是可以通过后期的练习达到的,所以即使你不具备天才作家的气质也不用为此感到沮丧。

了解了天才作家的气质,我们就可以向着这个方向去学习锻炼,才能克服掉四种困难。

作者认为作家大都具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我们需要维持这两种不同人格的协调,将它们统一到一个整体的性格中,但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两种性格分开进行锤炼。

其实所谓的双重人格被作者解读为意识和无意识,请大家牢牢记住这两个词,因为之后作者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阐述如何运用意识和无意识写作,并将意识和无意识分开进行单独训练。作者甚至认为你自己进行学习和训练时,必须认为你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二、认识不同的自己,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在作者看来,意识和无意识就像是两个不同的自己,两者即相互斗争较劲,又相互妥协帮助。就像书中作者讲到的,一个是最好的朋友,另一个是最严厉的批评家——轮流担当成熟和溺爱、苛刻和服从的不同角色。

作者认为无意识给作家提供所有的典型化的类型——典型人物、典型场景、典型的情绪反应;意识要完成的任务则是决定这些典型中哪些太个人化、太怪异而不能成为艺术的素材,哪些又具有普遍性可供使用。

这段话我理解为无意识是感性的,是感情丰富充满幻想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将平淡生活中的素材转变成文学素材。而意识又是理性的,它必须剔除掉那些不合情理的无限遐想,使文学作品回归真实。

两个自己的写作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故事在无意识里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有时候只是一点点模糊的端倪,有时候却有惊人清晰的情景。然后,经过意识的审视、精简、改变和强化,故事要么显得惊心动魄,要么夸张至极;然后再返回无意识中,把所有的元素做最后的综合。

作者认为,一本正经、亦步亦趋地学习写作技巧,是一种最傲慢的才智,也是一种危险。其实作者本人并不抗拒写作技巧,她只是强调在学习写作技巧之前应该做好心智上的准备,否则会适得其反。因为作者认为故事的情节是无意地流淌,如果过早接触写作技巧就会限制无意识作用的发挥,也会使人物“文学化”(经常是把人物刻画成特定类型而且不自然)。

虽然在作家身上存在两个自己,但两者并不冲突,他们彼此交织、相互作用、不断加强、激励、安慰对方,这样合二为一的人格更加平衡、稳重、生机勃勃、思想深刻。

三、不是技巧的“技巧”

虽然作者一再强调不要尽早地接触写作技巧,但作者在书中还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只不过这些技巧并不是关于文字和故事的。

约束无意识。

成为作家的第一步就是要约束你的无意识,让它为你的写作服务。

很多人喜欢做白日梦,并因此受到别人的嘲笑。可在作者看来,所有天真的、令人满足的梦想正是小说创作的素材,是小说的第一物质基础。所以,尽情地去做白日梦吧!

用无意识轻松流畅写作的训练。作者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比你习惯的起床时间早起半小时或一个小时。起床后不要说话、不要看书——立即开始写作。想到什么写什么;昨夜的梦,如果你确实做了而且还记得的话;前天的活动;真实或虚构的对话。将清晨的记忆快速而不加评判地写下来。你写得好或坏有用与否并不重要。事实上,在这种素材中你的发现会比你预期的更有价值。

其实,这种训练是在半睡半醒和彻底清醒之间,锻炼自己进行纯粹的写作。这是一种接近于无意识写作的境界。因为它尽量排除了最大的干扰,尤其是要求大家不要说话、不要看书、不要看任何文字,当然还包括手机,也不要对所写的文字进行任何思考。

按时写作。

关于按时写作这个建议,所有渴望写作的人都要牢牢记住并切实做到,尤其是初学写作的人。

作者建议我们在每天的日程安排上留出一个的时间,哪怕是15分钟也好,这个时间可以定期变换,不需要固定。可一旦到了这个时间,无论你正在做什么,都要放下正在做的事情,立即开始写作,日复一日地去练习,不要找任何借口,至于写什么内容无关紧要。

这个看似简单的练习其实相当困难,但这也决定了你能否真正走上写作之路。

作者在文中这样写道:“至此,我要发出你在本书中能找到的、最严肃的警告:如果你总是做不了这个练习,就放弃写作吧。你对写作的抗拒实际上要大于你对写作的愿望,迟早你都会找到其他途径释放你的精力。”

作者之所以如此强调按时写作,是因为每当写作时间即将来临的时刻,你总会给自己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迟写作。而在“无意识”看来,每天按时写作是“例行公事”,无意识不喜欢这些规矩,无意识喜欢无拘无束的自由,它会千方百计地去破坏这些规矩,最后你可能什么也写不出来。

批评自己的作品。

当你的作品完成之后,要以批评的眼光阅读你的作品。

第一个要跨过去的陷阱就是模仿。也许你会说自己并没有模仿,但有时模仿是无意识地,这也是作者之前建议大家起床之后不要看任何文字的原因。很多写作技巧会告诉大家,写作之初就是要模仿,那样写作会更容易些。

也许,初期的模仿会立竿见影,但立志成为一名作家的人如果总是模仿就会丧失自己的写作风格,或者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风格。

那么,怎样才能在不去模仿的情况下练习写作呢?作者的答案是尽早找到自己的品味和优点,这将成为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

关于如何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作者建议在自己的作品中寻找。对自己的作品不要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想法,这看起来很难,但要尽量去做。

自己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想法和经常使用的叙事形式会给你提供线索。它们会显示出你独具的天赋表现在哪里。

根据作者的经验,那些写夜晚做过的梦,或者把前天的经历进行理想化的描写,还有那些在清晨的练习中写出一则完整的逸闻趣事或一篇尖锐的对话的学生,很有可能成为短篇小说作家。善于进行一定类型的人物描写,篇幅简短而具备相当普遍(或者甚至是明显)的特征的学生,也具有同样的发展苗头。

对人物分析透彻,考虑行动的动机,具有敏锐的自我审视(与将自己的行动理想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塑造不同人物在面临同样困境时的冲突,这样的人极具长篇小说家的潜质。

喜欢沉思冥想或对一件事反思自问的描写方式通常出现在散文家的笔记中。但是添加一些戏剧冲突的元素,通过人物展现不同的思想,把一个抽象的想法拟人化,这样的写作往往能发现一个更善于心理描写的小说家的苗子。

像作家一样读书。

作家读书实际上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问题,没有哪个作家是一个几乎从来不看书的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看书。

作者提出一种批评式阅读,与其说是批评式阅读其实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分析阅读,但我更喜欢叫它提问式阅读。在这种阅读模式下,你要不断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书中寻找答案。

这种读书方式能让读者对书中的内容记忆深刻,而且能够把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我正是运用了这种方法来阅读《成为作家》这本书,并把它变成自己的理解。在没有用到这种阅读方式之前,我看过的书基本都记不清是什么了!

作者认为,要像作家那样阅读,唯一的途径就是任何东西都要读两遍。对于这样一个观点我并不是完全认同,除非是你要在书中找到特定的答案,如果是那样恐怕两遍也不够,比如《红楼梦》,其实只要学会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分析阅读,有些书读一遍足以。

关于模仿。

作者认为模仿不要模仿表象,如果你喜欢一个作家的人生哲学、思想等,你要认真研究这些思想的源头在哪,而且只有这些思想得到你的深深默许时才能用到你的作品中,不要为了模仿而模仿。

对于一些优秀的技巧可是可以模仿的,而且要逐字逐句分开细读,最好找一篇你与之类似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你就会发现不足在哪。

学会重新看世界。 

实际上,作为一个作家要善于在平淡的日常中不断发现新鲜的事物,不能对生活感到麻木,而是始终怀有一个好奇心,否则他就没有什么可写的素材。正如作者所说:“对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觉得单调乏味是作家的真正危险。”

为了达到这种希望的状态,作者提出每天给自己设定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再次体验用孩子一样“纯真的眼睛”观察世界。每天抽出半小时,让你返回到五岁时的状态,睁大眼睛,充满兴趣地打量这个世界。同时,留意陌生人。提醒自己,在十五分钟的时间内,目光所及,你都要专心致志,并且要描述你看到的每一件事和每一样东西。

我尝试用这个练习去观察拾荒者并写了一遍文章,发现生活中真的到处是素材。哪怕是我下楼给老婆买东西,回来之后我把观察到的也用文字写出来,生活中再简单不过地经历也变得具有文学气质。强烈建议大家试一试!

原创性的源泉。

每一本书、每一位编辑、每一位教师都会告诉你:在创作的道路上通往成功的关键是原创性。

而在作者看来,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每个人能够作的贡献只有一个:能够为人类普遍的经验之池注入我们从各自角度看世界所得到的点滴体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那个国家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时刻,你的父母只生下你一个;没有人的经历恰好和你相同,没有人的结论和你一模一样,没有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想法和你分毫不差。如果你能够和自己友好相处,能够而且愿意精确地说出你对任何一种情形或一个人的看法,如果你能够讲出一个好像包括地球上所有人在内只有你自己看到的故事,你自然而然地就有了一篇原创作品。

要想理解作者这段话,读一读《红与黑》和《罪与罚》就清楚了,两篇名著极为相似,但你并不能说哪个不是原创的。 这是我所看到的对原创性最好的解读,也解决了我总是担心模仿别人的作品而被嘲笑和鄙视的问题。

第三个人,天才。

除了意识和无意识,其实作家还存在第三个自己,那就是“天才”。

当你熟练运用意识与无意识之后,“天才”登场。实际上,作者根本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认为“天才”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这让我想到了《刻意练习》这本书,我甚至怀疑《刻意练习》的作者一定也看到了《成为作家》这本书。因为,两本书的作者在天才到底存不存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有着惊人的相似,而且都提到了如何释放天才,我甚至觉得本书中的无意识其实就是通过刻意练习而形成的作家的心理表征,只是后者把看似玄而又玄的无意识用科学的角度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当你学会并且能够熟练运用以上的技巧之后,现在你可以去阅读你能够找到的所有关于写作技巧之类的书吧。你已经能够判断它们,并从中受益。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相信《成为作家》能让我成为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