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没有徒弟、没有工厂、没有店铺的老玉匠是怎么熬过40多年的?

 红翡綠翠 2018-07-02



  

1小时候,为了做“科学探索”,他竟然把自来水倒进电子管无线电里;在学校黑板上,模仿老师笔迹,以假乱真”。


      他从小爱好广泛,小时候的他很好动,喜欢把家里的各种玩具拆得七零八散、满地都是;这还不算,有一次,小小年纪的他居然异想天开的为了进行“科学探索”,接了自来水倒进家里的电子管无线电里... ...


       慢慢长大进了学校,好动的他没有多少改变。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老师对他父亲这样描述:“你这儿子啊,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他都能抓到。不过,他是属于调皮不捣蛋的小孩。


       要说能让他静下来的爱好,除了收集各大电影院的票根,自制成册之外,他最喜欢的就是各种临摹。别看他平日里调皮好动,一到临摹的状态,马上可以做到全神贯注,专心手上的摆弄。


       还在读小学三、四年级的他,临摹的图画“熊猫吃竹子”竟然惟妙惟肖。看了电影《向阳院的故事》之后,他学电影里的铁蛋那样,在石蜡笔上用刀刻出“小猴子”的造型,居然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读到小学七年级,正碰上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招生,由于他在班级里常常临摹刻写的“小动作”让老师记忆深刻,就被推荐录取了。


       到了中学,不仅仅是临摹图画,他还喜欢临摹各种字体,有一次在学校课间休息时,他在黑板上模仿老师的笔迹,结果“以假乱真”,让老师都误以为是自己布置的作业题,得知实情后,老师哭笑不得。

  

217岁进玉雕厂学雕刻,业余时间他补文化、练武术、练书法、学篆刻。


       在上海玉石雕刻厂期间,他度过了人生最快乐的青春时光。那时的他正值年少,工作稳定,无忧无虑。当时的玉雕厂并不忙碌,大家有大把的业余时间可以“挥霍”,他选择了“挥霍”在补文化、练武术、练书法、学篆刻上。


       有一个阶段,他跟着一个师傅学查拳,每天天不亮就相约复兴公园,公园6点开门,大家5点半在门口暖身,搁搁腿拉拉筋,哼哼哈哈练一个多小时,练完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现如今,一和他说起功夫,他依然会马上精神抖擞,摆弄几下拳脚。他常把雕玉比作练功,他说:“刻字就如练功,需要憋气、提神、凝视、拔劲... ...稳扎稳打、一气呵成。”


       除了练武之外,他工作之余的爱好就是练书法,没有毛笔就用钢笔,或者看见什么笔就拿起来写,圆头笔、弯头笔都是经常用的。后来,他报名参加了业余篆刻学习班。老师是著名书法篆刻家高式熊,学习从篆体书法入手,慢慢的到接受楷书、隶书、行书等书体,书法、篆刻兼修。


      他回忆这段时光时说,当时也就是觉得写写、刻刻、玩玩很有趣,没有人要求自己、强迫自己,现在想想,其实是出于本能中喜欢,只是自己没意识到。挺感谢在当时那个年代,能有这种既基础又系统的学习班,对愿意学习的人帮助很大,据说与他一起的同学,后来在篆刻上蛮有成就的,现在是西泠印社社员。说到这里,他还不失风趣的笑说,不论怎样,也算是科班出身了吧!算是名门正派吧!

    




3事业成熟时期,他将手机设置为空号,专心闭门琢玉,被称为“怪人”。


       从2007年开始,不善于阿谀奉承,不喜频繁外交活动的他,毅然决定将手机设置为空号,很多人不理解他的举动,称他是“怪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是个手艺人,只想好好做好手艺,专心致志,不被过多外物干扰。


       在他看来,雕刻是件静心活,刻字时尤其要静。刻字和书法一样,必须笃心专注、意在笔端、功在手中。大家都知道,纸和玉有所不同,价格悬殊,字写错了最多浪费一张纸重写,而雕刻的材质是昂贵的玉料,刻不好没法重来。所以,质地各异,稍有闪失,前功尽弃。


       每到刻字,也不能有任何杂念,须心定手稳,摒气下刀,干净利落,正所谓要”稳、准、狠”。所以,他刻的字,刀刀入玉、字字显功,既有凿刻之感,又有书法之意,与线刻大有不同。难怪“天蜀牌”被誉为“独创一派、以刀代笔、堪称一绝。”

    

4一年就三、四件作品,他没有徒弟,全部亲工,配珠都亲自磨。


       他作品极少,市面上能有幸见一实物即是眼福,能亲抚其玉作,更是荣幸之至。


       有人问,“天蜀牌”一年就出几件,能满足藏家需求吗?他打趣说,真没办法,反应迟钝、手脚慢呗!引得听者忍俊不住。实际情况是,从一块原料开始,设计牌形、画面构图、书法布局、印章内容、具体琢刻,每个环节他都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去反复斟酌,每块玉牌都想着尽可能变化牌形、内容,连成品的配珠都要亲自做,如此怎能做到又快又多呢?


       也有人问,多带几个徒弟不就能快了吗?他反问,你是冲着我来的,要的是“天蜀牌”,徒弟做的你要吗?对方无语了... ...


       他说:“我不敢想象让工人去表达我的理念、工艺的结果,所以我坚持我的‘天蜀牌’是百分百亲工的。”


       有朋友与其聊及收徒弟一事,他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说:“收徒弟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被徒弟气死,另一种是徒弟被我打死。”


       他略为严肃的阐述了观点,以前学徒是为了学手艺养家糊口,谈不上何等高的艺术追求;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入行的学徒更多的是看好玉雕有行情,能赚钱。至今我还未碰到一个真正热爱玉雕艺术而又愿全身心投入的人。再者,学无止境,我自己也仍在学习中,自愧还没资格收徒,收徒是慎重之事,对双方都意味着责任。一直以来,耐得住寂寞的人始终是少数,年轻人大多想赚快钱,而掌握一门好的手艺非一朝一夕,我的慢工及苛刻的要求,也非一般学徒能接受,所以,我也怕误人子弟。因为对谁都负不了责,只能对自己负责。所以,只有把自己做好,才是真正的负责。

      

5骑着国产“永久”牌自行车出席业内活动,他说:“我觉得挺好。”问及琢玉至今40余载,是否曾厌倦,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


       1978年,他攒了180元钱买了一辆永久牌13型自行车,在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款式之一。一直到现在,这辆陪伴了40年的自行车仍是他最重要的出行座驾,包括受邀参加业内重要的活动。朋友笑说,什么年代了,可以换辆四个轮子了,他回答,我觉得挺好,为什么要换?自行车出行自由方便、不堵车、还环保。


       有人问他,琢玉40余载,每日与她相对,是否也曾感到厌倦、乏味?他说:如果是真心喜欢,沉下心去,便不会有此想法。就像那些朝拜信徒,当他们行走在朝圣之路时,“一叩一行”艰难的前行,支持他们的就是虔诚的内心和坚定的意念。一路旖旎的风光,丝毫没有让他们为之停留。所以,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包括雕玉,都要怀着崇敬的心,去完成自己的理想。


       其实,当一个人在琢玉时,心在哪很重要。手中的每一块玉,是知己,是爱人,解读她之时,只有呵护有加、百般爱护,才会有殷实甜美的回报。又如习武之人,招式过手,强弱绵柔,粘手便知,什么料性,如何下手,轻重缓急,去繁就简,招招到位,立显实用,可谓四两拨千斤。触类旁通,文武兼修,殊途同归,玉人合一。这正是武学的境界,也是雕刻的精髓。作为琢玉人,念叨的是如何技艺更上高峰,意境更加宽阔,在与玉的交流中,又怎会厌倦乏味呢?


       他,就是”天蜀牌“创始人易少勇先生。


       琢玉40余载,没有徒弟、没有工厂、没有店铺的一名老玉匠。

     


“天蜀”作品及评价

《兰香》,2003年创作

 


       海派文化是包容的,更是创新的,这是我欣赏易少勇作品后的感悟。观易少勇的【天蜀】玉牌,每个点、每条线、每个块面都是极富内涵,展示着他独到的艺术思想、创作手法和创作理念。

——吴少华

(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


《心经》,2004年创作



       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易少勇无疑是最具有文化特质和创新意识的佼佼者。他用现代审美理念,将发端于良渚文化、成熟于战汉时期的阴线精刻和游丝描技艺重新激活,创造性的汲取和融汇魏晋书法笔意、子冈牌文人意趣,以及乾隆工的精细考究,创造出具有卓然风貌的【天蜀】系列玉牌。他的作品,已然成为当代玉雕精品世界中一道难以复制的景观。

——白描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文化专委会副会长



《玉骨含香》,2006年创作



       他以刀代笔,书画入玉,以清新、淡雅、精致、唯美的玉牌风格颠覆了传统的【子冈】玉牌表现形式,引领了当代玉牌的风尚,成为海派玉牌杰出的代表人物。难能可贵的是,他身居高处而不高调,孤傲而又自谦,平素寡言少语似乎不善言谈,一旦品茶论道,对酒相斟,才发现他满腹经纶,妙语连珠,人称“刀笔奇才”。我非常欣赏他,敬佩他。

——孙敏

(上海海派玉雕协会会长)


《悠闲知春》,2009年创作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其根深蒂固的思维本源,集感恩之孝为德,修高远之心为敬。酷爱琢玉,作品风格尤如诗画,既有去繁就简刀刀见骨之旷世功力,又有浑然洁身慧根兰芯之清雅意境。高者敬其儒,贤者爱其趣,达者视如宝,俗者称其奇。故世对其有玉中兰亭之誉... ...所谓天蜀乃天下一俗人罢了,总是在矛盾中追求完美,在平凡里实现着自我的洒脱。若以诠释而强言:"碾玉之妙手,造水之仙簪!造四时至境入画,携诗书印笺成风!举玉润华光之格胜,括凝脂芬芳之神全!"明白恍惚中,得失自诩里。


——周波

(象牙雕刻传人)



《自有春风消息》,2009年创作

 

       他在几十年的玉雕生涯中,苦练基本功,博览群书,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尤其钟爱历代书画名家的佳作,苦心钻研,吸收营养,并自己独创书法与玉雕相融合的阴刻【天蜀玉牌】,所用技艺炉火纯青,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不愧为阴刻书法第一人的称号,成为公认的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十大玉雕大师之一,令人敬仰!


——蒋有儒

(玉雕前辈)



《长宜相伴》,2010年创作

 

       

       回到纯真,才能展现最自然的美,易少勇的个性本身就是艺术。我佩服他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他的每一件玉雕作品都是亲力自为,不假他人之手。因为产量少又慢,所以市场上作品不多见。易大师的作品绝对堪称为当代玉雕的经典珍品。


——邱惟钟

(《珠宝世界》杂志社 社长)



《出云宜雨》,2010年创作

   


       玉雕阴刻的难度在于下刀时要掌控线条,提按顿挫,讲究笔趣,犹如书法讲究【八法】,能得书意。由于这种刻法难度很高,所以难得流播,即便在清乾隆玉器鼎盛期,阴刻除在礼器和皇家用具上偶现外,其余甚为鲜见。易少勇却知难而上,打破玉牌刻法的桎梏,将带有画意的阴刻艺术推到了高峰。


——萧海春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中国山水画艺术家)



《相映成趣》,2010年创作

       

       以玉为纸、以琢代书,方寸之间雕琢历史。

       易少勇大师是当代玉雕大家,以其独创的【天蜀牌】闻名。其作品如诗、如画、如歌,极具视觉冲击力,令观者难以释手。究其因由,是易少勇大师将中国传统绘画及书法艺术有机融会于中国玉雕技艺之中,这也是【天蜀牌】最具标志性的特征。

——奥岩

(中宝协副秘书长、博观拍卖董事长)



末了,易先生说... ...



 

       想起儿时那个无知顽皮的我,天天雕刻橡皮、粉笔、石膏;父母和老师非但没有严厉制止我这种顽皮的行径,反而对我拙劣的作品大加赞赏,感谢他们没有将这种兴趣爱好扼杀于摇篮之中;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之后,师傅们的言传身教,同窗们的比拼氛围,为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是我真正融入玉雕艺术的海洋。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台湾和香港的艺术品商人远赴上海,由于他们的介入,使上海的玉雕行业蓬勃发展,撬开了我们闭塞的思维,带来新的灵感和更广阔的市场。我要感谢的人很多,那些人或许与白玉有关或是无关,但他们都在生活中给过我机会或是帮助,在此不能一一赘述,但真诚的一并谢过。


       从1975年至2018年,整整40余载的“玉路”。这一路走来,从青涩的脸已然走到白发皱纹的岁月。几经选择,几经风雨。无数个挑灯彻夜未眠,无数个坚持充满信念。是爱好,是责任。磨玉亦磨人,无意也有意。玉人合一,人生有如此有意义的事做,能如此这样坚持的走一程,也算是有个交待,也算是不枉此生。扪心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艺术、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玉”。无憾!


       艺海无涯、人终有怠。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因为这是我一生的衷爱。


——  易少勇



易少勇,号 天蜀,籍系巴蜀

 1975年就读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学校

1978年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炉瓶车间工作

1994年从事玉牌研制,创“天蜀牌”至今

—————————————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中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

上海工艺美术大师

上海玉石雕刻特级大师

海派玉石雕刻特级大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玉雕代表性传承人

上海同济大学客座教授


       历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中国艺坛》杂志社艺术总监、中国宝玉石协会【天工奖】评委、苏州首届【子冈杯】玉雕精品展专家评委、上海【斗玉会】专家评委、浙江省玉石雕刻大事专家组专家评委、上海工艺品美术有限公司珠宝玉器首席顾问、上海商报《艺术品投资》专家顾问委员等。



    

素材来源于陆华老师著《天蜀牌》和易少勇老师本人

由自然贞宝收集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