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人学者:我们对 Tau 蛋白的认知,可能错了几十年

 人间仙境0129 2018-07-02

在主流观点中,科学家们相信 Tau 蛋白能在脑细胞中起到稳定微管(一种细胞骨架)的作用。但近日发表在《细胞》出版社旗下《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则有望颠覆这个观点。华人学者 Liang Qiang 博士共同主导的一项研究表明,Tau 蛋白的功能可能恰恰相反——在神经元里,它的实际功能是保持微管生长动态,而不是让它们稳定。

华人学者:我们对 Tau 蛋白的认知,可能错了几十年

微管是细胞中的骨架结构。有时,它们会扮演“轨道”的角色,参与了细胞器以及囊泡等细胞结构的运动。简单来看,微管有两大区域,一个区域结构较于稳定,另一个区域则能保持动态。这两个区域对于微管的正常功能,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 Tau 蛋白则是阿兹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标志性蛋白之一。科学家们发现,在患者的大脑中,Tau 蛋白会从微管上脱离。这与神经纤维的缠结有关,并会阻碍神经元的营养运输,最终杀死这些脑细胞。

华人学者:我们对 Tau 蛋白的认知,可能错了几十年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 Peter Baas 博士(图片来源:Drexel University)

“主流观点认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之所以微管会失去作用,原因在于它们变得更不稳定。但我们的研究表明,缺乏 Tau 蛋白后,患者缺少的其实是微管的动态区域,”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 Peter Baas 博士说道:“因此,如果用稳定微管的药物去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这项研究里,科学家们清除了小鼠神经元里的 Tau 蛋白,然后比较轴突中的微管水平。他们发现,尽管轴突里的微管量有所下降,但这并非由于它们变得不稳定。相反,这是由于微管的动态区域变少了。而且,当神经元缺乏 Tau 蛋白时,它们的微管实际上反而变得更稳定了。这个发现刷新了我们几十年来对 Tau 蛋白的认知。

华人学者:我们对 Tau 蛋白的认知,可能错了几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