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道、王道、霸道

 无名小卒dhf 2018-07-02

   帝道、王道、霸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三大治国之道。帝道、王道、霸道是古人的语言,用现代人的语言就是——德治、礼治、法治!
   一是帝道,即尧帝、尧帝的以德治国的治国之道。尧舜时期的以德治国,就是用各种道德规范人们的一言一行,从而达到德润人心的目的,使普通百姓不想干坏事,使大小官员不想搞腐败;
   二是王道,即周文王、周武王的以礼治国的治国之道。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就是用各种礼仪限制人们的一言一行。从而达到礼限人行的目的,使普通百姓不能干坏事,使大小官员不能搞腐败;
   三是霸道,即秦孝公、秦始皇的以法治国的治国之道。 秦国、秦朝时期的以法治国,就是用严刑酷法威慑人们的一言一行。从而达到法慑人行的目的,使普通百姓不敢干坏事,使大小官员不敢搞腐败。
   这三个治国之道是中华民族为全人类创造的独一无二的治国文化,都有其符合时代精神的合理性、科学性、真理性,都有其落后时代的片面性、局限性、谬误性。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推出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治国之道,既继承发展了帝道、王道、霸道的合理性、科学性、真理性,又克服纠正了帝道、王道、霸道的片面性、局限性、谬误性。
    1、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的对象是自然人,重点是自然人,用家庭伦理道德与政治伦理道德润人心,从源头上抑制普通百姓干坏事的欲望,使其不想干坏事;从源头上抑制大小官员搞腐败的欲望,使其不想搞腐败。
    2、以制治国
    以礼治国发展到当今社会就是以制治国,即用各种严格的制度、体制、机制限制人们的一言一行。所以,以制治国的对象是自然人,重点是法人及法人代表,用制度、体制、机制限人行,从制度上堵塞普通百姓干坏事的漏洞,使其不能干坏事;从制度上堵塞大小官员搞腐败的漏洞,使其不能搞腐败。
    3、依法治国
    以法治国发展到当今社会就是依法治国。“以”与“依”两个字,音同意不同:古代社会以法治国的“以”是以帝王认定的法律制度,或者帝王自己的金口玉言为治国的法律依据;现代社会依法治国的“依”是依独立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制度为治国的法律依据。
   依法治国的对象是自然人,重点是法人及法人代表,用宪法、法律、法规慑人行,从法律上严惩普通百姓敢干坏事的行为,使其不敢干坏事;从法律上严惩大小官员搞腐败的行为,使其不敢搞腐败。
   综上所述,用德润人心、用制限人行、用法慑人行,是中国人独有、独特的治国之道,因为这三种治国之道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A、德润人心即在绝大多数人心里筑起道德堤坝,使不想干坏事成为时代潮流、社会主流,从而大大减少社会的治理成本。这就是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原因。
   B、制限人行即使少数人的道德堤坝有管涌,能干坏事,但各种严格的制度、体制、机制及时堵塞了管涌,让其不能干坏事,从而及时减轻对社会造成更大伤害。这就是不断加强国家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因。
   C、法慑人行即使个别亡命之徒的道德堤坝已经溃坝,敢干坏事,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对已经道德堤坝溃坝的亡命之徒绳之以法、严惩不贷;对准备道德堤坝溃坝的亡命之徒、法律威慑,从而坚决避免对社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危害。这就是不断加强国家法制建设的根本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