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有法】张建会:简析《礼器碑》与《张迁碑》

 纤纤小筑 2018-07-02

 微信互动 159 6543 8794

字:张卫东 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  


横 竖 撇 捺 点

第四集

《禮器碑》独体字

主讲人——正书六家·张建会


大家好,在学习过《礼器碑》中的基本笔画后,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礼器碑》中的独体字。何谓独体字?就是那些以基本笔画为单位组合而成的字。


 

沧海遗珠

学习建议补充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不”字的写法与三笔不相交

①笔画的幅度根据具体字的情况来安排笔画的不同形态。

②平撇竖捺的特性要表现出来。

③竖画与撇捺不能同时相交,即三笔不相交。



“大”字的写法

①撇的弧度很大,在其穿过横后调整,产生横向延伸。

②捺要往纵向走,注意捺脚的收笔。

③捺可以与撇搭接,也可以与横搭接,但三笔不能同时相交。



“王”字的写法

①笔画之间要有长短,轻重,俯仰,向背,正侧的变化。

②第一个横是向下的俯横,中间的横是平横,底下的横波画是仰横。

③左右两侧的字外空间同样呈扁势。



“九”字的写法

①“九”字是不对称的,横和撇之间的关系很亲密。

②收笔时竖弯钩放出去,表现出疏密对比。



“上”字的写法

①竖往左写,有类s形的处理,切忌写直。

②两横之间(要)稍微密一点。

③“上”字虽然是个扁型的字,但要写出它纵势。



“百”字的写法

①注意横折搭接部分的处理。

②将“口”框中的横写的靠上一些,为底部最后一笔横预留空间。



重点总结

笔画少不等于简单、隶书取势


实际上,笔画越少的字在书写时反而会比较难。因为独体字要求每个笔画都拥有高度的准确性。比如,“一”字就这一个笔画,你写不好,这个字就写坏了,没有后面调整的余地。“二”字有一个笔画没写好,第二个笔画还可以做一些补救措施。相对来讲,一个字的笔画越多,即便之前写的不是特别的理想,依然可以靠后面若干个笔画继续调节,有时调节得好了,还能出现美妙、奇特的效果,字形结体甚至可以因此变得更加精彩。因此,在写独体字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每个笔画之间,结字关系的精准,千万不要感觉某个字的笔画少就比较简单。

隶书在结体上跟楷书和行草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取势。我们知道,楷书和行草取斜势,一般来讲都是左低右高,比如写一个横画,它是左面低右面高的。隶书在取势上相对取平势,也就是说,要写得水平一些,切忌用楷书和行草偏倾的取势来写隶书。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做到灵活运用,去思考笔与笔、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字,只追求把它写像了。实际上我们在临习过程当中,既要写像,更要注意它的内在规律与细微的变化。这既来源于我们平常的积累,也是在考量我们的基本功。 


鲁美 |“隶书研习班”讲义——《礼器碑》技法解析



导入: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别称《韩敕碑》、《韩明府修孔庙碑》,系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所刻,原立于曲阜孔庙同文门,一九七八年移入东庑,一九九八年移入汉魏碑刻陈列馆,保存完整,是现存最好的汉碑之一,与《乙瑛碑》《史晨碑》合称孔庙三巨制。碑圆首,有额,高四十五厘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厘米,宽七十八点五厘米,厚二十厘米。碑文四面刻,皆隶书。碑阳十六行,满行三十六字;碑阴题记三列,每列十七行;左侧题记三列,每列四行;右侧题记四列,每列四行。碑文记述鲁相韩勑优免孔子舅家颜氏和妻家亓官氏邑中徭役、造作孔庙礼器、修饰孔子宅庙、添造车舆、整治水流的功绩。碑字完整.为研究汉隶艺术的重要资料。




一、书法理论家对《礼器碑》的评价

明郭宗昌《金石史》评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即也。”清王澍《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又说,“唯《韩勑》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 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清杨守敬“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者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者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评碑记》) 翁方纲称为“汉隶中第一”,牛运震称其“简质雄劲”,“书法锋銛神浑,苍古温润,无美不备,有汉分隶之独步也”(金石图》)。《礼器碑》字口完整,碑侧之字锋鋩如新,尤其飘逸多姿,纵横迭宕,更为书家所激赏。攻汉隶者,多以《礼器碑》为楷模。






二、《礼器碑》风格特征探绎:


(一)线条:

《礼器碑》的线条质感,与东汉时期的其他隶书砷刻如《张迁碑》、《曹全碑》等有着一定的差异。它属于平正端庄、俊挺宽博一路。碑文中有的字笔画细如发丝,铁画银钩,坚挺有力,有的粗如刷帚,却又韵格灵动,不显呆板。尽管线条起伏变化,但通篇看来又不失和谐,在力量感的表现上非常成功。因此,临习《礼器碑》可选择弹性较强的兼毫笔,着重练习笔力。《礼器碑》笔画要瘦劲而不纤弱,波磔则较其它笔画梢粗,至收笔前略有停顿,借笔毫弹性迅速挑起,使笔意飞动,清新劲健。“燕尾”捺画大多呈方形,且比重较大,看上去气势沉雄。另外,此碑分四面,有碑阳、碑阴之分。碑阳部分结字端庄,章法排列也较为规律,堪为《礼器碑》风格的代表,故入手应从碑阳始。但从艺术角度讲,碑阴亦有其独特的价值。其用笔奔放飘逸,自然成趣,字的大小不甚统,横列的法则也被打破,抒情性极强,在整个书意上倾注了书家更多的主体精神与气质,因而碑阴也是临习中不可忽视的。






(二)结构

《礼器碑》结体严谨,字法规范,笔画虽然以方为主,却又不是全为方笔,有时略带圆意。它能将笔画的粗细、方圆,笔势的动静,向背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清超遒劲,庄重典雅,高古且充满逸趣,可谓集汉隶各老成持重之大成。要掌握《礼器碑》的结字特征,首先要了解隶书的一般规律。和其他多数汉隶碑刻一样,《礼器碑》结字上下紧凑,左右开张,犹如大鹏展翅,翩翩有凌云之势。碑中几乎每一字都有一笔很夸张重按的笔画,古人俗称为“波磔”。波磔的写法,都是逆入平出,呈“蚕头燕尾”状。每一字中,波磔只出现一次,不得重复,所谓“蚕无二设”、“燕不双飞”是也。《礼器碑》在结构处理上,无论是上下结构、左右结构,还是包围结构,都能取势颐盼,体态优美,形成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毫无矫揉造作之嫌。同时,线条的粗细及所分割出来的空间形成了黑与白、轻与重的强烈反差,从而给人以鲜明的节奏感。






(三)章法

《礼器碑》的碑阳部分,章法处理是纵有序,横有列;字距宽,行距密。这种章法充分展现了和谐、端庄、秀美的整体特征。而碑阴部分往往是纵有序、横无列,行与行之间有一定间距,字距参差不齐,富于流动感,通篇自然灵动,富有生气。临习《礼器碑》,在用墨的处理上可讲究一点儿变化。一般在书写方笔时,墨色宜润泽,不宜枯燥。要注意线条的相互关系:粗线条所占的地位较为重要,是整个字的主笔,力量也较为集中,用墨较重;而细线条处于辅助地位,用墨也轻。如果我们临习时要写一根方笔入纸的线条,而恰在此时笔端乏墨,那么,不妨可改用圆笔入纸来临摹这一根线条。虽然作为这一根线条的临摹,由于用笔变化而遗失了原貌,但从碑刻到墨书,因这一点形的失去而使整个字在力量上得到了补充,也不悖书法中所谓“遗形取神”这一原理。临习《礼器碑》,应首先着眼于由粗细线条组成的有机整体,保持字的力度不散。







三、《礼器碑》临习要点解析


(一)横画

写平画时,落笔是藏锋逆入,然后把笔锋转向右行,笔心在笔画中行笔,收笔时提锋回收。注意在《礼器碑》中,平画一般都写得很瘦劲挺直,纯用笔尖竖锋行笔,且落笔和收笔都很干净。提笔右行时宜缓缓而行,要提中有按,把笔压住,使线条浑圆有力。



 

(二)竖画

竖画写法与平画相同,只是方向由水平改为垂直。起笔藏锋逆入,落笔处不可有顿头,行笔中间笔势不可断,收笔时笔锋自然上提回收。注意要用竖锋行笔,犹如锥画沙,十分劲挺。



 

(三)波画
  《礼器碑》中,字的波画用笔起落十分明显。逆锋入笔,向左下方斜落,再提笔向右运行,即“逆入平出”,过中段后,笔锋逐渐按下,到波尾处迅速向右上方提锋收笔,形成横波“蚕头燕尾”,笔势雄强而沉着。





(四)撇法
  《礼器碑》中撇画的变化比波画要多,形态上有长有短,从用笔上有的出锋,有的不出锋,但基本用笔方法并不复杂,落笔仍是藏锋逆入,但略取侧势,行笔取中锋逆势。不出锋者,收笔时微微停顿后向上提笔回收;出锋的,在撇顿笔后向外转笔挑出。




(五)捺法
  捺的写法在《礼器碑》中一般都用笔较重,是字的主要笔画。下笔时让笔锋吸饮墨汁,力贯笔尖,由轻至重。当笔锋到位时,提出来笔上挑,顺势捺出。《礼器碑》中,往往由于这一捺画的突出安排,使整个字平中寓奇,奇而稳健。



(六)弯钩
  弯钩的用笔方法与撇画的写法基本相同,应是一笔写成,竖画下行接近转角处渐渐下按,然后转笔挑出,保持中锋。如遇不出锋者,要提笔回收,使钩的主体保持圆浑的状态。




(七)转笔
  转笔的写法与折笔写法相似。其转角的写法都是在竖画写到转角处笔锋换向,顺势连写,须保持笔画饱满自然。
















思考与练习


思考:

第一,认真读帖。在临习《礼器碑》之前,应先通读浏览一遍,以领会其神韵,风格与特点,这就是所谓“读帖”。特别要注意碑阳与碑阴在风格特征上的差异,注意每个字点画的长短、粗细、轻重、向背、转折及结构的疏密、参差等。这样,在临习时就容易得其法度,写出《礼器碑》的韵味来。

第二,线条挺健。线条纤细却极富力感是《礼器碑》的一大特色。在临习时要注意宇的线条排列和粗细变化,找出字与字之间的共性、个性和起承关系,利用提、按、顿、挫等用笔手法以及行笔或畅或涩的时间把握,使线条产生弹性,使力量得以强化。

第三,讲究笔力。从笔法上看,《礼器碑》笔法丰富,方圆并用。即使同样的方笔或圆笔,也有虚实不同,切人点不同等因素存在。因此,临习时一要选择笔锋好的毛笔,二要握住毛笔的上半部,让毛笔既要提得起,又能压得下,使线条形成轻重对比。临习此碑,可较好地锻炼用宅能力。此外,线条,结体固然重要,但是更要悉心领会此碑透溢的灵气,感受它的神采,力争把字写得正而不板,姿态优美,疏朗有致,古意盎然。

  

练习

学习书法,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用笔,一是结体。元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结体次之。此言虽不是专指隶书,但说明了用笔在书法艺术中和重要性。上文我们就《礼器碑》的点画、结体特点进行驶分析,也归纳出了一些规律,这些都是在学习《礼器碑》时必须掌握的。下面我们从用笔与结字两个方面对《礼器碑》进行练习:

第一,对于线条的把握,《礼器碑》线条瘦劲有力,变化如龙,我们首先锻炼线条的质感,通过仔细观察碑帖中线条的形态,注意线方向、线形态、线粗细,逐一进行练习,人的关注点是容易分散的,我们第一步就针对线条进行专门训练。

第二,总结结体规律,对《礼器碑》中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全包围、独体字等有规律的进行训练,如:左右结构中,左边占多大比例,右边占多大比例。上下结构中,上下各占多大空间,包括结构之间如何穿插等,这种专门性的训练对于由临摹走向创作有极大的好处。

第三,“实临”训练,认真观察字帖,针对具体的字进行细致分析,线条的质感、粗细,结字的规律,穿插的标准,整个字的外部轮廓,墨色的变化等,对《礼器碑》进行全面的解读。

第四,由临摹走向创作,创作最初可选取集字方法,让整体风格更接近于原作,然后进行意临,把握整体特征,最后全面关注前人对《张迁碑》的学习,吸收他人经验,由临摹走向创作。


相关文章均来自网络搜索。原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立即更正活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 友情链接 ——

中国书法技法全解 | 成人班 | 硬笔班 亲子班 | 师资班 | 

—— 墨上花开*赵立波书法工作室学生作品汇报展 ——

赵光岐|王芳|王龙 | 贾风壮 纪天瑾|

修胸中道義 行翰墨薪傳

九州桃李沐春風



微观耕砚楼 翰墨育人生

一池翰墨書壯志




教学内容及大纲

请点击

阅读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