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传世书法」复归平淡 以含蓄胜《孔子庙堂碑》「虞世南」

 轻轻徐风 2018-07-02

复归平淡 以含蓄胜——《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又称《夫子庙堂碑》,唐武德九年(626)刻,以记述唐高祖立孔德伦为褒圣侯并新修孔庙的事。从外表欣赏,柔和从容,一派文人谦和之风,是唐初书法家虞世南由“绚烂之极”转为“复归平淡”之作。据说自此碑刻成之日起,无数人慕名前来,以致碑前车马云集,每天都有人在此捶拓石刻,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


作品标签:

·石刻

真碑毁于贞观年间

宋拓本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最美传世书法」复归平淡 以含蓄胜《孔子庙堂碑》「虞世南」

夫子庙堂碑


名家小传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初唐楷书四大家之一。他出身于官宦世家,一生经历陈、隋、唐三朝,隋时出任秘书郎,唐朝开国后先做秦王府参军,太宗时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所以世人又称他虞永兴。

虞世南早年学习书法,以隋代的几种名帖为范本,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无名氏的《龙藏寺碑》等,他都能学得形神毕肖。后又拜王羲之的七世孙释智永为师,学习“二王”一派的书法。当时唐太宗就诏令天下推崇“二王”书法,天下学书者纷纷向“二王”学习。虞世南学“二王”应是被其书法魅力吸引,但这也正在客观上迎合了唐太宗的书法审美要求。虞世南书功深厚,在楷书创作中表现出精湛的艺术特性,尤其可贵的是能深得“二王”一派书法之神髓。虞世南的楷书杰作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千字文》等。

书法鉴赏

虞世南68岁时撰文并书《孔子庙堂碑》,这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用笔端雅中见健劲,正是刚柔并济;字体略长,由此有峻拔之姿;点画舒展,端庄而不呆板,有潇洒风度。

「最美传世书法」复归平淡 以含蓄胜《孔子庙堂碑》「虞世南」

虞世南像

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哪购得。”虞世南所写的“戈”法,堪称一绝。如“夷”“威”“哉”“盛”“武”“成”等字的戈勾,无不写得力劲势足,伸张挺直。《孔子庙堂碑》的结体也很有特色,除其形疏意密,风姿娴雅外,最明显的是“平正中见欹侧”。

此碑在贞观年间因火灾而毁。依据原碑拓本,武则天时重刻一块,但不久又被毁。唐代原拓本已流落日本。今人通常所见的两种拓本均为宋、元人重刻,宋人王彦超摹刻的碑今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元人摹刻的碑存于山东成武。两个拓本在肥瘦上略有不同,但均不失虞书之精神。

艺趣故事

虞世南身体文弱,却能十数年勤学不倦,学到紧要处就会忘却身外事,甚至能几天不洗漱。对于书法,也有这么一股子忘乎所以的“傻劲”。他作书时,对于纸笔没有什么挑剔的要求,却很注意写字时的姿势。在他看来,就算所使的是粗纸秃笔,只要坐立姿势和运腕的手法正确,照样能蘸墨飞笔,挥洒自如,书成佳作。

一日,唐太宗李世民召虞世南进宫,对他说:“朕知你精于书法,当世之人鲜有能及你的。今日召你来此,就是要借你的不世之才,在大明宫屏风上书写一百零五烈女传。”之后,虞世南在宫人的带领下来到摆放屏风的殿内。屏风立于室中,既高又宽,巨大无比,虞世南低头稍作构思,便举笔挥毫。他边写边想,写到高处时,垫凳登高;写到低处时,屈腿弯膝。登高下低,都能姿态稳健。从入夜掌烛时分,一直写到鸡叫天明,才算完工。虞世南搁笔抚额,毫无倦意,借着东方的晨光,一一校阅,竟一字不误,一笔未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