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圣人抱一”“希言自然”智慧分享

 龙泉清溪 2018-07-02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二十二章》

《道德经》“圣人抱一”“希言自然”智慧分享

委屈则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则能充盈,陈旧反能更新;少取则有收获,贪多反会迷乱。

因此圣人抱定最简单的东西作为天下的楷模。不自我欣赏,所以目光明亮;不自以为是,所以声名显赫;不自吹自擂,所以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所以飞黄腾达。正是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古人所说的曲折才能保全,难道是空话吗?实在是因为这样做能保全自已,所以大家才都信服这个道理的。

齐国攻打宋国,燕王派张魁作为使臣率领燕国士兵去帮助齐国,齐王却杀死了张魁。燕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气愤,就召来有关官员说:“我要立即派军队去攻打齐国,给张魁报仇。”

大臣凡繇听说后谒见燕王,劝谏说:“从前认为您是贤德的君主,所以我愿意当您的臣子。现在看来您不是贤德的君主,所以我希望辞官不再当您的臣子。”

燕昭王说:“这是什么原因呢?”凡繇回答说:“松下之乱,我们的先君不得安宁被俘,您对此感到痛苦,但却侍奉齐国,是因为力量不足。

如今张魁被杀死,您却要攻打齐国,这是把张魁看得比先君还重。”凡繇请燕王停止出兵,燕王说:“应该怎么办?”

凡繇回答说:“请您穿上丧服离开宫室住到郊外,派遣使臣到齐国,以客人的身份去谢罪。说:‘这都是我的罪过。大王您是贤德的君主,哪能全部杀死诸侯们的使臣呢?只有燕王的使臣独独被杀死,这是我国选择人不慎重啊。希望能够让我改换使臣以表示请罪。’”燕王接受了凡繇的意见,又派了一个使臣到齐国去。

使臣到了齐国,齐王正在举行盛大宴会,参加宴会的近臣、官员、侍从很多,齐人让燕王派来的使臣进来禀告,使臣说:“燕王非常恐惧,因而派我来请罪。”使臣说完了,齐王又让他重复一遍,以此来向近臣、官员、侍从炫耀。

于是,齐王就派出地位低微的使臣去告诉燕王,让燕王返回宫室居住,表示宽恕燕王。

由于燕王委曲求全,为燕国在兵强马壮、国力昌盛之后于济水打败齐国,赢得了充分的时机与条件。

试想,如果当初燕王逞一时之气,在没有充分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匆忙攻打齐国,可能早成为齐国刀俎下的鱼肉了。仅仅是因咽不下一口气而使自己一生的大业丧失,岂不抱恨终身!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道德经》“圣人抱一”“希言自然”智慧分享

少施加指令、不扰民是合乎自然的。想想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整天吧,是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注重于修道的人,以道为法式就可以趋同于道,以德为趋求就可以得到德,失道失德就会导致失道失德的恶果。同于道的人可以得到道的容纳,趋求于德的人可以得到德的涵养,失道失德的人则终将以失败告终。

在这一章里,老子说得道的圣人要行“不言之教”。他说,只要相信道,照着做,就自然会得到道。反之,就不可能得到道。在本章里老子举自然界的例子,说明狂风暴雨不能整天刮个不停、下个没完。天地掀起的暴风骤雨都不能够长久,更何况人滥施苛政、虐害平民呢?

这个比喻十分贴切。它告诫领导者要遵循道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高压手段是长久不了的。领导者如果清静无为,那么社会就会出现安宁平和的风气;如果恣肆横行,那么大家就会抗拒他、并在最终抛弃他。

《道德经》“圣人抱一”“希言自然”智慧分享

老子一直在反复强调因果报应的规则——如果某一位统治者遵循的是清静无为的“道”,那表现的当是符合自然无为的“德”,那么人民也必定会回报你清静、柔顺的“道”与“德”;你以诚信对待人民,人民必然也回报你诚信,你的统治才能长久。再联系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立即就报”,儒家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以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俗语而言,如此广为人知的一个规律或道理总是因被忽视而吞恶果,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今天的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值得结合自身近况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