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读书故事

 江山携手 2018-07-02
我的读书故事

有句成语叫“学富五车”,是形容有知识的人,就我而言,虽读过几本书,但绝不是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

不过我确实读过几本书,从小到大读过的书,虽不能用车拉,用筐来装,恐怕也有几筐吧。

本人自小学开始,常读一些童话或儿童故事一类的书,自上初中开始,从图书馆常常借一些文学杂志来读,慢慢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大概从初三开始,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一本书,是一位女作家写的,书名叫《从月夜到黎明》。

当年教我语文课的是一位叫廉爱丽的女教师,此人是唐山十中的“名师”,在校内外常常举办公开课,但我对课本内容毫不感兴趣。上语文课时,我把《从月夜到黎明》这本书藏在书桌里,利用书桌上的一条缝儿,一篇一篇地读着,老师台上讲的是啥,我全然不知。课余时间,我常常泡在图书馆里,浏览各种文学书籍,尤其喜欢读《萌芽》杂志,每期必读,常常爱不释手。

再后来我被保送到了唐山师范学校,学校分文科班、理科班,我报名成了文科班的一员。当时我们只上两门课:一门是文艺理论,一门是文学史。我对文艺理论课丝毫不感兴趣,对文学史却情有独钟,但我并没有去读一些名著,最可惜的是,当年语文老师让学生背诵《古文观止》,我则一篇也没背下来。我当时真是无知,如果背下这些名篇,那可是我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呀!

一次,语文老师请假了,一位姓尚的男老师代课,他给我们讲故事,故事名叫《牛虻》,我听着听着,张大了嘴,瞪着眼,简直入迷了。后来,我借到这本书,如获至宝,抱着它连看了两遍。

我又迷上了文学杂志,入迷地读着,慢慢地我熟悉了那种描写、叙述的语言,便开始写些杂文之类的文章,并投给了当地报纸。天呀!我的“丑文”居然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我手舞足蹈、兴奋异常。从此,我一发不可收,特别是唐山大地震后,我的文章连续在《唐山晚报》《唐山文学》《河北文学》《莲池》等刊物发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篇小说发表在儿童文学杂志上,我得了420元稿费,是我一生最多的一次稿费。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