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卡 | 绘画艺术的珍品

 自华居 2018-07-03





◆ ◆ ◆ ◆


唐卡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为我国人民所喜爱,更是被传播到全世界,成为全世界瞩目的艺术珍品。2006年,唐卡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的收藏与投资空间正逐渐升温,成为现今收藏界的新贵。


◆ ◆ ◆ ◆




 唐卡的起源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就要容易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关于唐卡其实的准确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但学者们一致认为,唐卡应源于壁画,在距今数千年的西藏卡若文化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陶器上有黑彩绘成的三角折线或三角图案。这些简单的纹饰,可以视为战术绘画艺术的萌芽,到了西藏七世纪,西藏绘画艺术随着土蕃王朝的崛起,发展迅速并日渐成熟,当时屠戮王朝先期修建了一些华丽的宫殿和大型寺庙,建筑规模空前雄伟,人们为了装饰这些宏伟宫室。绘制了大量精美的壁画,遗存的壁画虽然说明了当时西藏壁画艺术的成熟,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唐卡,学者们考证,它可能是由吐鲁番的旗幡画演变而来,也可能是受印度便携式的布帛画神像的影响。逐渐将布帛画发展成为唐卡,据推测,这一发展过程可能是在公元十世纪中叶。


 唐卡的发展 


早期的唐卡源于年代久远,也由于纸张,丝绸等不易保存等多种原因,现在已十分罕见,保存下来的唐卡大多是明清时代的作品清朝时期,为修建布达拉宫,选拔了一批优秀的画师,绘制壁画,这批华工后来成为了一个专门的绘制机构,后来直接成立了官方性质的画院,即“拉日白吉社”,业内的画师都是绘制唐卡的优秀人物,很多也是熟䄒佛法的高深大德。他们拥有高超精湛的技艺,更学习汉族绘画的优秀技法,创造出了大量精美的唐卡作品,这一时期也就是18到19世纪是唐卡绘画的鼎盛时期。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卡作品是绿度母,学者们,根据此唐卡背后的题记和画中人物,造像风格等特征,推断这幅唐卡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作品,这与唐卡真正起源的时间的推断相吻合。


 唐卡的功能 


唐卡以别具一格的匠心,轻便灵巧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美轮美奂的描绘,鬼斧神工的技艺,深得世人的喜爱和珍藏,其特有的艺术特征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功能。


膜拜功能:藏族人生活在雪域高原上,逐水草而居的经济方式决定了他们需要一种具有流动性,可以随时共奋身,与,一,积累功德,祈求幸福,瞻仰,赞颂佛陀的载体。感慨无论从制作形式还是表现内容上无疑是最理想的载体,它甚至是一座穿越时空的佛殿,成为藏传佛教信众们随身携带的修行观想膜拜的对象。


传播功能:在藏族文化发展史上,唐卡以图像的方式传播着藏族的文化,讲述着民族发展的历程,表达着藏民族不懈的精神追求,而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或重大事件,如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唐卡都形象的记载了下来,又如《脉络图》,《胚胎发育图》等医药唐卡,则承载着藏族医学知识的传播,就好像人们今天使用的教学观图一样,使人产生一个更直观、更感性的认识,体现出鲜明的知识图解作用。


净化功能:人们在绘制和供养唐卡的过程中,都是出于一种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崇敬之情,是皈依佛法的过程,也是积累善业、洗涤和净化心灵的过程,可见唐卡的绘制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而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修行者以此净化心灵,消除诸多烦恼,达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


审美功能
毋庸置疑,唐卡作为藏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藏民族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绪,不论是其构图的饱满均衡,严谨还是色彩的绚丽,线条的流畅,以及整个画面的质感动感,都充满了浓郁的高原和游牧民族特征。



为了让更多喜爱唐卡的人能真正看懂,了解唐卡艺术。云端旅学人生分别会从雪域高原的珍宝,唐卡的制作方法,唐卡的收藏与鉴赏,唐卡中的历史传说,唐卡中的诸尊,唐卡中的曼荼罗,唐卡中的建筑物,唐卡中的藏医药,等几个方面介绍唐卡艺术及其承载的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