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干货︱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怎样暴露手术野?

 昵称57306308 2018-07-03

       们在做腹腔镜手术的时候,经常讲一句话:扶镜手是团队的“火眼金睛”,助手是主刀的“金左手”,诚然,手术的过程中,主刀很期待助手能够提前预判并准确暴露视野(尤其是在游离阶段)。那么,我们能否通过可控方式获得良好的术野呢?我们一起去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合适的体位


       在腹腔镜的手术中,特别是胃肠道手术中,原则上,手术部位(目标器官)一般都应“放置”在腹腔内尽可能“高”的地方。比如在做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时候,患者的体位往往是采取“头高左侧低”的体位,而在做直肠手术的时候,术者往往采取的是“头低右侧低”的体位。尤其是在行超低位的直肠手术时,患者的体位还可能是极限的头低右侧低的体位。


        这样的体位的原理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重力进行暴露。妨碍暴露的周围结构在重力作用下可有效地从手术野移开,血液和组织液因流向低位也不会影响手术野。为了这个目的,应将病人适当地安放在手术台上,以便手术中转动床位时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重力暴露术野。


        在做腹腔手术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两个“捣蛋”的家伙,一个是大网膜,一个是小肠。我们学会利用重力作用,侧方倾斜病人体位是从手术野移走大网膜和小肠的有效措施。我经常跟我们团队的老师说:在进行标准腹腔镜手术时,一共有三个“助手”在帮助主刀医生,一位是助手,一位是扶镜手,而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地球的重力。



助手有效的牵拉



       要获得良好的手术野,除了借助重力移位暴露术野外,牵拉推移妨碍性的结构是必要的,这种主动地牵拉方式才是王道。刚才锋哥说过,在腹腔镱结直肠手术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小肠和大网膜这两个捣蛋鬼。因为它们经常滑动到腹部的各个区域,当大网膜或者小肠游弋至术野时,会带来很多麻烦事儿:小的麻烦可能会影响手术操作,大的麻烦可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甚至出现离屏效应。


        →→→拓展推文:《原创︱腹腔镜手术中“有趣儿”的四个效应(上)


        手术中,使用无损伤抓钳可轻柔地将上述这些结构牵拉推移至病变的对侧,在牵拉时需要注意两点:力度和方向。第一,力度是保证有效牵拉的核心。但是,牵拉的力度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的力度可能会损伤器官或者组织;太小的力度不能提供有效的张力,不利于主刀准确进入游离的正确层面,这样不合理的张力,往小里说可能会延长手术的分离操作时间,往大里说,或增加手术的副损伤,为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埋下伏笔!


        牵拉时的第二个注意事项是:方向。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助手可以将大网膜牵拉上翻至横结肠上区,同时将小肠袢推至盆腔;而在进行左半结肠切除术的时候,助手的两个操作器械将已经固定的乙状结肠向左侧并头侧牵拉。上述两个例子中,表明牵拉的目的不仅在于协助暴露视野,还在于为主刀医生提供有效的层面切割张力。


        所以,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张力第一,平面第二,血管第三,区域淋巴第四。这样的顺序讲究的就是手术应有的操作次序,没有张力就盲目开刀,无异于瞎马临池,不出问题才怪。


        为了暴露即使人为的重复牵拉推移,小肠袢或者大网膜仍然可能会移动到手术部位,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采用下面的小技巧。



腔镜纱的应用



       在做腹腔镜的手术时,腔镜纱是我们经常用到的,腔镜纱可以用来止血,可以用来保护腹腔内重要的脏器,还可以标记手术的层面,甚至还可以用来协助暴露手术野。


        手术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是混织有一条不透X线的“钡丝纱”,将此类纱布浸泡盐水后,由10mm或12mm的套管送入腹腔内,此时,我们借助的就是纱布与腹腔脏器表面的物理摩擦力。在乙状结肠或直肠手术中,当将纱布展开放置在肠系膜下动脉与十二指肠水平部之间的区域时,可以方便暴露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当将纱布放置在右下腹部末端回肠附近时,可以便于暴露乙状结肠系膜右侧的“黄白交界线”,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上所述,任何一个主刀医生都很期待助手能够准确暴露手术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在合适的手术体位摆放、助手有效的牵拉和腔镜纱等良好运用的基础上下功夫!

          



  • 孙锋医生大肠癌门诊出诊时间:每周三全天(13570588880)

  • 孙锋医生门诊出诊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门诊楼 5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