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国家失去土地的问题 译解 武老夫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人生问题 【原文】鲁哀公诔1孔丘曰:“天不遗耆2老,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父!” 国亡3大县邑,公、卿、大夫、士皆厌冠,哭于大庙三日,君不举。或曰:君举而哭于后土。 孔子恶野哭者。 【译文】鲁哀公悼念孔子说:“上天不把这样一位年高德助的人给我留下,现在没有人来帮助我治理国家了。呜呼哀哉,尼父!” 国家如果丢失了大的县邑,公、卿、大夫、士都要头戴丧冠,身穿素服,在太庙里哭三天,向列祖列宗请罪。在这三天之内,国君吃饭不准动荤。另外一种说法是:国君率领群臣哭于社。 孔子厌恶不依礼数号哭的人。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国家失去土地的问题,国家失去土地,那么君主、大臣都有责任。因此,所有的国家干部都要到太庙里痛哭,以示悲痛。 —————————————————— 【注释】1.诔:(lěi垒)《周礼·大祝》:“六曰诔。”《论语·述而》:“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祁’”《墨子·鲁问》:“诔者,道死人之志也。”《荀子·礼论》:“其铭、诔、系世,敬传其名也。”《礼记·曾子问》:“幼不诔长。”《说文》:“诔,谥也。从言,耒声。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谥者。”这里用为悼词或是哀悼死者的文章之意。 2.耆:(qi齐)《书·文侯之命》:“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诗·周颂·武》:“胜殷遏刘,耆定尔功。”《诗·鲁颂·閟宫》:“俾尔耆而艾。”《孟子·梁惠王下》:“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礼记·曲礼》:“六十曰耆。”《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礼记·射仪》:“耆耋好礼。”《说文》:“耆,老也。”古称六十岁曰耆。即老年人之意。 3.亡:(wáng王)《管子·乘马》:“春曰书比,立夏曰月程,秋曰大稽;与民数得亡。”《战国策·齐策》:“为蛇足者,终亡其酒。”《谷梁传·定公八年》:“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亡其六郡。”这里用为丢失、丧失之意。 4.后:(hòu厚)后土:对大地的尊称。《书·舜典》:“肆觐东后。”《书·汤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请罪有夏。”《诗·大雅·文王有声》:“遹追来孝,王后烝哉。”《诗·鲁颂·閟宫》:“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周礼·大宗伯》:“王大封,则先告后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