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付出和收获,不得不知的系统法则

 昵称535749 2018-07-03
发表于2018-07-01 12:08:59


和人交往真是随性所欲就好吗?一定不是的。


因为交往,素不相识的人成为了亲密的家人、共事的同事、同行的朋友、无间的爱人,这一个个衍生而来的组织,我们可以称之为“系统”。


凡是系统必有法则,那就是“收付平衡”。


其实不难理解,我们会麻烦身边的人,身边的人也会麻烦我们,收付在一定层面上是需要遵守守恒原则的,就像天平,相对平衡才能相安无事。


所以,这个时代收获最少的是“伸手党”和“应该党”。


最近我的感触还是比较多的,因为做了几个分享,差不多加我的人有500左右。在这些人群中看到好多的缩影,有人很客气的打招呼,可能我们就不会有再多的交集,但是需要的时候还是可以继续聊起来。有人细心的说明添加了我的公众号,好好看了哪些文章,并告知我为我转发;有人没有说任何的话;也有人发给我500+字左右的困惑,结尾是让我给TA定位一下、解决一下,还有人直接说:“感觉你学了很多东西,都发我下呗,挺喜欢你的分享的”。


你看完这样的回复,会有什么感觉呢?


我会选谁去重点回复呢?是的,是那些真诚而诚恳的人,可能TA真的努力了没有看到成绩,我点拨一下就会好起来,再就是那些为我付出的人,她知道我的需求,所以首先做了那个先付出的人,我没有理由不这样做,即便真的很忙。


这世上只有一种关系是注定收付不平衡的,那是与父母的关系,但是它还是需要以传承的名义继续去付出于我们的下一代,这也是一种“平衡”。


可想而知,任何其他关系不在平衡法则下运作的关系,必将不欢而散,区别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01

熟人之间要保持相对平衡


我有个朋友小贝,跟我说自己住在一个相处了8年的大学同学那里。两人关系一直也很好,她想要给朋友房租,可是朋友死活不要。


于是她开始变着花样买礼物、买零食,请同学吃饭,其实远远超过了房租的价格。


可是她还是想搬出来,虽然同学一直对她不错,她发现自己会不自觉的谨慎,当朋友的男朋友去的时候,她会借故不回家,借住于其他人那里。


终于她还是鼓足勇气说要出去住,她的朋友费解,小贝赶紧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朋友。


最后小贝留了下来,但是两人分担了水电和房租,目前已经合租2年,关系要比以前还好。


这只是熟人相处的一个缩影,但是也不难看出,熟人之间,是一种信用消费,不能消费到透支。


亲兄弟明算账就是这样的道理,谈钱不伤感情,不明不白的相处才伤,熟人之间要有更多的你来我往,是吃饭、聊天,是彼此喜欢的任何一种方式。


02

陌生人交往最好遵循“价值互换”原则


有时候因为参加学习或活动,认识一群有一面之缘,也可能陌生人。这些人是很极端的群体,有的人是大牛,有的人和我们相似,也有很多比我们略差点的。


我们的确无法完全真实地评估,因为我们彼此知道的太少,所以需要遵循多观察之后的“价值互换”。


曾经有一个人咨询我:“我没有什么价值和人家互换,要怎么办?”,我问她:“你会转发文章吗?会看朋友圈吗?会聊天吗?”,多去看看人家正在做什么,就会发现自己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了。


我碰到不止一个人问我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也有人向我心理咨询,近千字的故事情节发我,让我去给TA理顺,我说简单的回复是一次性,我可以给,但是真正咨询需要预约和交费,有些人不再发问,有些人选择删除。


我们都不差这个钱,但我知道我浪费时间给出的答案一定得不到善待,因为你没有那么需要。一个有需要的人是首先自己做了很多事,迫切想要改变的人。所以,不可否认的是免费的东西价值会缩水。


03

最好的平衡是心安理得、名正言顺


有人将收付平衡理解为:交往就是你给我1块的礼物,我也要回你1块甚至更多的礼物;也有人理解说,朋友之间,这样子有些过于见外。

我们可以把人与人的交往分成熟人圈和陌生人圈,而两大分类又可以分为更为熟悉及相对陌生的人。


付出和回报时都回答自己一个问题“我想从中得到什么”。


每个人都是很敏感的,比如找一个人时,你觉得难为情,那说明你们的关系还不到帮这个忙的地步,你需要再多做些附加的东西。


生活中我们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有些是出乎意料的,有些是主动给的,有些是我们争取的。可是又有多少人帮助你以后,你再也不好意思开口了寻求帮助了呢?有多少人让你再也不想帮助他们了呢?


我想这样的情况肯定都是有的,甚至很多见。这就是系统的不平衡,里面有一份人际关系最怕的东西“亏欠感”。


人家帮助了你,你却没有任何的表示,下次再寻求极有可能会被拒绝。你帮助了别人,TA毫无表示,你会心里不平衡,所以这样的帮助是不会长久的。


不劳而获伤害的不是付出的人,是被帮助的人,极有可能一段原本可以高能的关系变成了死命题。



上大学时,同学李很擅长写东西,就帮一个小机构写文案,刚好跟我们专业相符,但是离学校很远。


李为了省钱,每次都是6点出发,坐近2小时的公交车去帮忙。机构负责人是一个企业高管,具体工资不知道,但是好几套房子,她问过几次李:“你想要多少工资呢?”。简单的李说自己也没数,说钱是次要的,也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就这样,帮了半年,只有一个52.1的红包,还冠冕堂皇地说“你同学就没有你幸运,可以有实习的平台,学到很多东西”。


李的确学了很多,那是因为给课程拍照间隙,她听手机录音做的笔记,那是她不断的练习。


后来,李慢慢不愿意去了,那个机构也没有再联系过她。竟然在一个大平台上遇到,这一次那个小机构老板需要李的帮助。


但是她也开不了口了,她问李忙不忙,李干脆地说“是挺忙的呢”。


这就是系统,更迭中,我们总有一天会为自己得不劳而获买单。


所以,最好收付状态一定不是功利性的,没有谁是天生的傻瓜,天生的慈善家,“好”都愿意留给那些真实而真诚的人。


没有谁应该帮助谁,我们要感恩每一次帮助,也要尽其所能地回报他人,毕竟人与人遇见很难,关系不是一次性的挥霍。


愿我们的相遇带着温度,一起感受来自心的力量。感谢你的阅读,我是微奢糖。


作者简介:微奢糖,一个爱折腾的85后天蝎女,应用心理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工作8年,辞职读研,专注于将心理学更好的应用于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