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和尚的寺院---初来寺院(一)

 ___明心正念___ 2018-07-03
       初来寺院是在两年前的那个秋天,与两位师兄慕名来到台前弘法寺。从家出发,车行二十多分钟,跨省来到台前县西外环,南行穿过京九铁路桥右转三十多米,导航提示已到达目的地。可除了看到路两旁破旧的房屋与路左边电杆上悬挂的一个一尺见方的小牌上注明的“前三里村”的标示牌外,未看到任何有介绍寺院的标识,寺院在哪儿呢?
       迷茫中我们车又前开了五六十米,在村十字路口一个超市间才打听到寺院的具体位置,其实就在我们刚刚停车的右手边,只要抬头向北看,穿过六七十米的胡同,胡同尽头就是寺院的大门,院里正对大门的就是两尊高有十几米的大佛像,一前一后,一高一矮的两尊大佛,俯视着前方,注视着每一个穿过长长的胡同,来到寺院的众生。风雨无阻地呵护着这片土地,呵护着这片土地上她离家、迷途的孩子们-----
      顺着胡同进入,我们把车停在大门左前方,步行进入。说是大门,其实就是用角铁焊的两扇透明栅栏门,门向两边半开着,左边一扇门中间悬挂着一段铁链,链上套着一把汗锁,无精打采地在那里悬掉着。
       站在大门前一眼看透了整个院落,整个院子呈南北略长、东西略窄的长方形地块。那两尊高大庄严的阿弥陀佛塑金佛像就矗立在院子正中间,佛像面朝南正对着寺院的大门和门外长长的胡同。两尊大佛都是阿弥陀佛全身立像,两尊佛像大概都有六七米高,前面一尊立在地上,后面一尊立在台基上,台基有近三米高,四米多长,前像紧帖着后面大佛的台基,所以形成一前一后,一高一矮的布局。像的前面有一个类似船形的大香炉,大概有四米多长、六七十公分宽、一米多高吧,里面燃着几支粗大的香和香火燃烧后的残根,香灰堆了满满的一炉,诉说着寺院香火的旺盛。青烟缭绕中才让我们有了置身寺院的些许感觉。大佛的东西两侧,南北方向各有一列汉白玉的佛塑像,每尊都是站立的佛全身像,有近二米多高,通体汉白玉石雕塑而成,佛像脚下是六十多公分见方的正方体水泥底座,每个底座的正面雕刻着佛像的名称及该尊佛像的捐赠人。佛像分列东西,相向而立,像在议事,更像在弘法。每尊佛像都雕刻的栩栩如生,表情各异,又都那么目光和蔼、微微含笑。看过石座下面的刻字才知道,佛像总共是四十八座,左右各二十四座,原来是雕刻的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每尊佛像都代表着阿弥陀佛的一大愿力。四十八愿佛像的后面各有一座两层小楼,西面这座比东面的要略高一些,建筑面积都不大,楼南北长大概有三十几米,斑驳的墙壁给人一种陈旧的感觉。东面小楼北面与楼平行的有一溜铁皮搭建的篷房,篷高比东楼的一楼还要矮,应该只有二米高左右吧,大概用来储存杂物。西面小楼向北隔了一小段的空地,空地北边应该就是砖彻的汉厕。正对两列四十八愿佛像的方向,在院子的最北边,东西相向各立着一座钢板焊接而成的方形紫红色喷漆钟鼓楼,楼的顶端起了高高的屋脊,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钟鼓楼的中间,还有一个东西方向的水泥台子,台子有五米多长、南北二米多宽,高一米八几,台上分左、中、右分列着三尊汉白玉的佛坐像,在三尊佛坐像的中间间隔着两尊站立的阿罗汉像,阿罗汉像要比佛坐像要窄一些,矮一些。这个高台上的佛像无论从高度还是宽度都不及院落中间的大佛像,如果不是绕过大佛过来,在院门口根本无法看到。寺院总体占地大概有六七亩,总体布局像个京城的四合院,不过正北面是无墙无建筑的透明的世界,可以看到院后面高高的树林,眼前的一切就是寺院的概貌了。如果没有院中间两尊大佛像及两侧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像,连同院外长长的胡同墙壁上的佛号,真的看不出这是一处置身居民区的清静三门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