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亚会:自闭症儿童社区融入工作的三点思考

 汐钰文艺范 2018-07-03

文/郑州市金水区梓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亚会

 

自闭症儿童是困境未成年人中的一大分类,而何为困境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是国家民政部2013年正式提出的新概念,指受经济贫困、监护缺失、家庭暴力、教育失当等影响而遇到生存困难、监护困境和成长障碍的未成年人。


郑州市金水区梓闻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心自2016年-2018年先后承接了郑州市金水困境未成年人支持项目、新郑市关爱社区困境未成年人项目、郑州市二七区困境未成年人支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各项目根据自身特点对困境未成年人进行了如下分类:金水困境未成年人项目分为自闭症、心智障碍、非心智障碍和家庭贫困四大类;新郑困境未成年人项目分为:自身困境、家庭困境、监护困境三大类;二七困境未成年人项目分为:残疾、重病、贫困、五失(失足、失亲、失学、失业、失管)四大类。三个项目虽然对于服务对象的分类不尽相同但在服务过程中都致力于困境未成年人的社区融合服务。自闭症儿童社区融入是项目融合性服务的一大领域,现就关于自闭症儿童社区融入工作提出以下三点思考:


第一,明晰服务对象情况,细化服务对象。虽然自闭症儿童特点不尽相同,但多数自闭症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须有其家人陪同。部分自闭症儿童能与其他青少年进行简单的交流,而部分自闭症儿童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对于自闭症较为严重的未成年人(但可参与活动者)可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互动性较小的活动,如:手工活动,烘焙活动,绘画活动等;自闭症情况较轻的服务对象可参加互动性较强的活动,如游戏互动、户外拓展等活动。因此,要细化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设计服务方案。


第二,关注自闭症儿童的适应情况并及时的调整方案。多数自闭症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能与社区青少年多些互动,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会影响他人,对双方造成伤害。因此,在融合性服务开展过程中要及时的关注自闭症儿童的适应情况并及时的调整方案。如,为促进自闭症儿童与社区儿童的融合,在暑期期间开展融合性夏令营活动。但在招募的过程中须对参与活动的自闭症儿童进行筛选,并与其家长共同商议参与课程。实际服务开展过程中,部分在辅读学校学习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希望孩子能参加夏令营活动中的课业辅导活动。但多数自闭症儿童存在突然间尖叫、情绪失控或来回走动等行为,因此在尝试让自闭症儿童参加课业辅导服务中要及时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情况,若其不适应这一服务内容可及时的终止服务。若社工对于自闭症儿童服务不慎了解,同时活动中也无专业的辅导老师协助,建议社工从简单的融合性活动入手,部分活动分开进行,部分活动融合性开展。此外,根据服务的主要内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划分自闭症儿童与社区儿童在活动中的比例。而且在融合性活动中对于社区儿童年龄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技巧,一般选择与自闭症儿童年龄相近的儿童参与活动。


第三,对活动中社区儿童进行心理建设并及时关注融合性活动中社区儿童的反应。自闭症儿童的社区融入服务参与对象是自闭症儿童与社区儿童,双方是活动的共同参与者。若希望双方能很好的融合,在关注自闭症儿童的同时也需及时的关注社区儿童。如,在近期的暑期夏令营活动中,有两位自闭症儿童在活动中突然发出奇怪的声音,一位社区儿童(小丹)不禁一抖,在后面的活动中小丹一直面露异色。活动结束后,社工与小丹进行面谈,在交流的过程中,小丹表示在那一时刻自己很害怕,害怕自己会受到伤害,同时也表示不愿意和该群体有深入互动。在经过近20分钟的交流后,社工尊重小丹内心真实的想法,社工建议其给彼此一次机会,不能排斥活动中的困境儿童。因此,为了避免自闭症儿童及社区青少年受到伤害,在活动开始前需要对社区青少年进行心理建设,同时可针对有需要的青少年开展倡导性活动,帮助其正确的认识自闭症儿童。


电影《奇迹男孩》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如果一定要从正确和善良二者中作出选择,请选择保持善良。”其实孩子的世界很单纯,我们也希望融合性服务的开展能激发出孩子们心中更多的包容与善良。以上,就是本人在实务工作过程中关于困境儿童社区融入工作的三点思考,也希望对同工们有点借鉴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