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出一本线100多分,那个考上重点大学的河南农村孩子

 小说写作指南 2018-07-03

今年是《在人间》栏目开办的第7个年头,7年间,我们发布过的很多图片,如今再次翻看,仍然不觉得过时,或是变得乏味。好的照片,总是常看常新的。

从这次开始,我们会不定期推出「旧图重读」栏目,和大家一起温故而知新。



2015年5月,摄影师郝文辉剃掉胡子,背着一个双肩包走入黄龙所在的高三班级,就像一个普通的插班生。他对黄龙的跟拍也自此开始。


18岁的黄龙是河南信阳一位普通的农村少年,也是河南77.2万高考军团中毫不起眼的一员。对这个出生在农村家庭的男孩来说,高考似乎是他唯一的上升通道,他和他的家庭在这场“赌局”中押上了一切。


▲18岁的农村少年黄龙。


— 黄龙的高三生活 —


黄龙的老家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黄乡村,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庭条件拮据。


黄龙在家里排行老二,除了有一个大姐、一个龙凤胎妹妹外,他还有一个6岁的小妹妹。作为农村家庭中唯一的男孩子,父母对他寄予厚望。


▲黄龙历年来的奖状,他是这个六口之家的骄傲。


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马上高考的黄龙这一年是家中的“核心”。父亲黄宏说:“这一年家里的收入是负的,但是也一定得保证孩子们上好学。我们没怎么管过他,孩子很自觉。”


高三那年,母亲董永珍放下家里的农活,来学校外租房陪读,这个不足四十平米的房子年租金5000元,占了黄龙家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2015年5月23号下午放学,黄龙回到在校外租住的筒子楼。母亲还没有回家,他也没带钥匙。一边等妈妈回家,一边翻出教材自己复习。


▲这天,母亲给他买了一双30块钱的运动鞋,因为之前的鞋子总是磨破他的脚腕,母亲这才买来了黄龙在信阳的第三双鞋。在邻居小朋友的笑闹中,黄龙换上了新鞋。


▲平日里,家中陪着娘儿俩一起“工作”的是一台红色的电风扇。天气闷热的时候,顶楼的环境让微胖的黄龙感到难熬。


高三一年,黄龙胖了20斤。现在他的体重已经有150斤。他开玩笑:“我们班很奇怪,学习好一点的都比较胖,哦对,只有一个女生除外”。他说长胖主要是因为奶奶和妈妈:“他们照顾得太好了。”


黄龙的父亲黄宏农闲时在集市里杀猪卖肉,有儿子喜欢的肉就会留下一点不卖掉。每次父亲打过来电话,都会问儿子想留点什么。黄龙一般都点猪蹄和排骨。在母亲董永珍眼里,这是儿子唯一的福利:“啥都缺,就是不缺肉。”


▲母亲负责照顾黄龙的饮食起居。


▲每天起早贪黑是黄龙和母亲董永珍的固定节奏。黄龙每天晚上10点钟夜自习结束后回家继续复习,董永珍就在儿子旁边安静地绣十字绣。


黄龙是信阳高级中学高三13班的班长。


在班里他的话并不多,但每天会不断重复说:“起立!”“请保持安静!”如果不是这样的声音时常响起,你很难发现坐在教室角落、身材略胖、个子不高,留着淡淡八字须的十八岁少年就是他。


▲黄龙的性格让董永珍放心不下:“他不爱跟人打交道”。但他的同学关系并不糟糕:他和同学会默契地在早餐店里一起吃早餐。而且,男女生都挺喜欢在课间或者自习过来跟他讨论问题。


▲黄龙的物理“纠错本”。粘满了每次从考试卷上剪下来的错题,然后再在底下写满解题过程和正确答案。


▲中午,不回家的同学吃完午餐后在班里睡觉,也有人仍然在看书学习。


▲每天下午两点半,班里都会进行集体宣誓仪式。异口同声的团结中夹杂着形式感和虚弱。


▲黄龙班上,一位同学的“桌面语”:“TA已经是前60了!你凭什么不长进!他已经在高处了,你有什么脸停在这里?!你甘心?!”“别焦躁,静心,专心!” 


▲离高考越近,内压越大,情绪越浓。安静做题的间隙,抬头,白花花的天花板上只有电扇一直不知疲倦地转着。


▲晚上夜自习,会有同学把桌椅搬出来,单独在楼道旁安静的角落看书。


▲最后一次大考后的晚上,很多同学都回家了。黄龙和少部分同学留在考场里继续上夜自习。甚至到高考前两天,他还跑到学校图书馆自习。他说:“一个人在家里有时候学不进去,需要一个环境。”


▲夜晚的校园灯火通明。


高三学生其实是麻木的。没有体验过大学生活的他们,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阴霾里,并没有外人所想象的那么“艰难”。


每一次下课铃响后,他们都会在喧闹中找回精神来,他们的话题不多但却丰富。日子再苦一样过,压力再大也没到受不了的份儿。


▲课间,丢下卷子和试题,黄龙和旁边的男生比赛掰手腕:“我的左手力量大一些,右手可能掰不过他。”


▲转书是高三男生的“长项”。


▲重复的单调生活让黄龙适应了高考带来的压力。最后一段时间他依旧埋头做题做练习:“我们老师都说看不到大家的压力。”然而每次考完试,回家路上他都会唠叨着哪道题出了问题,然后摇摇头:“不应该。”


对于黄龙来说,高三成就了他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从宿舍搬出来在外面租房住,第一次吃到鱿鱼和桑葚,第一次去网吧查询办理农村户口高考的网上手续。


他说自己相比于学霸,算是贪玩的。然而事实上,这个自称贪玩的孩子的生活里,没有明星、没有电子游戏、没有星座,更没有恋爱。如果连高考都没有,他需要面对的可能就是老家大片的稻田。


▲高二的时候,黄龙用5块钱从同学手里买回了一个损坏的mp3,后来经由姐姐的工科同学之手修理成了捆着手机电池的“外置电源mp3”,“现在偶尔听一两个小时,一般能用一个礼拜,是超长待机!”


▲董永珍想改善儿子的伙食,就带他来超市看看。黄龙有点计较那些零食对他来说“不划算”的价格。但他还是开心能看到玲琅满目的商品,感受到超市里强劲的冷气带来的“凉快的感觉”。最后母亲给他买了半斤熟牛肉,他兀自嘟囔着“今年最后一次”。


▲高考前一周,母亲董永珍不得不回村里插秧干活,还要带着侄子石头和小女儿冉冉一同去田间地头。


▲黄龙家中,妹妹冉冉正在看电视。墙上贴着黄龙喜欢的柯南海报,挂着一家六口人年初时拍的合影。冉冉因为平日里无人照顾,只能多上一年学前班,由县里的奶奶照看。


▲黄龙家里直到高考都没来得及收割的小麦。高考之后,等待黄龙的可能是一场“久违”的农活


高三毕业总是带着躁动与宣泄的情绪。扔卷子、撕掉复习资料,是很多高中毕业生的“传统项目”,信阳高中也不例外。全校在这个时候,都会沸腾起来,仿佛一下点燃了一串鞭炮。


▲漫天飞舞的试卷和复习资料。


▲拍摄毕业照时,女生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裙子。几个女孩子在四楼楼道俯看楼下班级拍照留影。


▲黄龙和同学们一起扔出了写着自己愿望的纸飞机。当日的高考动员会上,班主任在黑板上留下了一行字:“高考,是人生的开始。”


▲直到高考前的最后一天,黄龙还是保持着正常的作息规律,他的生活里没有明星、没有星座、也没有电子游戏,他将一切未知的憧憬,都押在了这次高考之后。


— 黄龙的大学生活 —


六月的艳阳天没有辜负这个农村家庭的殷切期望,黄龙以630分的成绩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超出河南省理科一本线100多分。


2015年9月,黄龙和父亲黄宏来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报到。这是黄龙从小到大第一次出河南省,尽管武汉离老家还不到300公里。


▲父亲带他入住宿舍的时候,两人在新环境里都显得格外局促。


▲清洗新买的床单被套时,这个平日里只顾读书的男孩表现得有点力不从心。离开母亲的细心照料,即使假期已经干了不少农活儿,他还是觉得不适应。


▲父亲黄宏当晚与其他家长一起住到了学校西区的旅社里,第二天一大早准备直接回老家。黄龙似乎很少这样搭着父亲的肩膀,一老一小就在夕阳的余辉里提前告别了。


初入大学的黄龙和同龄人一样,满心期待着全新的校园生活,有迷茫,有忐忑,也有新奇和渴望。


▲到校第二天,黄龙和室友一起出门买生活用品,东西走向的校园很大,黄龙问同学:“你不累么?我感觉我一个暑假都没走这么多路。”后来班级组织参观校园,疲倦的黄龙一直跟在最后。


▲班里的25个同学轮流介绍自己,黄龙排在最后。他在心里默念了百十来遍,还是用了以前介绍自己的方法:“我叫黄龙,‘四川的黄龙’风景区,龙凤胎的龙,我还有个孪生妹妹叫黄凤。”


在大学校园里,黄龙似乎仍然是个“规矩”的学生:早睡早起,按时三餐。

他依旧习惯用“放学”这个词表达“下课”,从入校到现在,他没有逃过一节课。

他依旧生活节俭,每天将生活费控制在20元以内,同样的鸡腿饭,他知道哪家食堂卖得实惠、哪家食堂的配料多。 

他依旧还是那个老实的、留着两撮八字须的小胖子。 


▲黄龙几乎从来不剩饭,而且大多数时间都在食堂解决三餐。


▲下课后,黄龙和几个同学走去食堂吃饭。大家都背着鲜艳的书包,只有黄龙的书包是买电脑时赠的。


▲高考完一年,在电话里,黄龙还是能细致地帮即将高考的孪生妹妹辅导功课,他甚至还清晰地记得高考数学的重点题型和具体解法。平时话不多的他,跟妹妹聊起天来就停不下来。


高考后,父亲给黄龙添置了一部手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成了黄龙为数不多的财产。


▲恰逢NBA半决赛,黄龙上课时忍不住偷看了一会儿视频直播。


黄龙通常用笔记本电脑练习C语言、看视频、听歌。这一天,室友帮他整理了一个多小时的系统,他自己对这方面并不精通。


▲有段时间,他跟其他孩子一样,迷恋手机网络游戏,为此也曾充过钱。后来他把网游都删了:“说出来怕丢人,没啥意思,再也不玩了,太耗人。”


武汉是黄龙到过的第一个大城市。在武汉待了一年,除了靠近校区的东湖,黄龙没去参观过任何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


▲每学期有那么一两次,黄龙会和同学一起跑到光谷商业街随便看看。但除了离开前买了五块钱的小吃,他并不花钱。


▲看到新鲜的事物,黄龙会不停地用手机拍照。可后来发现手机存储满了,他就把以前拍的照片都删除了。


▲夏季的武汉阴雨不断,黄龙依然打着那把陪伴自己整个高三的雨伞。伞面上黄龙的名字和高中学号是母亲亲自绣上去的,怕他丢伞。


进入大学后,黄龙渐渐发觉大学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同学之间的来往少了,不像高三时大家天天都黏在一起学习,互相之间也玩得比较开。除了宿舍的同学能经常在一起外,内向的黄龙似乎并没有多少机会和他人打交道。


▲黄龙觉得自己的性格不算内向。其实在熟悉的人面前,他好动、爱耍宝,有时候抱着篮球在宿舍里走来走去,似乎比其他几个人都要外向。


▲暑期有同学们自己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黄龙也想出去看看,但是考虑到自费问题,他还在犹豫。整个大一学年,他从家里拿的生活费也就4000块,加上助学金,勉强够他日常花销。


▲黄龙平时很少运动。刚入学时,他还会跑步,但因为学业紧张,后来就放弃了。他说如果不是因为体育课考试,他连足球都不会去踢。


▲黄昏,吃完晚餐的黄龙在校园里休息,很多时候他都是独自一人。


最让黄龙觉得头疼的,是大学的学业。

没人管,老师讲完课就走了,一切都得靠自己。每周的课程也很满,理工科的作业又特别难,期末还要考试。“太累了,谁想到大学会这么累,虽然自由,可是压力好大。”这并不是高考前的他所能想到的。


▲黄龙在教室上课。


▲中午,黄龙在寝室复习功课。武汉的初夏燥热难耐,他趴在书桌上睡着了。


▲黄龙说,以前确实没想过大学生活是这样的。很多事以前都要靠别人,现在干什么都得靠自己了。


更多时间,他还是选择去自习。他们的课余时间都是自己支配的,每天同一个点儿,有人在自习,也有人在寝室睡觉。


▲黄龙花19块钱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表。他的胡须似乎从来没有打理过,头发也是长得很了,才去修剪一下。


▲和很多孩子一样,黄龙并不喜欢看书,但偶尔还是会去图书馆晃一圈,翻一翻跟自己专业相关的书。


除了学业,黄龙的担忧渐渐增多,“我长得又胖又难看,哪有什么资格谈恋爱,谁会看上我啊?”


▲室友们一起聚餐,路上大家还是会聊聊关于这个年纪的话题:恋爱、比赛、游戏,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想加速又有点怯懦。


▲谈起未来,黄龙说现在并没有明确的安排,如果条件允许,可能还是会考个研究生吧。六口之家给他的担子有点重,对于校园外的世界,他还不敢轻易迈出脚去。


— 重访黄龙 —


2016年下半年,我们重访了黄龙。镜头里的他仍然留着淡淡的八字须,但对自己的处境和未来的方向,黄龙有了更多的思考。


他说:“我的理想就是多赚点钱,在大城市买套房子,把我爸妈接过去住。未来应该不会再回农村了。”


▲视频时长6分47秒,请在wifi条件下观看。


黄龙身上有太多的“可能性”,从高考熔炉和农村家庭走出的他,代表着中国以“考学”改变命运的一代农村青年。工作、爱情与婚姻,对于他来说,这些都还是个未知数。

 

从高考到大学,再到未来,时代和社会的矛盾在他身上突显,他身上的担子也可能不断变沉。而我们每个人,也都能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有可能,黄龙的故事我们还会一直记录下去。

 

真心希望黄龙能越走越好,冲破桎梏,得到他想要的未来。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