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蓑烟雨任平生——记苏轼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07-03

一蓑烟雨任平生——记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遭遇一落千丈。经历了惊险痛苦的“乌台诗案”,超脱方外的苏轼还是否潇洒呢?答案是肯定的。而困境正是检验一个人达观态度和超然内心的最高天平。

贬黜黄州的苏轼捡回了一条命,但无俸禄,无住所,无供食的戴罪生活却更加模糊,看不到光明。

往日标榜“俸入所得,随手辄尽”的苏子瞻,不得不面对囊中羞涩的现实了。可没关系,有钱就花,没钱就计划,聪明的人从来不给自己预支烦恼。他用周密的计划,保证了二十口人一年的起居开销,虽然拮据了些,但日子还过得下去。

一蓑烟雨任平生——记苏轼

住处也很快找到了,是朝廷弃用的驿站,临江湿热,破旧窄小,暂且屈身。苏轼很快动起手来,造了一个五厅的住房,起了一个风雅的名字“雪堂”。从此,雪堂成了苏轼读书,作诗,会友,养生的重要场所。

而对于粮食问题,苏轼无愧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他脱掉文人的长衫,穿上农民的短打,于东门外的土坡,开辟贫瘠的荒地,由此自称“东坡居士”。居士是在家修行的佛教徒的意思,而苏轼,也可称作在庄稼地里修行的文人了。

因为一颗赤子之心和洒脱的自由情怀,贬黜黄州的生活也被苏轼过的充满乐趣。他给酥饼起名“为甚酥”,给酸油起名“错放水”,又戏称朋友的厉害妻子“河东狮吼”。可谓可赞,可敬,可爱。

一蓑烟雨任平生——记苏轼

但世上最难的潇洒是自省,是针对自己的个性和内心世界的脱胎换骨似的反省,而这正是苏轼苦苦追寻的东西。闲暇之余,他常在想,如果说自己真的没有任何过错,却为何成了御史台整治的对象?成了新党儆猴的那个被杀的鸡?回想这一生,难道真如父亲所希望的,隐藏锋芒、低调行事,还是为人高傲、处处抨击呢?

至此,苏轼明白了,自己在与人交往中有尖酸刻薄的小家子气,却少了些虚怀若谷的大气;有桀骜不驯的傲气,却少了些稳健端庄的正气;有柔弱缠绵的书生气,却少了些刚毅坚卓的丈夫气。

他的潇洒和自省深深地感染着后人,穿越千年,犹有余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