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建盏的款识

 天宇楼33 2018-07-03

宋代的建盏印象中一般都是纹饰变化多,其实建盏的款识也很多。据考证,现有的建盏包括残件在内,共发现五百多种款识,分别有各种姓氏、窑厂称谓、窑工记号、年号等。可以说是历代各类窑系中发现的款识最为丰富的窑系。



一贡品款


贡品款即专为进贡所烧制的建盏之底款。建窑作为民窑,性质与被官府垄断的官窑不同,是因为产品质量精良而被列入贡品生产窑口的,属于「有命则贡,无命则止」的类型,所以已知产品中既有不少贡品款,也有大量民用款。北宋中晚期至南宋中晚期窑址都有出土贡品款器皿,证明建窑曾经长时间烧制贡品。



常见的贡品款有镌刻的「供御」款、模印的「進琖(进盏)」款,后者数量比前者少;即使是出土数量多、较为易得的垫饼,「進琖」款也不到「供御」款的十分之一。近年有发现少量的模印「供御」款与镌刻「進琖」款。除这两种常见贡品款识之外,还发现「御」、「聖(圣)」等款。这几类底款均被考古收藏界认为是宫廷定制的标记,毕竟在皇权至上的古代,普通阶层擅用「御」、「聖」这类字眼,可是要掉脑袋的。



二数字款


此款瓷片标本较为常见,分为纯数字款与带数字款两类。前者从一到十都有出土,十以上还有「十三」、「廿(二十)」、「廿一(二十一)」、「卅(三十)」、「卅一(三十一)」、「四一」等数字;后者有「二合」、「三合」等。数字款均为手刻款,一般认为是部分窑工为计数所刻,也有观点认为是试窑时所刻。



三姓氏款


姓氏款也较为常见,如「王」、「杨」、「詹」、「叶」、「金」、「池」等,均为手刻。


宋代建窑采用龙窑柴烧,一窑可装烧非常多只盏。建窑遗址中的大路后门窑址有一座长达135.6米(大路后门四座龙窑,有两座龙窑超过百米)的龙窑,创下全国已知龙窑最长记录,据专家预计,整窑可烧十万件盏。可见当时龙窑维护水平之高,烧盏规模之大。如此大规模的烧制,一家工匠不太容易负担得起,很可能是多家合烧。几家的盏坯合在一窑里烧,用不同的姓氏标明归属避免混淆,是合情合理的。故姓氏款用途无太大争议,应为工匠个人或家族的标记。



四年号款


年号款目前为止发现的有「雍熙(公元984~987年,宋太宗年号)」、「至道(公元995~997年,宋太宗年号)」、「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宋真宗年号)」等字样。另外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只「大宋明道(公元1032~1033年,宋仁宗年号)」款建盏。



年号款存世极少(每种年号款只有一件),作为手刻款,刻字风格比建盏其他手刻款更加拘谨规整。而且这几个款识标明的年代都在建窑产贡品瓷的鼎盛时期(据考为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到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之间 )之前。



五其它款


其他文字款有发现「新窑」、「监匠」、「官」、「珎(珍)」、「寳(宝)」、「正」、「茶」、「吉」、「上」、「大」、「中」、「皿」等字样,其中多数款识都比较稀少。「新窑」款目前只发现模印的。



一般认为「监匠」、「官」或为官府监造之意,可能是建窑「民窑官用」、「官搭民烧」的表现。「大」、「中」可能用于标明建盏的大小。「上」字款产品圈足和釉色都比较出众,可能是「上品」的意思,也可能只是个人的记号。



而「新窑」款虽然从字面上看就是新建的窑口之意,但具体用途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新窑」款之所以用模印,是因为当时新建窑口烧制的新品需要择优进贡给皇帝;而另一观点认为「新窑」的修足风格不够规整,釉色也不够上乘,可能只是新开窑口所烧第一批产品的标记。



宋瓷收藏者的学习交流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