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凯哥 战略品牌笔记〔框架版〕

 迦蓝楼 2018-07-03


当别人向左的时候,你就向右 来自龚凯品牌智慧 00:59


什么是最幸运的战略?凯哥的私货用《简话》的方式,图文并茂的放到了文章最后。今天突然想到写这个主题,完全没有预谋,也许是昨天的情绪需要找个口子释放吧。已经好久不写,满满的都是冲动,冲动是魔鬼,魔鬼凯哥进入开打季,实战萃取的干货配心智升级的鸡汤,干湿搭配一定会胃口好……吃完别忘在下面留言,留言,留言...转发,转发,转发,凯哥的热锅需要你来加油! 



1

战略是什么?

  • 活着,是唯一的战略

  • 战略的首要目标不是把事搞大,而是把事做少,尽量活长,战略是时间的奴仆。

  • 战略假设的前提是:资源永远稀缺,生存必然面对残酷竞争。

  • 战略就是选择在什么时机,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发动战斗,用怎样的竞争策略存活下来。

  • 战略论归于一条: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 当内部决战力赶不上外部竞争速度时,我们就会难免一死。

  • 战略意味着“永不知足”


2

战略对立面

我们之所以喜欢讨论战略,是源于我们的恐惧和懒惰。恐惧自己不够强大,资源永远不够用,而同时又希望少干活、多收获。

战略对抗的就是人的恐惧和懒惰。

我们需要面对的恐惧:

  • 对失败的恐惧

  • 对性的恐惧

  • 对安全自卫的恐惧

  • 对信任他人的恐惧

  • 对思考(简单)的恐惧

  • 对当众演讲的恐惧

  • 对独处的恐惧

(耶鲁心理学家约翰.科勒德描述了人类的7种恐惧,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其中一些。)


3

作为人的战略

自我战略三问:

  • 我有什么独特优势?(本能)

  • 我最想干的事情?(梦想)

  • 我们现在在干嘛?为什么?(现实)


战略是唤醒和聚焦本能优势,遵循内在呼唤,最终通过环境适应,完成独特自我的一种选择。理解自己,成为自己,是所有战略的起点也是终点。


战略是:

让鸟儿飞,让鱼儿游。

顺势而为,扬长避短。


何为人的战略?

哈佛商学院现在最贵的教授,克里斯滕森。他最擅长的工作,是教人通过“颠覆性创新”来实现弯道超车,挣到大钱。

在克里斯滕森的课中,他总是请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

  • 如何乐在工作?

  • 如何与家人朋友长保幸福?

  • 如何坚持原则、保持正直?


德鲁克也提出了每个人都可以追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 “不做当下这件事,又会怎样”?

  • “这件事,别人做,会不会更好”?

  • “有哪些事情,就是交给别人做,也毫无意义”?

你有没有想过,解答了这三个问题,你的生活会大不一样?

掌握战略品牌的最终目标:让生命更有品质。

4

战略首先是

一个与众不同的

概念

建立战略品牌你必须简单回答:

客户凭什么购买你的产品而不是竞争对手的。

如果找不到一个好概念,那就提供一个好价格。


举个栗子:

—简单概念—

集和品牌领先对手的是“集和”这个概念,它天生就是为“战略品牌整合”价值而生。

—独特产品—

集和战略品牌创建=(品牌战略+品牌设计)×品牌营销²,这个产品公式充分展现了集和所提供的整体价值,战略品牌创建而不是搞一堆零件,然后交给客户自己去组装品牌,各自矛盾的品牌零件,只会抵消品牌的前进动力。集和品牌整合创新能力是独一无二的资产。

—信任背书—

如同理解 E = mc² 就能造出原子弹。集和定义的“战略品牌整合创建”掌握源代码,为需求编程,为结果服务。集和以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三维一体的探索精神,持续探索品牌元认知,其独创的品牌认知专利技术“品牌基因6要素”,历经超百家、过万亿标杆品牌的成功实证,并得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证明了集和品牌整合价值在碎片时代的简洁而持续的价值。



然后是

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略视野:一个完整的战略品牌视野是开阔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实现持续竞争力。没有企业级战略定位,或者不能透彻解读企业战略,任何品牌战略都是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战略品牌案例:千亿级企业品牌越秀集团,在企业战略指引下的可视化战略品牌架构,将战略落实为企业组织的整体行动,再传递到消费者认知,完成指数级增长。战略品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复杂性系统的简单解,在消费层级感受到的品牌让选择变简单,是企业家和战略品牌者深度战略洞察和变革的结果。并且持续面临迭代。


战略智商阶梯:战略智能+组织智能+人脑智能,三位一体才能实现战略高智商品牌


5

如何与众不同

数字化互联时代,品牌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 细分聚焦客户所在的场景渴望解决的任务。

  • 提供一个简单且人格化的独特概念,它遵循以下原则:符合自身本能优势,消费者需要,竞争对手难以做到。

  • 组织焦点行动,锲而不舍的让消费者了解你的与众不同的价值。


6

有效领导战略

无需一整本书,关于这个问题彼得·德鲁克用几句话就说清楚了:

“成为有效领导者的基础是想清楚组织的任务,清晰可见地定义并建立这一任务。领导者设定目标,设定优先级,设定并维护标准。”

是的,聚焦消费者场景渴望解决的任务。


7

3个连贯动作

发现价值+打磨价值+放大价值

发现并把握时机切入一个细分市场,建立独特品牌认知概念,通过品牌基因认知技术,系统打磨品牌价值,最后通过有组织的营销传播行动放大品牌价值。

从一开始聚集在一个独特的小小优势,通过锲而不舍的持续叠加,达成倍乘效应。


8

品牌之精神刀刃

战略学主流的观点是,你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找到一个远离竞争的安全定位,建立天空之城。而现实是:地面的残酷竞争不可避免,安全定位、一劳永逸的理论可能将你埋葬。

那又是什么让一个弱小的买卖,最后脱颖而出,成长为品牌苍天大树的呢?要获得根本解答,就需要回到地底,深挖人之本源,我们称之为品牌底层设计。

凡成功创建过品牌的梦想者都必将体会到一个道理:物质是刀柄,精神才是锋利的刀刃。“信念”和“价值观”看似无形无味,而它们才是决定品牌长期命运的根本,特别是在最深、最痛、最难的那些决定生死的重大决策中,信念和价值观才是理清事物的锋利刀刃。我们靠此定义品牌事业存在的意义,失去这个意义,所有物质生产都将崩塌。

仅仅以钱作为存在的目的,用战略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差异化,钱是过于同质化的东西,没有差异化就没有办法吸引到更好、更不一般的人才。


9

战略的节奏

二十英里法则:

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3000英里的路程,徒步走完这段路程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地貌非常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答案是日行20英里,即26公里。

这个答案,很多人会觉得诧异,因为刚刚踏上旅程的人,体力、精力旺盛,如果天气晴好,地势平坦的时侯可以走40英里。然而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开始走的人,往往是不能够第一个到达终点的,欲速则不达。

随着旅途的延展,当道路不顺、天气恶劣时,有人常常会躲到帐篷里抱怨,等待,等到天气好的时侯才走。天气好、路又顺的情况非常少。有的人有时侯一天走40到50英里,但是他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停留,最后被那些坚持走20英里的人超越。而最后这些人就是胜利者!


  • 二十英里法则的核心,是拒绝追求一时的爆破来追求卓越,在外部的条件有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内在的确定性?答案就是稳定,持续。

  • 顺境不骄,逆境不萎,不轻言放弃,谦卑而执着,执着而无畏。

  • 二十英里法则就是自律法则,始终恪守上线和下线,学会自律,在不确定的环境里,相信外部条件的不确定,不可控是常态,不要让随时变化的天气和路况来告诉你做什么,而是要让自己来告诉自己做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


10

两种战略回应

一是,找寻既有好奇心又有高实践智商的人——集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好奇心、求知欲、高情商为一体的人,同时这个人还有帮助他人实现自我的强烈意愿;

二是,应该在公司里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每一个人都展现出自己的高实践智商,随时准备迎接改变。

《战略的智慧》



11

品牌领导者

如何脱颖而出 

  • 看清本质,认清不变的真理

  • 看到趋势的视野

  • 勇于行动,冒险的创业精神

  • 识别和召唤战略人才的格局

  • 锲而不舍⋯⋯

一个人能干成一点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人格品质,而不是抖机灵。有锲而不舍的人格品质,大多难关都可攻克。


领导者5项修炼:

  • 修身(放大心量)

  • 战略(明辨方向)

  • 政策(分享利益)

  • 树人(组织赋能)

  • 决策(守正出奇)

品牌归根结底还是人。依靠企业家的持续激情、正确并不断迭代的商业模式、科学的组织体系…不同领域的企业成功的逻辑都不同,品牌战略者探索自我热爱和优势,切入社会大趋势,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为一群消费者去解决他们的问题,获得社会认同和经济回报后,会不断正向推动自己的完善和成长。


12

战略

谦卑者的朋友

骄傲者的敌人


幸福是,发现自己,终其一生完成他。

 #简话#物质世界875


心灵越严谨 外在越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