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片国内肯定被禁,因为影射太多

 半个春秋0709 2018-07-03

来源:戏说电影

今天要推的这部片并不轻松。

片中的故事虽然已成为历史,当年受过伤害的那些人也已经故去

但是那些为人所描述的那些现象,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而且这样的「噩梦」还在持续上演... ...

《感化院》

片中,奴役,欺凌,拷打,活埋,每一帧画面都揪着观众的心。

本片有对人性的驯化,对友情的摧残,还有对成人世界的讽刺。

让人震撼的是,本片根据历史事实改编,并在原发生地——弗赖斯塔特感化院拍摄而成。

展开剩余87%

1945年以后,联邦德国有超过80万青少年生活在3千所这种由教会或国家创办的教养院中。

直到2010年末,德国联邦议院才通过赔款补偿议案。

某种程度上,本片算是德国对于这段历史的反思。

故事的主角是14岁的问题少年沃尔夫冈,他跟随母亲,和继父,妹妹生活在一起。

和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一样,沃尔夫冈倔强,叛逆。

和朋友们开黄腔,调侃继父的“尺寸”。

显然,骚年和继父相处的并不融洽。

影片通过几个镜头,隐晦的交代了他的俄狄浦斯情结(恋母)。

一次,继父炫耀般的当着沃尔夫冈的面,与他的母亲亲热。

于是,他故意带几个好友去卧室,看起了继父私藏的黄色杂志。

这件事让这个大男人觉得丢脸,彻底的激怒了他。

最终,沃尔夫冈被继父送到了感化院。

临行前,母亲承诺他圣诞节就能回家。

而这句话,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支撑他活下去的信念。

他将去的地方,不是育人的圣地,而是折磨人的地狱。

这里像监狱一样冰冷,私物上交,换来了蓝色的制服。

清汤寡水,吃饭像畜生一样被施舍。

就这还要进行仪式,感谢上帝,以及感谢舍监。

刷牙洗漱,上床睡觉,通通军事化管理,按编号进行。

白天,更有又脏又累的重活在等他。

而他们的劳动成果,则被感化院卖来赚钱。

一言不合就被同伴,被舍监,被院长打骂。

作为惩罚,院里使用连坐法。

当他做了错事,他身边的所有人都受牵连。

免除晚餐,罚做苦役,舍监利用卑鄙的手段激起同伴对他的仇恨,并出手教训他。

在这里,他们唯一学会的就是假装服从

一旦违反规则,后果不堪设想。

比如,因为沃尔夫冈偷摘小番茄,他被浸水缸。

不服管教,便要经受教鞭的抽打。

当然,沃尔夫冈也想过逃离,但没想象的那般容易。

通过院长的女儿给母亲寄信,在干活的途中趁机逃跑。

甚至,到了与母亲约定的圣诞节那天,他看着窗外,还没等到迈开那一步,一双手便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下一秒,便切到了他被捆绑的镜头。

在这里,一个念头都不允许存在。

经过一次次尝试,机会再次来临。

沃尔夫冈一铁锹拍到了舍监的脑袋上,之后,便是没有尽头的狂奔。

可当他几经生死,回到了家,刚和母亲来了个深情相拥,便又被家人骗到了感化院。

从满腹希望到心灰意冷,从反抗到服从,他的眼神变得空洞。

眼看着同伴们逃跑,这次,他选择留下。

电影让人看得心寒。

回到现实,不管是这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XX书院,还是充满争议的杨永信“电击”疗法,这样的事情还在上演。

曾经,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问题孩子”,被父母用各种方法骗到这些机构,进行“改造”。

监禁,洗脑式教育,轮番上阵。

没经过基本的身体检查,便将原本用于精神病治疗,甚至早已停产的器械,用在还未成年的孩子身上。

对于这样不人道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态度更让人诧异。

他们大多认为自己被逼无奈,“为了孩子好”常被挂在嘴边,只要能达目的,暴力更被默许为一种教育的方式。

可是,孩子表面的变乖,并不证明他们真的变了。

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学会了伪装,知道要“做一个老实人”

(来源:央视新闻)

就像留在“牢笼”中的沃尔夫冈。

最终,他成了孩子中的“掌权者”,舍监的助手,屈服在了他原本用生命反抗的教条之下。

与其将变“坏”的责任,推至孩子的身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