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黄 | 遍地都是的黄

 文冠厚朴 2018-07-03

地黄是一种北方植物。不夸张说,遍地都是。


其实南方也有地黄属的植物——天目地黄,我曾为他写过一篇推文。(重新放在今日副推)天目地黄是一种较稀有的植物。在杭州,得到临安的山里或是杭植的百草园里才能得见天目地黄的身影。


↑图为天目地黄


因此我原以为,地黄跟天目地黄一样,也是“稀有”的。但最近在北方,我才发现地黄跟他南方兄弟的性子完全不一样,他不仅喜欢山野,还喜欢城市。


↑图为地黄


【 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 地黄属



说道地黄,可能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意向就是“六味地黄丸”。它自然是以地黄做主料的,据《中国药典》,药方为:熟地黄160g、茱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这个药方由来已久,据说是由汉代张仲景草创,宋人简化了药方,成为如今的“六味”。[1]


地黄栽培历史想来也是很悠久的。但栽培地黄并不是单单作为药用,在古代,地黄还是一种黄色染料。新鲜地黄染出的黄色色调相似,接近于金黄色,是古代帝王的专属黄色。[2]


↑图片来源见[2]


可染黄,遍地野生,地黄之名称大约就是这么来的吧。


话说前段时间去到地坛,了解到明清两代以青、黄、红、白四色分别祭祀天、地、日、月。因此在地坛所用的祭祀用品也常用黄色。遍地都是的地黄,在我眼里慢慢变得尊贵起来。



遗憾的是我在地坛没看到有地黄生长,倒是在与地坛一墙之隔的四合院瓦屋面上,地黄长的茂盛。


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地黄。不过马上,我又在公园草坪里、马路牙子上、人行道缝里、岩壁上... 见到了地黄。



这些野生的地黄地下想来是没有栽培地黄那样粗大根茎的,看他们那贫瘠生长环境就知道... 与天目地黄比起来,野生地黄的植株较小,高度约在十到三十厘米左右。



花也比天目地黄小太多了,花色也不艳丽——就是土地的黄色。花冠内部的颜色稍深,让人感觉深不可测。


各种蜜蜂喜欢往它的花冠里钻,退出来时,就粘了一背的花粉。



[1]维基百科六味地黄丸词条

[2]孔子学院《药染同源:中草药的染色之美》,作者:邵旻 http://www.cim./hbcms/f/article/info?id=3b47b83a5f014de087e086f9aa03a1a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