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地黄

 六阿哥哥 2018-01-10

             

  采地黄者             作者:白居易 (唐)

  •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13年。诗人在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内)渭村见到农民遭到春旱秋霜之灾后,入冬就断了口粮,而富贵人家却用粮食喂马,为此深有感触,于是以采地黄者的遭遇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同情贫民疾苦的诗歌。


人工种植的地黄


说到地黄,几乎用过中药的人没有不认识的,这是最传统的中药之一,地黄也是我们身边最常见到的药用植物了。无论道旁路边,荒郊土坡,都可以看到,而不像人参、当归、黄芪那样,只闻其名,却难在身边可以看到原植物。地黄却朴实低调的默默的生活在我们身边。


地黄栽培品,叶片较硕大,较大的叶面积系数,保持光合产物的合成,助于促进块根的发育和膨大


地黄用药历史悠久,最早《神农本草经》便有用药的记载和收录。野生地黄虽然可以随处可见,但人工栽培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大宜肥壤,虚地则根大而多汁。”可见当时就有块根膨大的类型。野生地黄经过长期的栽培选育,才有了现在几十种的地黄优良品种。比如现在的优良品种“8525”.及“北京1号”等,为现主栽品种。


偶见的栽培品开花


栽培地黄像多种药材种植一样,生长期间,一般都会摘除花蕾,因为抽薹开花会消耗养分,因此打掉花蕾,以确保根茎正常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对于植物开花是否对内源性激素,及药用干物质种类是否影响,也无研究。


地黄全株


地黄种植相对去其他中药品种,较为简单,周期短,回笼资金也快,又是大宗药材,使用量大。较受种植欢迎。地黄虽说是多年生植物,但在生产上生长周期很短。一般在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上旬种。10月上旬(寒露)便可收挖,只有5、6个月---150天左右。生产上多以根茎繁殖,生产上称’栽子’。在栽前,将’栽子’去头斩尾,取其中间段。然后截成3-6厘米长的小段,每段要留二至三个芽眼,切口沾以草木灰(杀菌,作肥),下种即可。


农民在田间收获地黄


虽说河南地黄种植历史悠久,并且自古以来河南怀庆府就形成怀地黄道地产区。但由于该品不能重茬,所以产地分布较广,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河南、山西两地。但就目前来说,山西(襄汾一带)种植的地黄却占到全国一半以上,河南产的地黄在30%—40%左右,其他的产区包括有河北、陕西、山东、安徽及甘肃等地,也有零星种植。


单棵地黄地下块根


对于地黄重茬问题,确是很严重,凡种过地黄的地块,间隔8-10年才能再种。因此连作障碍严重制约地黄的规模化生产。连作的地黄,也能正常出苗,但是地上叶片生长较弱,地下根部多形成须根,不能正常膨大,形成不了具有商品价值的块根。比如第一年种植产量800公斤干货,第二年继续种植可能不到200公斤。所以当地种植经营者一般都会去邻近的村庄包地种植,如此往复,形成地黄种植空心链。


洗干净后的鲜地黄


对于地黄重茬问题,在《本草乘雅半偈》首次记载了种植地黄不能重茬。称“种植之后,其土便苦,次年止可种牛膝。再二年,可种山药。足十年,土味转甜,始可复种地黄。否则味苦形瘦,不堪入药也。”


导致地黄不能重茬的主要原因,现在研究就是上茬地黄在种植中残叶和地黄根系产生一种分泌物,一部分通过根系分泌到土壤中,难以分解,对重茬的地黄根茎生长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产量。而且现在也没有太好的方法去解决。这类重茬问题,很多中药类似用如三七、人参等。


野生地黄


野生地黄和栽培品,植物分类上虽属同种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地上部分植物形态相似,但两者的根部差异较大,栽培品块根,膨大如薯,野生种根部纤细线状,膨大不明显,又名线地黄。鲜品口感上,栽培品口感略甜,可以下咽。而野生种鲜品味道苦,难以下咽,作吐。苦味明显重于栽培品。


荒地上生长的野地黄


野生地黄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早春开花,紫红色花序,花形优美,植株挺拔,适应性、抗性强。是一种耐粗放管理的优良宿根地被。可以适应不同园林生境,利用价值较高。但由于地黄是一种乡土常见植物,屈于园林审美性和新颖性,绿化应用较少。说白了就是也就是即使你再好,人家嫌你土,也登不了大堂之雅。由此可见地黄也难逃世俗的眼光。


岩壁上生长的的野地黄


成熟后的种子


地黄又称为蜜糖罐、蜜糖花等,因为它是优良的蜜源植物,花喉部能分泌出甘甜可口的蜜汁供蜂蝶采食,当然也是馋嘴小朋友的最爱。


野生地黄


野生地黄生海拔50-1100cm的沙质土壤、荒坡、路边、耐贫瘠、耐寒、耐干旱,多汁的地下根也可以很好的帮地黄在缺水贫瘠的土地中度过和适应下来。资源分布于河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内蒙古。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


野生地黄纤细地下块根


《图经本草》记载 :“地黄“二月生叶 ,布地便出 ,似车前 ,叶上有皱文而不光。高者尺余 ,低者三四寸 ,其花似油麻花 ,而红紫色 ,亦有黄花者。其实作房如连翘 ,子甚细而沙褐色。根如人手指 ,通黄色 ,粗细长短不一。”同样《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曰:“其苗初生塌地,叶如山白菜而毛涩,叶面深青色,又似小芥叶而颇厚,不叉丫.叶中撺茎,上有细毛.茎梢开小筒子花,红黄色.结实如小麦粒.根长四五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如羊蹄根及胡萝卜根”。其描述与当前所用地黄原植物一致。

可以看出,古代地黄是很小的,古代描述都是跟手指头一样,与家种的肥大粗短差别很大,古代的地黄根部描述与现在的野生地黄根部,大小倒为一致。


栽培品鲜地黄切片


生地黄


熟地黄


地黄入药有三种:把茎叶洗净直接入药的是鲜地黄,简称“鲜地”;经烘焙或晒干后入药的是生地黄(又叫“干地黄”),简称“生地”;生地黄经拌酒蒸制后入药的是熟地黄,简称“熟地”。鲜地黄,就是新鲜地黄,清热凉血,生津润燥;干地黄,晒干或烘干后的地黄,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称做生地;熟地黄,经过蒸晒后的,补血滋肾,益精填髓,称做熟地。


天目地黄


天目地黄又叫浙地黄、紫花地黄。同属于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半常绿草本。它原产浙江、安徽等地,一般长在海拔 190~500米的地区——山坡草丛、路边溪畔、田野村头、墙脚砖缝,无处不见。


天目地黄和地黄长得实在太像了,怎么区分这“姐妹俩”呢?首先,天目地黄的植株更高,茎、叶和花也更大气,体形差不多是地黄的两倍;其次,天目地黄的茎生叶更发达,地黄的茎生叶较小;还有就是,天目地黄的花分散在具叶的茎上,地黄的花一般集中在茎上部;最后,天目地黄的花是玫红色(也有少数白色花),地黄的花是紫色(也有少数黄色花),花色没有天目地黄鲜亮。



狭叶洋地黄



洋地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