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欧美课堂很重要的教学方法,或许正在被你误解着

 长沙7喜 2018-07-04



说起假装游戏,比如,我们常说的「过家家」,很多父母就忍不住吐槽:太小儿科了,明明不是真的,孩子却在意得不得了……


其实,假装游戏可不是简单的儿戏,它是孩子认识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正如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


今天这篇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六妈罗罗」ID:liumaluoluo,作者带着女儿六六刚从英国游学归来,她观察到,国外的很多学校都把假装游戏引入到了课堂教学,而且这种方法对我们的家庭教育也会很有启发。一起来看看吧~



1

六六在伦敦游学的这段时间,我发现了国外学校一些有趣的教学教育方法,比如六六班上有一只数学小猴子(Maths monkey),还有一本小朋友们给小猴子写的日记,班上的小朋友轮流把小猴子带回家,把和小猴子相处期间的情况图文并茂的写在日记上,上课时和其他人一起分享小猴子的「所见所闻」。

六六到班上之后就非常期待和小猴子相处,终于等到有个周末,她可以和同学一起把小猴子带回家两天,俩孩子都特别开心。

虽然是一只不会说话也不会动的毛绒玩具,我发现,六六仿佛把它当成真的猴子看待,细心呵护,嘘寒问暖,干嘛都带着。就连去阳台检查种子有没有发芽,也要带着小猴子一起去。

其实,在六六这个年纪,并不会把玩具猴当成真猴子,而是她明知对方是玩具,还是假装把它当成真猴子对待,乐此不疲的玩假装游戏。

看着六六,我回想起自己五六岁时很喜欢玩的过家家、看病打针游戏,其实都是假装游戏。我知道小碗里装的是沙土,却还会装作盛的是饭菜,和小伙伴假装啊呜啊呜吃的很开心。

除了英国的私立学校,家住美国的小晖,她儿子小V的幼儿园里也有类似的玩偶。

我们一般认为假装游戏是孩子们玩的一种形式,学习之余玩一玩也就罢了,没想到外国学校却把假装游戏堂而皇之的引入课堂,难道看上去有些幼稚的假装游戏,真的对孩子的心智发育有好处吗?

2

抱着学习的态度,我咨询了六六学校的老师并查阅资料后发现,假装游戏的背后,有一个促进孩子社会能力发展的理论: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也有翻译成心理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专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假装游戏有两个重要作用:

一是:帮助孩子想象不同的可能性,曾有实验证明,会假装的孩子想象力更加丰富,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来源。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教会孩子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包括:了解别人的情绪、意图、欲望等,也就是说孩子具备推测别人想法的能力。这个能力在学术上被叫做「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

关于心智理论科学界有个实验:

给孩子看一个创可贴包装盒,孩子一看都认识,但是打开盒子后,里面装的不是创可贴,而是曲别针。然后,老师把盒子合上,问5岁孩子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第二个问题是:你猜别人会认为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这两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

我知道盒子里装的是曲别针。

我猜别人以为盒子里装的是创可贴。

研究表明,平时越是爱玩假装游戏的孩子,答对的可能性就越高,说明孩子具备一定的推测能力。而自闭症儿童多半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与人沟通起来格外困难。

3

六六本身就喜欢玩假装游戏,带回了maths monkey后玩的更起劲了。

睡前要给小猴子安顿在她给搭建的小床上,盖好被子。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小猴子,然后自问自答的编故事,有时候假装小猴子晚上做噩梦了需要她的安慰,有时候假装小猴子饿了要赶紧起床吃饭……总之,为了她这个猴子朋友过的开心,六六真是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

这就是假装游戏的一个好处的体现: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和Maths monkey在一起时,有一次买水果,我说买苹果,她非要买香蕉,说是小猴子喜欢吃香蕉。还有那次去剑桥忘记带小猴子,路上她就一直说:「monkey自己在家一定伤心了,我回去要好好陪它。」

虽然明知小猴子是假的,六六也会投入的想对方之所想,猜对方之所思,推测小猴子的想法,这不就是「心智理论」的体现吗?

看来,欧美学校把假装游戏引入课堂代入家庭并非只是为了好玩,假装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的确有积极作用。

4

在这里,有必要给大家总结一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玩假装游戏的玩法,免得咱们没有意识到,而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1 岁半—2 岁

一般来说,孩子最有可能在这个年龄段开始人生中第一个假装游戏,多是模仿大人的做法,比如假装打电话、假装开门等。

2 岁

有了前期的积累,2岁的孩子玩假装游戏的花样更多了,这个时候他们特别热衷把一样东西假装成另一样东西,比如把香蕉当成手机打电话。还会假装玩具是真的,比如给洋娃娃喂奶、哄睡。2 岁的孩子还热衷自我假装,比如假装睡觉、假装开车等。

2 岁— 3 岁

孩子的假装游戏更加复杂、更加具有想象力。用来假装的玩具和真正的物品之间「形似」的跨度越来越大。比如2岁时,孩子假装香蕉是手机,因为二者形状还有点相似,快3岁,孩子可能会拿起鞋子说:妈妈,看,新手机!

3 岁

假装游戏全面开花,情景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比如女孩子们会假装喝下午茶、假装过家家;男孩子们假装打怪兽、假装骑马打仗……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说每天都在自导自演一出好莱坞大戏。

4 岁

孩子的假装游戏会更加细节化,游戏中有情节、有对白,主角配角都有不同性格。这个时候,孩子自导自演的不止是一场电影,更像是一出细腻的舞台剧,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5

了解到假装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咱们做大人的也可以加以利用,实现更轻松的管教和引导。

六六班上除了Maths monkey,还有一只listening bear。

当老师需要大家安静时会说:「小朋友们,小熊现在想要听一首歌,你们可以帮它吗?」孩子明知道小熊是玩具,听不到声音,却对这种假装的说法非常买账,立刻安静下来。比起老师大喊「别闹了」,这个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好太多了。

说到这里,又想起之前朋友跟我讲的,用假装游戏化解孩子问题的经历。朋友带着3岁半的女儿去美国玩,孩子带着心爱的邦尼兔,没想到刚到美国兔子就丢了。当妈的都知道,孩子最喜爱的玩偶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当发现兔子不见后,孩子饭也不吃,出去玩也提不起兴趣,眼看着愉快的旅游就要泡汤。

与其告诉孩子邦尼兔丢了的真相让她在旅途中继续伤心,朋友决定换一种方法进行疏导。她告诉孩子:「邦尼兔可能是想家了,自己坐飞机先走了,回中国等着宝宝回国玩。」孩子听后虽然眼中还闪着泪花,但是得知邦尼兔没有丢,也就不那么伤心了。在美国的一路,不时和妈妈交流:「小兔子现在应该吃饭了吧?这会儿它洗完澡睡觉了。」妈妈也认真回应她的每一个问题,和她一起假装想象邦尼兔在中国的生活点滴。回国前,朋友拜托亲戚提前买了一只一模一样的邦尼兔,女儿到家看到后非常欣慰,连声说:「妈妈妈妈,小兔子真的坐飞机回家了。」

在这起事件中,朋友用假装游戏化解了一场危机。比起直接说「兔子丢了」,大人孩子都不好过,这个做法是不是更聪明?

是不是没想到,看上去幼稚的假装游戏却是想象力的源泉,是促进心智发展的好方法。那么咱们这些做家长的,尤其是帮忙的老人们,在遇到孩子要求给自己「打针」或者端上一盘「空气菜肴」时,千万别说:「都是假的,有啥可玩的?」试着假装被打针有点疼或者大口吃饭,演好孩子给我们设定的角色,然后会发现,我们小小的配合就会让孩子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而且,在玩乐中,孩子的想象力和社会能力都大大增强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