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求“半称心”

 圆角望 2018-07-04

 □陈鲁民

杭州灵隐寺里,有一副著名的对联,上联写“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联配“万事但求半称心”。如果与西晋羊祜的“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之八九”相比,这个标准,的确就该烧高香了。

哲学有个著名命题叫“一分为二”,世间万物,“半半相对”的,比比皆是。西谚当中描绘:“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作家王朔创作了一部小说,取名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古希腊神话里有一种特别活跃的“半人半神”。此外,中国的古代典籍《菜根谭》则推崇“花看半开,酒饮微醉”为最高境界。还有大清相国陈廷敬,清廉自律,甘于清寒,常以“我自长贫甘半饱”自励,被称为“半饱居士”。

当然,历代成语当中也时常显露出半喜半忧、半真半假、半睡半醒、半饥半饱、半嗔半喜、半明半暗与半生半熟等状态。

清初硕学鸿儒李密庵先生的《半半歌》,则将“半字哲学”发挥到了极致,他认为:“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难怪后世有人称赞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但是,总有人希望“万事如意”。这句话拿来互相拜年,讨个彩头,倒也无碍宏旨;倘若真心期望如此,就奔着这个目标去奋斗,肯定会碰得头破血流。道理很简单,假如期待事事如意的话,那么,不仅自己,反倒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期待万事亨通。再说个人利益吧,人人都幻想捕获每一点好处,最终,往往争得面红耳赤。还有那些尊贵富足的职位,几乎任何人都想捞取。很遗憾,这些东西都属于“紧缺之物”,总会引发激烈的竞争。恐怕能争到一半,就是“上上大吉”了。如果盼望十全十美,那岂不是太贪心,也太不现实了?

譬如一个美女,往往会有排成长队的追求者;一项工程,会有数家公司竞标;一个好的职位,会有数人盯着,个个志在必得。倘若有人称心如意了,那么,就意味着其他竞争对手会伤心失意,反之亦然。其实,谁也做不到天下无敌,百战百胜。这一次,可能你大胜而回;下一回,说不定就会铩羽而归,这才是世间常态。所谓事事得意,处处称心,只能算痴人说梦吧。

再换个角度说,你在官场得意了,就别再想着发财的事;在商界发达了,就别去打做官的算盘;你想在学问上搞点名堂,就要远离灯红酒绿之所在;想“数钱数得手指疼”,就不能“睡觉睡到自然醒”。恐怕,天下诸事,皆可以此类推。

有得有失,好处不会都落到一人身上;有福有祸,“造物主”不会仅让一人称心。南朝《殷芸小说·吴蜀人》一文记载道:“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这种典型人物,过去有,现在也有,最后结局都是一样的,只能自取其辱,贻笑大方。

平心而论,“万事只求半称心”,似乎有些保守,不那么鼓舞人心。其实,这正是睿智求实的表现,是保全自己的妙法。哲人说,欲望过度是烦恼的根源,欲望越大,烦恼就越多。那么,如果按照“半称心”的标准,给欲望打个五折,放弃事事必争、锱铢必较的处世态度,会不会减少各种烦恼,增加幸福指数呢?恰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言:“别在平野停留,也别爬得太高。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