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帝国最遗憾的一场战役,决定了之后千年的亚洲版图(上)

 斯郎曲培卓拥 2018-07-04

作者:无忌公子


提要

公元751年,全盛时期的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在中亚发生了一场短暂的战争,这场战争当时并没有引起双方太大的关注,结果却深刻的改变了之后的中亚局势乃至整个亚洲的版图……

大唐帝国最遗憾的一场战役,决定了之后千年的亚洲版图(上)


大唐·西域

大唐帝国最遗憾的一场战役,决定了之后千年的亚洲版图(上)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古代的中国被高原和沙漠隔离在欧亚大陆的东端,跟其他地区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河西走廊到西域这一条狭窄的通道进行,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要保证自己的贸易线路顺畅,以及防范亚洲中部来的侵略者,都需要对西域施加自己的控制力。

因此,每个强盛的王朝都把经营西域作为一项国策来执行。

大唐在这方面做得尤其成功。

大唐帝国最遗憾的一场战役,决定了之后千年的亚洲版图(上)

公元583年,隋朝开皇三年,突厥汗国分裂,成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公元626年,大唐武德九年,东突厥大军进逼长安,太宗皇帝亲赴前线,订立“渭水之盟”。

公元627年,贞观元年,薛延陀反东突厥,建立薛延陀汗国,随后跟唐朝结盟,共同打击突厥。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大唐战神李靖带10万大军灭东突厥,大唐国境直达贝加尔湖,太宗被草原民族尊为“天可汗”。

公元657年,高宗显庆二年,苏定方从阿尔泰山北麓出兵,一路追击两千公里,到中亚金牙山,灭西突厥。西域完全纳入唐朝版图。

公元661年,龙朔元年,唐朝成立波斯都督府,封波斯王子卑路斯为“波斯王”,名义上,波斯纳入大唐统治范围。

此后,唐朝在西域和中亚与吐蕃、突厥等民族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并且一度占据上风,势力范围最远扩张到了咸海沿岸,直逼西亚。

黑衣大食

大唐帝国最遗憾的一场战役,决定了之后千年的亚洲版图(上)

公元610年,先知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经过了多次战争和政治斗争,阿拉伯半岛上的各个部落逐渐统一成了一个阿拉伯人的穆斯林国家。公元632年,阿拉伯帝国建立了。

从建立初期开始,阿拉伯帝国就显示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迅速扩张,很快打败了拜占庭和波斯,征服了欧亚大陆上大量的民族,最终横跨欧亚非三个大洲,成为了拥有广阔疆域的大帝国。

经过了四任“正统哈里发”的统治之后,公元661年,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叶成为了新一任哈里发,他随后废除了原先的选举制度,实行世袭制,把阿拉伯帝国带入了倭马亚王朝时期,中国史书上称为“白衣大食”。

倭马亚王朝时期,阿拉伯人继续扩张,向西侵占北非,最远推进到西班牙,向东侵占中亚和印度,一直推进到了中国的西域地区,领土面积最大达到1340万平方公里,超过唐朝,人口3400万,与唐朝同级别。

这个时期,正好也是大唐王朝的快速扩张期。

8世纪中叶,两个千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在帕米尔高原迎面相撞了。

公元750年,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的后代阿布·阿拔斯·萨法赫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史称“黑衣大食”,首都在如今伊拉克的库法。

中亚乱局

大唐帝国最遗憾的一场战役,决定了之后千年的亚洲版图(上)

唐朝初年在西域设置了安西都护府,统辖安西四镇:碎叶、龟兹、疏勒、于阗。其中,碎叶镇在最西边,属于唐朝西部边陲。

安西都护府最大时包括现在的新疆和中亚5国的大部分,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但大多数时候基本上就是以安西四镇为主。

安西都护府作为大唐的西部屏障,护卫着中原,保护着丝绸之路的安全,保障了中原与亚洲腹地的物质和文化交流。

麻烦就出在安西都护府西边的部分,也就是西域向中亚过渡的地方。

这里离唐朝的统治中心过于遥远,多个民族混居,本来就是很不稳定的地区,各方势力一直在抢夺这片地域。

突厥汗国被消灭后,分裂出许多小部落,在中亚这片大草原上,互相征战不休,进一步加剧了这里的混乱状况。

实际上,在唐朝前期经营西域的时候,这里从来就没有安宁过,一直经历着大大小小的战乱,由于唐朝是最大的庄家,所以战乱的主题基本上就是各方势力跟唐朝反复争夺西域控制权。

由于当时唐朝正处在极度强盛的状态,所以在西域大体上还压得住,在各种战争中很少吃亏。

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也就是大食,征服了中亚大片地区以后,开始试图在西域的边境线上挑战唐朝的统治,当地的各个小国立即感受到了压力,纷纷向唐朝求助。

随后几十年的时间,唐朝与大食陆陆续续发生了几次战争,这些战争的规模都比较小,史书上的记载也很模糊,但都是以唐朝获胜而告终,名将如云的大唐帝国不是好欺负的。

大食的力量始终无法进入西域,看样子他们的扩张已经到头了。

而唐朝当时主要的对手是吐蕃,也没有把西域的这些敌人放在心上,这里并不是帝国关注的重点,影响不了大局。

但一场意外的失败就这样来临了。

屠城惨案

大唐帝国最遗憾的一场战役,决定了之后千年的亚洲版图(上)

一切要从一个叫“石国”的中亚小国说起。

中亚有称为“昭武九国”的九个小国家,据说他们本来是汉朝时的月氏部落,住在现在甘肃张掖附近的昭武城,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被迫迁居到中亚,但他们不忘故国,所以以故国所在的“昭武”为姓。到了隋唐时期,这些“昭武”氏的人在中亚建立了九个国家,分别是: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称为“昭武九国”。

这些小国夹在大国中间其实很为难,只能谁强就倒向谁,唐灭突厥以后他们纷纷向大唐称臣。对于大唐来说,这是一群温顺的小伙伴。

屠城事件发生之前,唐朝和昭武九国保持着密切的物质和文化交流。他们的商人往来长安市集;他们的音乐舞蹈传到中原,引领了时尚潮流,其中包括著名的胡旋舞。

真是一派祥和的气氛。

高仙芝是开元天宝年间大唐帝国炙手可热的将领,在征讨吐蕃和西域的战斗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天宝六年的征小勃律之战更是让他的声望飙升。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高仙芝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在西域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天宝九年,他又打败了印度北部的朅师国,威震中亚,几乎成为一代军神。

这一系列的胜利让高仙芝的自信心极度膨胀,也让朝廷对他的纵容达到了顶峰。

关于高仙芝为什么对石国大开杀戒,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只能猜测:当时唐朝军方领导层根本没有把中亚那些小国家当作平等的伙伴,只把他们看作待宰的羔羊——大唐要灭他们是分分钟的事,这些首鼠两端看眼色行事的垃圾民族,只会匍匐在大国脚下瑟瑟发抖,只要轻轻动一根指头就能把他们碾得粉碎,何必跟这些国家多废话。

大唐帝国最遗憾的一场战役,决定了之后千年的亚洲版图(上)

公元750年,玄宗天宝九年,昭武九国之一的石国。

国王那俱车鼻施望着城外山呼海啸般聚集的唐军,感到了大难临头的恐惧。从不久前大食国内政变的消息传来时起,他就隐隐约约感到有重大变故要发生了,只是没想到一切会来得如此之快,显然唐朝一直在关注着中亚发生的一切,大食政变的消息一起,他们立即行动。

指望大食来救援是不可能的,他根本没做任何犹豫便向唐军将领提出归附唐朝的请求,要求与唐军签订和平条约——其实就是花钱买命。

高仙芝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两国代表签订了一份肯定是不平等的所谓和平协定,石国也肯定交出了一大笔财富,自此拜倒在大唐脚下。

石国军民都认为这样就安全了,全国上下都松了一口气,沉浸在侥幸逃脱的喜悦中。

签订合约以后,高仙芝骗石国国王说要他去出使长安,把他送上了开往长安的车队,然后立即翻脸,率兵攻进石国城池,对这个毫无自卫能力的小国展开了大屠杀,抢劫了全国的财富,这些财富,都被他和部下们瓜分了。

回程途中,已经杀红了眼的高仙芝又攻破一直顺从唐朝的突骑施,同样大肆劫掠,并且俘虏了他们的可汗,同石国国王一起送往长安。

石国是交通要道上的国家,周边国家有很多商人来做贸易,这些商人们也成了这次大屠杀的牺牲品。这一切,都成了高仙芝的军功——“破九国胡”。

远在长安的玄宗还以为高仙芝立下了大功,给了他很多褒奖,奖励他对稳定西域局势做出的巨大贡献。

公元751年,天宝十年,石国国王、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等多国首领在长安被斩首。

屠城之时,石国有一个王子逃出了城外,他逃到中亚各国,把石国发生的惨剧告诉了这些国家,中亚轰然震动。

仇恨的种子自此种下。

大唐帝国最遗憾的一场战役,决定了之后千年的亚洲版图(上)

(未完待续)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于 “每天1个历史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