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千弱水无意,紫砂石瓢有心 蒋连君石瓢赏析

 飓风125 2018-07-04

弱水三千,余独取一瓢饮。

饮之,甘琼回味,口齿余香。

原是石瓢壶矣。

在令人眩目的茶器款式中,石瓢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

且从古到今,长盛不衰。

“石瓢”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还不是沏泡茶,所以这里的“石铫”是用来煮水的。在苏东坡时代,还没有我们今天的紫砂壶,但原本作水壶或药壶之用的“铫”,已被苏轼移作饮茶之用。石瓢起源之另一说,应自顾景舟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而将“石铫”改成“石瓢”,从此相沿均称。故 “景舟石瓢”之称,由此得来。

从留传于世的石瓢壶看,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这是蒋连君先生的一款石瓢。

该壶壶身呈梯形,曲线柔美,流畅简约,造型敦厚质朴。壶底作三足鼎立之状,以极其稳定的姿态支撑起整个壶体,给人以轻灵又不失稳重的感觉。

壶身外观在主视角度下呈“八”字,非曲非直,尽显现简朴大方之气韵。直流,简洁见力度,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为上的特点。

这是用清灰段泥烧制的景舟石瓢。青灰泥是段泥原矿石经过陈腐加工成的一种泥料,该壶色泽青穆沉静,砂质如青铁冷凝、致密厚重,材质如碧玉,一经泡养如青铁古玉质感,柔滑如脂。泡茶与收藏皆宜。

石瓢壶久盛不衰,在于壶型优势。民间有流传:“下大上小梯形身,利于聚热和发茶;压盖阔口桥形钮,方便提拎清茶渣;三足鼎立壶身扁,安稳摆置好端拿;壶面宽广宜书画,喝茶品壶才为雅”的美评。

此外,蒋先生于一八年元月十五日,将紫砂作品《石瓢壶》赠予河南博物馆永久珍藏。

蒋连君

蒋连君 (蒋蓉嫡传人)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杰出青年陶艺家

中国佛教书画院院士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江苏省陶艺专业委员会会员

出生于陶艺世家,1992年从事紫砂艺术,创办“恋君艺坊”至今。

中文名蒋连君

中国

高级工艺美术师

制壶技艺和技法

人物简介

自幼受陶瓷艺术的熏陶和影响,十多年来受到众多大师们的指导和点拨,加之自身的聪慧和努力,创作的雕塑作品神韵兼备,栩栩如生。 并练就成一手过硬的制壶技艺和技法,构思新奇,工艺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含量和收藏价值作品在全国陶艺评比中多次获大奖,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高度评价。

荣誉获奖

海国际艺术节《第四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四方得趣壶》作品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中国工艺美术传统艺术金奖

2003年11月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五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骑马关公》作品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中国工艺美术创新艺术金奖

2003年11月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五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石飘壶》作品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2003年十月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五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仿古壶》作品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中国工艺美术铜奖

2004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六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作品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中国工艺美术特别金奖

2006年6月蒋连君作品《达摩戏狮》荣获2006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华茂杯”银奖

2006年8月蒋连君紫砂作品《鼎盛壶》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艺杯”银奖

2006年11月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八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如意布袋佛》作品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获中国工艺美术银奖

2009年11月在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经评审委员会评审《挺拔壶》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14年1月在中国国际传统工艺技术研讨会暨博览会(杭州)名人名品展中,由组委会评审,荣获中国传统工艺领军人物奖

2017年11月在第三届中国(宜兴)紫砂原创专利作品评比活动中,个人作品《金蟾供春》荣获银奖

2018年1月作品《石瓢壶》于河南博物馆永久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