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清晖

 爱拍北京 2018-07-04

清王翚《重江叠嶂图》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康熙二十三年(1684)夏,值江南炎炎酷暑之际,时年53岁的画家王翚应邀客居秦淮消暑,并于秋天返家后,耗时三月,精心绘制了高半米、长逾十八米的《重江叠嶂图》卷。可以说,这本高头大卷,当属七年后(1691)王翚受命进京主持《康熙南巡图》前最为重要的鸿篇巨制。

清王翚《重江叠嶂图》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此名迹后为清内府获藏,乾隆皇帝(1711—1799)啧啧叹赏之余,挥毫题诗于本幅,中将此图与黄公望《富春大岭图》并列,视之为“国朝第一卷”“王翚第一卷”“神品第一”,可谓隆誉至极。

清王翚《武夷叠嶂图》轴上海博物馆藏临楮挥洒之际,脑海中秦淮景象犹在,以之求证巨然、范宽两家笔法,两相契阔,“而江村景物,略师燕文贵”。事实上,有资料表明,此次石谷寓开治家时,吴氏曾出示家藏燕文贵《武夷叠嶂图》真迹供石谷观摩,此有王翚康熙四十二年(1703)《洞庭图》轴六幅之一的《武夷叠嶂图》为证:“燕文贵《武夷叠嶂图》,昔在秦淮得观于汉阳吴氏。偶回忆之,背临大概。”

清王翚《山川云烟图》纸本墨笔苏州博物馆藏王翚于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84岁)时复题此画,题中有言“此余六十五年前在破山寺僧舍作也”,说明了作此画时王翚年方19岁。此图用笔细密,用墨绵厚,细笔密皴,画风柔婉温润。置陈布势得宜,山脉走势、溪水蜿蜒、丛树掩映、横云氤氲,溪石点缀恰当,屋宇、板桥安置妥帖。

清王翚《仿巨然山水图》轴上海博物馆藏22岁的王翚创作了《仿巨然山水图》(上海博物馆藏),此时他尚在王鉴门下。与他早期作品小景式构图不同,此图全景式构图,大开大合,气象自然不同。纵然如此,却难掩画面的稚拙之气,图中技法,如山石皴法、树法、点苔法均相对较简单,尚不够成熟。

清王翚《小中现大图》册(之三)上海博物馆藏王翚通过创作《小中现大图》册,承续了明末清初董其昌、王时敏、王鉴这一文人画系统,将“南宗”诸家的精华浓缩,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画史脉络,也为自己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典范体系。

清王翚《春山飞瀑图》轴上海博物馆藏从题识来看,应该是临仿赵孟頫《春山飞瀑图》,但通幅全无赵氏画风,特别是山石的皴法,多使用的是他自己创立的“凿斫条索皴”,表现山石结构的错落峥嵘,完全是王翚笔下的“北宗”风格。估计画面中唯一与赵孟頫沾边的可能只有画面的设色法了。

清王翚《仿李成〈秋山读书图〉》轴青岛市博物馆藏《仿李成〈秋山读书图〉》轴与《春山飞瀑图》情况相同,依然是用“凿斫条索皴”密密地皴写,所不同的是皴法的运用越来越娴熟、自如罢了。

清王翚《山堂文会图》轴南京博物院藏王翚绘画晚期的作品越画越工整细腻,技法越来越有规律可循,加之作为《南巡图》的“艺术总监”,繁复细致、一丝不苟的创作要求在其往后的绘画创作中留下了痕迹,使得王翚的画作渐入“匠气”之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