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解103

 老阿更 2018-07-04

【笔、筆】字的正确五体字形及词解: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笔」(筆)字图文详解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笔」(筆) 字图

笔 (筆) bǐ 汉语常用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笔」(筆)字图文详解

简化笔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笔」(筆)字图文详解

简化笔字动画笔顺图演示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笔」(筆)字图文详解

繁体笔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笔」(筆)字图文详解

(繁体笔字动画笔顺演示)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笔」(筆)字图文详解

(笔字--笔顺)

文言版《説文解字》:筆,秦謂之筆。从聿,从竹。(鄙密切)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笔」(筆)字图文详解

笔字图形文字1

白话版《说文解字》:笔,秦国称之为“笔”。字形采用“聿、竹”会义。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笔」(筆)字图文详解

笔字图形文字2

汉字信息:

简体笔字

拼音:bǐ

简体部首:⺮

总笔画:10

部外笔画:4

笔顺:撇、横、点、撇、横、点、 撇、横、 横、竖弯钩

结构:上下结构

五行:木

仓颉:HHQU

五笔:TTFN

四角号码:88714

笔顺编号:3143143115

统一汉字U+7B14

繁体笔字:筆

拼音:bǐ

笔画数:12

笔顺:撇、横、点、撇、横、点、 横折、横、横、横、横、竖。

部外笔画:6

部首:竹字头

笔顺编号:314314511112

书面用语

提笔撰文叫"命笔"。

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

写作中断叫"缀笔"。

别人口述写的文字叫"代笔。"

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起草的文字叫"执笔"。

练习性的文字叫"练笔"。

特别精彩的文字叫"妙笔"。

体现文章笔法 写作技巧的叫"文笔"。

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

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

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

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

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费笔"。

作品中写的不好的地方叫"败笔"。

写作造诣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笔。"

无拘无束的写作叫"信笔。"

对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随笔。"

正文结束后的补充性文字叫"余笔。"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笔」(筆)字图文详解

笔字综合1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笔」(筆)字图文详解

笔字综合2

笔字释义:

笔 (筆) bǐ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本义:毛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篆以手执笔,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故从竹。简化字“笔”,“从⺮,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笔」(筆)字图文详解

笔字诸体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笔」(筆)字图文详解

词性

词汇分类

①名词:由竹管和兽毛制成的软性书写工具。 如: 笔锋,笔杆,笔墨,笔端,笔头,笔下,笔答,笔记,笔试 ,笔直, 粉笔,钢笔,毛笔,铅笔,神笔,文笔,大手笔, 鸡毛笔,圆珠笔,妙笔生花。

,秦谓之。从聿从竹。——《说文》。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林觉民《与妻书》

史载,士载言。——《礼记 · 曲礼》。

孰有书不由,言不由舌?吾见天常为帝王之笔舌也。——扬雄《法言 · 问道》。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②动词:手握撮毛的竹管书写书写,记载。如:笔触,笔法,笔迹,笔顺,笔误, 笔会,笔谈,笔名,笔吏,笔者。

至于为《春秋》,,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 · 孔子世家》

留情削,敦悦‘丘、坟’。——《晋书 · 皇甫谧传》。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③名词:书写内容,书写风格。如:笔调, 败笔 ,代笔 ,伏笔 曲笔,工笔,文笔。

④量词:文件数量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 一笔帐, 一笔一画,八字没一笔 。

爱字的五体字形及词解:

一日一字一图之「爱」字

爱的五体字形

一日一字一图之「爱」字

附:战国古爱字

爱,汉语常用字 ,说文解字,爱,行皃。从夊,㤅声。乌代切。古音在十五部。

拼音:ài

简体部首:爫

注音:ㄞˋ

古字:㤅

繁体部首:心

字码:U:611B;GBK:B0AE;郑码:PVWR

五笔:EPDC

简体笔画:10

简体笔顺:撇,点,点,撇,点,横钩或横撇,横,撇,横撇或横折,捺。

繁体笔画:13

字级:常用字,一级字

平水韵:十一队

繁体:愛

简体:爱

其本义是"喜爱""爱好",意为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后来又引申出"爱情""爱惜""贪"等意思来,《说文解字》解释为"行走的样子",可意为"疼惜呵护对方,为之奔波辛劳"之义。

爱字,在甲骨文里没有发现,直到战国时代,才开始在"中山王方壶"(金文)、"中山王圆壶"(金文)和战国印(金文)里发现这个"爱"字。

由"旡"和"心"两部分构成。"旡"是端坐地上张着口的人形,"旡"的口朝右。这个张口的人,用右手抚着心以表示"张口告人,心里喜欢"的意思,这就是"爱"这个会意字,小篆继承了金文)的形体,但秦始皇并吞六国以后统一使用的小篆"爱",字脚却多了一只向下的足(夊),以表示"爱"是一种行为与行动,反而把字繁化了。这个向下的脚即"夊"的演变流程,是一只向下的脚逐渐由实化变成线条化、笔画化。因为脚趾向下,所以表示由远而近的行动。这个"夊"不单独成字,后来作为"冬"、"处"、"各"、 "夏"等字的表意符号。

之后的隶书,隶化后主要是上半部分的变化。简体楷书的"爱"则采用行书字形,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和"夊"简化成"友"。楷书由""简写成"",不仅导致金文字形中的)形部分消失,连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形也消失。

【本】字的五体字形及词解: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字形「本」字

本 běn,汉语常用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本字米字格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本字笔顺动画演示(图片源于百度)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本字笔顺静图

文言版《説文解字》: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白话版《说文解字》:本,树的下部叫“本”。字形采用“木”作边旁,指事符号“一”表示位置在树的下部。

注:甲骨文字形本字和末字在于树的根部与树梢的区别。

本字:“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的根部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本字图形文字

末字:“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末字图形文字

本字基本信息:

拼音:běn

部首:木

笔画:5

部外笔画:1

笔顺:横、竖、撇、捺、横

笔顺编号:12341

五行:木

五笔:SGD

仓颉:DM

四角号码:50230

统一码:U+672C

汉字拆分:木 一

字体:独体字

本字演变与异字源缘:

本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本:“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的根部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

本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本,造字本义:树的根部。籀文在树的下方加倒三角,表示扎入地下的根系。

本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本,篆文将根部的三点简写成一横。

本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本,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树枝形状简化成十。

木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木:“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

末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末:“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

未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未: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

果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果:“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

朱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朱:“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

林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林:“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

森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森:“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本,战国文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本字综合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本字综合2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本」字图文详解

本字战国文字

附录文字:文字来源网络,书法赏析网编辑整理

本字释义:本,是汉语词汇。本可以解释为原来的、基础的、根源的,可以解释为自己的、现在的,也可以是名词,解释为根基等。其语义丰富多样。本字,由一木一横组成。一木泛指树木;一横指土地,这一横被木字之干(竖)向下穿越。本,其音通奔,所以,本字之意为:树木通过主干向地下奔放的规律。因此,可与根组成根本。据甲骨文、金文资料分析,“不”本义指花柎,《说文》所释不是本义。今作否定词用,是假借字。

词汇分类:本 ,běn 。

1、本义,名词,树根。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如:本草 本末 本草纲目 本固枝荣 本末倒置 草本 木本

,木下曰本。——《说文》

实先拨。——《诗 · 大雅 · 荡》

木水之有原。——《左传 · 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必复生。——《国语 · 晋语》

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一茎九穗。——《论衡 · 吉验》

摇其以观其疏密。——唐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事物发展的源头、基础、老底。 本部 本底 本源 本科 本金 本利 本钱 本息 本埠 本纪 本领 本事 / 资本 够本 赔本 大本营 吃老本 舍本逐末

君子务。——《论语 · 学而》

盖亦反其矣。——《孟子 · 梁惠王上》

物有末,事有终始。——《礼记 · 大学》

人穷则反。——《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汉 · 贾谊《论积贮疏》

今背而趋末。——汉 · 贾谊《论积贮疏》

为是者有有原。——唐 · 韩愈《原毁》

相侔。(子:利息,侔:相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今俗谓受业为师,同学为相资,语盖有。——清 · 王士禛《池北偶谈 · 谈异五 · 师资》

2、副词:起初,原来。【副】

原先,本来〖originally;atfirst〗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自言本是京城女。——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本初 本来 本原 本名 本字 本能 本心 本性 本色 本真 本质 本义 本意 本愿 本该 本来面目 本性难移 忘本 原本

支百世。——《诗 · 大雅 · 文王》

在冀州之南。——《列子 · 汤问》

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自言是京城女。——唐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所依据的经典、册子。如: 本本 本子 本本主义 / 版本 标本 稿本 话本 抄本 底本 脚本 剧本 书本 帐本 日记本 作文本

照本宣科

3、动词。根据,遵循。如:本着

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人伦,劝学修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史记 · 儒林列传》

执掌,统辖。如:本司(分管事务的官署),本次(指本人管辖的地方),本兵(执掌兵权,本部军队)

推究,推原。抑本其成败之迹。——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又如:本原(推究,推本溯源),本察(推究,探究)

4、量词,册。 用于书籍簿册,如:几本书 一本帐。

用于植物。如:株,棵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红楼梦》

又如:二十本葱

5、形容词。属于当事人的原来的;本来的 。如:本班 本家 本校 本朝 本国 本地 本土 本乡 本垒 本分 本行 本务 本业 本职 本人 本身 本体 本位

本题 本文 本章 本命年 本本分分 本位主义

此之谓失其心。——《孟子 · 告子上》

处于当前的。如: 本次 本届 本年 本日 本月 本年度 本世纪 本星期 本学期

本,是汉语词汇。本可以解释为原来的、基础的、根源的,可以解释为自己的、现在的,也可以是名词,解释为根基等。其语义丰富多样。本字,由一木一横组成。一木泛指树木,一横指土地,这一横被木字之干(竖)向下穿越。本,其音通奔,所以,本字之意为:树木通过主干向地下奔放的规律。因此,可与根组成根本。据甲骨文、金文资料分析,“不”本义指花柎,《说文》所释不是本义。今作否定词用,是假借字。

6、代词。自己或自己方面的。

本姓曹。——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本里(自己的乡里),本宅(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墓穴),本乡,本市,本埠,本省,本队。

现今的。如:本日(当天);本月(现时所在的月份;当月)

这,那。

用芽者自从本说。——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本山(此山);本法(这项法律);本处(此地,此处)

【安】字的五体字形及词解:

来源:书法赏析网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安」字详解

一日一字一图《安》字五体字形

 ān,汉语常用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安」字详解

简体《安》字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安」字详解

《安》字笔顺

文言版《説文解字》:安,靜也。从女在宀下,乌寒切。

白话版《说文解字》:安,娴静。字形采用“宀、女”会意,表示女在屋下。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安」字详解

图形《安》字

拼音:ān

字级:常用字,一级字

部首:宀部

结构:上下结构

笔画:6画

康熙字典笔画:6画

笔顺:丶丶乛丿一

笔顺编号:445531

反义词 :危

五行:土,浮图塔起名推荐用字

姓氏来源:黄帝的儿子

一日一字一图五体「安」字详解

《安》字综合字体

安字释义:从上列甲骨文形体也反映出了这个意思。甲骨文字形的上面是个房屋,下面是个“女”字,表示女子住在房子里闲散无事的意思。他是个会意字。我们的先人在远古的时候是穴居野处,经常受到野兽或恶劣气候的威胁,尤其是女人,后来人们发明了修造房屋,才平稳安定下来。所以“安”的本义就是“安居”、“安宁”。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金文、小篆、楷体的形体结构基本一致,几千年来没有大的变化。《荀子·王霸》中说“国安则民无忧”,意思是说国家安定了,百姓就会无忧无虑。再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里的“安”字时“安稳”、“安定”之义。有时也用作使动用法,如“安民告示”,就是使民心安定的告示,由“安稳”又引申出“习惯于”之义,如《汉书·艺文志》里说“安于所习”就是说习惯于他所熟习的。后来由“安稳”又引申出“安放”、“安置”之义,后来又由“安放”引申出“安装”之义。如“安电灯”。但有时“安”字还当疑问代词用,如《史记·陈涉世家》里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小小的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大志呢?又如“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当“安”字作疑问代词讲时,它与“安”的本义毫无关系,这是个假借字的问题。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使安定〖stabilize〗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how〗

尔安敢轻吾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安培”的简称〖ampere〗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谁;何;什么〖who;how;what〗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哪里,何处〖where〗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安安心心

安邦定国

安步当车

安瓿

安插

安厝

安定

安定团结

安姓,是中国旧百家姓排名第79位的大姓。

【博 bó】字的正确五体字形及词解: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五体正确书写

博 bó,汉语常用字。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博字图形字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博字田字格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博字米字格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博字笔顺--动画演示图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博字笔顺--静态演示1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博字笔顺--静态演示2

博字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博

外文名称:broad/ rich

拼音:bó

吉凶:吉

五行:水。(以孩子的八字和五行的喜忌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每个汉字都是和五行相对应的,因而五行缺什么就会在名字中找到该属性的字来补足)

博字一般出现在男性名字。

异体:愽、簙

部首:十

部外笔画:10

笔画数2+10=12

笔顺:一丨一丨フ一一丨丶一亅丶

笔顺编码:横,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点, 横, 竖钩, 点。

词性:形容词,动词,名词

造字法:形声兼会意

仓颉:JIBI

注音:ㄅㄛˊ

五笔:FGEF

统一码:535A

四角号码:43042

字级:一级字,常用字

规范汉字编号:2521

笔顺编号:121251124124

平水韵:入十药

郑码:EDFD

书写提示:

❶"十"窄"尃"宽,顶部"十"略低,底部"尃"略低。

❷"十",短横在田字格横中线上方。

❸"尃","甫"窄"寸"宽。

❹"甫"的第二笔竖在田字格竖中线左侧,第三笔横折的竖段略向左拐,收于横中线。

❺"寸"的长横从"十"侧起笔,在田字格横中线下方,左右两端都宽于上部,末笔点在竖中线右侧。

注:博字有两个异体字,一个是愽,一个是簙。异体"愽"局限义项:丰富、通晓、大及其引申义,异体"簙"局限义项:

1、簙

拼 音:bó

部 首 :竹

笔 画:18

词性:动词

结构:上下结构

造字法:形声

笔顺编码: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横,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点, 横, 竖钩, 点

五 笔:TFGF

2、愽

拼音:bó

部首:忄

五笔:NGEF

总笔画:13

笔顺编码:点, 点, 竖,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点, 横, 竖钩, 点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博字的异体字

说文解字

博 文言版《説文解字》:博,大通也。从十从尃。尃,布也。(补各切)。

博 白话版《说文解字》:博,广大而精通。字形采用“十、尃”会义。尃,分布。

簙 文言版《説文解字》:簙,局戲。六箸十二棊也。从竹博聲。古者烏胄作簙。

簙 白话版《说文解字》:簙,棋戏。六根箭、十二颗棋子。字形用“竹”作边旁,用“博”作声旁。古昔时代叫“乌胄”的人发明了“簙”这种游戏。古代棋戏。

说文解字〖原文〗

大通也。从十从尃。尃,布也。补各切(bó)

〖注释〗

①大通也: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当是大也、通也。《玉篇》:大也、通也。'"

②从十从尃: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四方中央无不尃也。"

〖译文〗

广大,精通。由"十"、"尃"会意,尃是分布的意思。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大通也凡取于人易为力曰博,《陈风》郑笺:交博好也。

从十博。会意。

尃,布也。亦声。补各切。五部。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说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唐韵》:补各切。《集韵》《韵会》《正韵》伯各切,并邦入声。《说文》:大通也。从十尃。尃,布也,亦声。《徐曰》:十者,成数也。《玉篇》:广也,通也。《增韵》:普也。《荀子·修身篇》:多闻曰博。

又《韵会》贸易也。古琴曲有不博金。

又六博,局戏。《家语》:君子不博,为其兼行恶道故也。

又州名。《韵会》:春秋,齐之聊摄随为博州。

又姓。《韵会》:古有博劳,善相马。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康熙字典

广韵

广也。大也。通也。从十、尃。亦州名,春秋时齐之聊摄也,秦为东郡地,隋为博州,因博平县以名焉。又姓,古有博劳,善相马也。补各切。二十。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宋本--广韵

汉字释义

《博》字字形权威解释考释:在甲骨文及金文未出土时大多解释都根据说文解字来参考,比如《玉篇》、《广雅》,而说文则根据小篆讹变及简化释《博》字为大、通也,从十,从尃,尃,布也。《小徐本说文》带也声二字,后世书籍及字典均依说文而释,其实是错误的,当新世纪甲骨文和金文大量的出土,《说文解字》之书逐渐受到了局限,因为当初许慎并为见过甲骨文和大部分金文,他所解释的全是小篆字形,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文同书而改革的字,难免有许多讹变,如今大量甲骨文和金文出土来弥补小篆的不足之处,也揭开了当时说文解字的局限。

《博》字从金文字形分析和考释得出结论,《博》是形声字,并非会意字,从十,尃(fū)声。“十”在金文中是殷商古“盾”字的象形文写法,出土殷商盾痕的形状正做此形,可一证,殷商青铜器铭文族徽标志里的盾牌也做此形,可二证,西周中期后象盾形的“十”逐渐线条画后简写成“十”形,并非数字之“十”,从类似偏旁《古》、《戎》二字所从的“十”同时期也演化成“十”形并可证,“尃”为声旁,《博》的异体字或者从“干”,尃(fū)声,或从“戈”,尃(fū)声,均为“博”字,在金文中偏旁同类或者意义同类均可互换义符比如,牢房的《牢》,在甲骨文中有从羊、有从马、也有从牛的,这样的偏旁是同类都是指畜生,所以可以更换,《博》字所从的偏旁义符“十、干或者戈”也同为兵器,故“博”字在金文中的偏旁也可以互换,从金文铭文用法上分析与《博》字有关的全是征伐、战争有关的意义,本义当为“搏斗”、“抵抗”、“对抗”,之义,并非说文里解说的“大、通也”所以《博》字本义是:搏斗,搏击,后引申为,获取,得到。

注:在金文中未见从手,尃声的《搏》字,先秦以前文献中的“博”字用法均为动词义为“六博”一种军事战争棋类,当为搏斗之引申义,秦以后《博》字用法逐渐成了形容词义为“宽、广、面积大”,故说文释为大、通也不足为怪,当是一种假借义,从此《博》字假借义行而本义废,后造“搏”字来代替“搏斗”专字,造“簙”字代替六博、博戏专字,所以“博”是“搏”的本字,“簙”是“博”的后起分化字,类似“新”和“薪”,“然”和“燃”等,现今“博”“搏”区分明显,不能混用。以下举几例西周铭文中的《博》字来证明“博”是“搏”本字之证。

字源解说

"博"最早见于金文。金文字形和小篆字形均从"十"和"尃" ,此构型和本意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会意字,字从"十"和"尃",《说文解字》对"十"的解释是"数之具也",意思是说"十"是数字完备的标志,亦有齐全的意思。"尃"有两个读音:fū和bù,意思分别是分布和普遍。"尃"不论哪个音作意符都符合"博"的意思,对于这个从属目前还尚未明确,但将其与"十"合起来的寓意基本相同,表示四方中央齐备,即分布广泛。

另一种说法是形声字。"十"在金文中与"干(指盾)"和"盾"字的写法比较接近,而盾是战斗时用的。"尃"与"博"声纽均为唇音,韵为对转,从"尃"得声的"搏"、"镈"、"膊"、"缚"等均在铎部,因此"博"是"搏"的本字,本意是搏斗。与"戎"一样("戎"中的"十"是"盾"的变体)。且"博"本身具有博弈、博得的意思。说明"十"是某种兵器的象形字变来的。"宽、广、面积大"则为假借义。

“博”和“搏”在金文字形中原本是一个字,从篆文开始分化。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缚”的本字,表示捆绑。博,甲骨文假借“尃”。”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字源解说

字形演变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字形演变

博字书法欣赏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博字赏析1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博字赏析2

词性引申线索

一日一字一图「博」字 五体图文详解

词性引申

词汇分类

①本义,动词:武力拼杀,捆绑俘虏。 本义由“搏”代替

②本义,名词:竹制的游戏棋具。

簙,局戏也。六箸十二棋也。——《说文 · 竹部》

簙,《世本》曰:“乌曹作簙。”书本多单作博。——《广韵 · 铎韵》

菎蔽象棊,有六簙些。——《楚辞 · 招魂》

博(簙)法,二人相对,从向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名为水,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古博经》

③动词:(赢得,获得,取得。 博彩 博得 博取 / 赌博 冒险一博)

赌,博弈。

与闵公博。《公羊传·庄公十二年》

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或以游博持掩为事。《后汉书·王符传》

不有博奕者乎。《论语·阳货》

或饮或博。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博剧(博戏,赌博);博弈(古六博戏与古围棋)。

取得。

博个封妻荫子。《水浒传》

又如:博笑(谦词。换取别人一笑);博鬻(换取);博名(获取好名声)。

换取。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博易(交易;贸易);博征(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征收)。

通“搏”。争斗,博斗。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④形容词:博大 博识 博士 博物 博物馆 博大精深 博而不精 博衣宽带 / 广博 渊博。

大量的,众多的,宽广的。(形声。从十,尃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同本义。博,大通也。《说文》。与“小”相对。

博,大通也。《说文》

戎车孔博。《诗·鲁颂·泮水》

岂必褒衣博带。《淮南子·泛论》

丰丽博敞。王逸《鲁灵光殿赋》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招魂》

不学博依。《礼记·学记》

又如:宽衣博带;博硕(粗大;宽大);博硕肥腯(古时献牲祭神的祝祷辞,是说六畜肥大)

宽广;广搏[extensive]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广博(范围大,方面多);博闻(见闻广博);博引旁搜(考证完备广博,引证资料丰富充实)

众多;丰富[abundant;plentiful;rich]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子罕》

又如:地大物博;博祸(多种祸害);博富(丰富广博);博杂(多而杂乱)

广泛;普遍[extensively;generally]

风雨博施。《荀子·天论》

又如:博览群书;博施(普遍施与);博物洽闻(博见广闻);博考(广泛地考查)

渊博,知道得多[profoun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又如: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戎车孔博。——《诗 · 鲁颂 · 泮水》

不学博依。——《礼记 · 学记》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 · 招魂》

岂必褒衣博带。——《淮南子 · 泛论》

⑤副词:大量地,广泛地。 博爱 博学 博古’博雅’ 博览群书 博闻强识 博闻强志 / 旁征博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 劝学》

风雨博施。——《荀子 · 天论》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孝经 · 三才章》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礼记 · 典礼上》

一日一字一图之「爱」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