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切尔诺贝利成野生动物乐园,警惕人类发展到极致被清零!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0-02-14


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爆炸,400倍于广岛原子弹的强放射性物质泄露,酿成人类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此后切尔诺贝利周边近30万人患上癌症,9万多人死于非命,切尔诺贝利也成为了人类禁区,一直持续到30多年后的今天。

然而,没有了人类的切尔诺贝利,却很快变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6900平方公里的隔离区已成为欧洲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生活着狼、熊、野牛、驼鹿、野猪等野生哺乳动物,以及各种鸟类、蝴蝶和爬虫,甚至不少是珍稀或濒危物种。

发表在《欧洲野生动物研究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野狼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切尔诺贝利隔离区的环境,繁衍出大量后代,来消耗唾手可得的大量猎物。科学家们曾给该地区的14只灰狼安装了GPS项圈,以跟踪它们的去向。结果发现,有13只成年狼一直都在附近游荡,只有一只幼狼则走得很远。在GPS失灵的时候,这只狼已离开隔离区达300公里了。

由于项圈失灵,科学家们不知道这只幼狼最后是否又回到了隔离区,但这也表明,切尔诺贝利很可能已成为野生动物的天然避难所,它们可以从这里向周边蔓延,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为什么核泄漏区域内野生动物没有受到辐射的影响,反而繁殖得越来越多了呢?研究人员认为,放射性物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与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比起来,简直可以说微不足道。以前曾有数百万只狼在北美大陆自由觅食,但现在,绝大多数狼都被人类消灭了;看过《狼图腾》的读者,大概也不会忘记那些对狼群灭绝式血腥屠戮的描写。

此前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放射生物学家罗恩·切瑟等人对切尔诺贝利地区的研究发现,该地区的野猪在20多年里已增加了10到15倍;乌克兰生物学家维什涅夫斯基也根据多年来亲眼所见证实,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的鸟类数量和种类都不减反增,一些此前从未出现过的濒危鸟类,比如蓝山雀、雕鸮和黑鹳,如今也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着。

切瑟对隔离区内的野狼、兔子和驼鹿等动物进行了基因检测,发现核辐射并没有引发可遗传的基因变异;当地人也从未亲眼见过流传甚广的基因变异“怪胎”,比如比兔子还大的老鼠等。科学家们认为,动物可能自身具有基因修复的功能,那些受到辐射的胚胎通常在母体内就会死亡流产,即使出生也会迅速死亡,或者成为其它动物的食物,无法长到成年。

由此看来,放射性污染虽然对动物和人类都会造成伤害,但人类却更难以适应核大战后的世界,当一种力量强大的智慧生命发展到极致,终会有一场核战争来重启世界,让一切都清零,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吗?我们不得不警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